“有聲行業與出版業在新的碰撞中會產生新的火花,互聯網技術、智能技術與紙質印刷技術在未來將融合發展。”知名出版人、未來之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盧俊在接受“有聲圖書館開放日”系列采訪時提出了他關于有聲行業發展的看法。
“看”已不是唯一的閱讀方式,十個人當中就超過兩個人在聽書。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成年人的聽書率為22.8%。有聲閱讀市場市場前景廣闊,被譽為繼紙質書、電子書之后的“第三種出版力量”。對于數字出版新一極,知名出版人、未來之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盧俊的訪談實錄如下。

傳統出版業直面挑戰融合發展
盧俊認為,融合發展實際上是對印刷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智能技術交叉發展的一種狀態的描述,主要是高維向低維,互聯網融合傳統出版。從整個的舊體系邁向新體系的能力來看,出版業已經錯過了第一輪的數字出版業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浪潮和第二輪有聲出版和復合媒介出版的PGC(專業制作內容模式)浪潮。在懶人聽書、喜馬拉雅、得到等移動音頻的崛起中,出版業的參與度也基本為零,只有小部分的出版社陸續參與,所以出版業還是被融合方,起碼不是融合的驅動力與驅動方。
出版業的被動在于系統落后,它通過紙質書和印刷技術驅動實現價值變現,而從印刷技術驅動變為用富媒體技術驅動才符合當下現實需要,但有難度,需要大量的資本和人才涌入。值得注意的是,有聲出版作為富媒體出版的一部分,它和傳統出版并非零和關系和競爭關系。傳統閱讀依然是目前獲得信息效率最高的方式,它在獲取信息的速度以及深入思考方面的優勢依然突出。長遠看來,“聽”不會取代“看”,而是作為媒介載體的補充,讓用戶更加便捷有效地獲得成長。
此外,盧俊犀利指出,內容是個“雕花活兒”,靠技術驅動的公司對細碎枯燥的內容缺乏興趣,他們要的是內容帶來流量,BAT或者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對內容產業興趣度不大。同時互聯網企業需要高規格的內容供給和需求,目前最緊缺的正是內容人才,出版行業人才還沒有完全遷徙到互聯網,未來還會有大量的資本和人才涌入,去嘗試、去冒險。無論是在紙質印刷技術還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技術,最終都要面向市場,服務用戶。
從用戶體驗出發 聽書演變多種商業可能
盧俊稱,有聲行業發展并非是要試圖迭代文字閱讀。拿兒童有聲出版物來說,需求風起云涌,并且呈現炸裂式發展。兒童出版除了有聲書以外,還有視頻、交互性游戲等應用式閱讀,并且各種形式都在高速發展。音頻只是兒童讀物需求激增的其中一個信號。另外,富媒體出版物本身的優點是要大于它目前帶來的缺點(碎片化、成癮性等)的,比如Ipad具有可控性、交互性,并且可以實現連續思考深度思考的這么一個閱讀行為。這是科技賦予學習和成長行為的新形式,富媒體出版能夠幫助兒童更加便捷有效地獲得成長。面對數字化閱讀和數字化成長,從業者完全沒有必要將其與紙質閱讀對立起來,因為幾種形式都為兒童成長發揮了恰如其分的作用。
盧俊認為,通過優質創新獲得用戶體驗的提升,讓用戶閱讀體驗、學習效果更好應該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對于兒童出版內容的把控標準是有趣、有品、有實。即創意屬性要高,還要有一定知識密度,能切實幫助孩子們認知世界認知自我;同時也需要策劃人有好的審美能力,除了把優秀的圖文產品引進來,還要符合環保以及美學標準。比如通過AR技術、三色濾鏡等新技術,為用戶提供新的閱讀體驗,讓用戶更加便捷高效愉悅地享受學習和成長,這是一個基本邏輯。
盧俊同樣指出,中國今天僅僅是單一的音頻崛起,交互式閱讀市場尚未大規模崛起。對標美國來看,北美有聲出版的市場占到5~8%左右的市場比例,是一個2000億人民幣規模的市場。中國互聯網端的有聲出版規模據盧俊粗略估算是在300億到500億之間,考慮到中國手機移動客戶端發展速度,以及中國人對信息技術的擁抱速度,國內有聲閱讀市場未來的增長空間還是非常大。
此外,盧俊認為,目前有聲平臺都專注于把聽書做到最好,這是一個很好的競爭力,但是未來它的場景不能只是聽書,價值鏈條拓展也將是一個重要方向。
有聲圖書館開放日即將到來,您準備好了嗎?

懶人聽書是有聲閱讀領域的先行者,發展6年,積累了多項行業優勢,目前擁有3.2億聽書用戶,以及完備的版權資源。《冰與火之歌》、《秦時明月》、《斗破蒼穹》等頂級IP入駐,知名主播云集,原創小說、經典文學、海量精品欄目共筑有聲閱讀生態圈,在用戶中享有“身邊的有聲圖書館”的美譽。今年6月,懶人聽書對外宣布完成C輪融資后,成為唯一擁有閱文集團和時代出版兩家版權資源優勢加持的企業。
有聲圖書館開放日是懶人聽書為了響應國家“全民閱讀”號召,在9月9日國家圖書館日重磅推出的大型有聲讀物免費體驗活動。以期通過匯聚行業大咖發聲,聚焦有聲行業發展新態勢,為有聲行業發展帶來新思路;以及公益捐贈,免費暢聽,鎮館之寶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打造有聲行業盛事和聽友節日,進一步推廣有聲閱讀,讓更多用戶感受聽書之美。
推薦閱讀
“紙電合一,并非傳播介質和媒體的簡單融合,而是如何用知識服務、內容解讀,使讀者在同樣的時間進行消費的過程中,增加知識獲取的深度,而這就叫作知識服務。&rd>>>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