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史上第一FPS”的《絕地求生》在最近一次大規模優化升級后終于摘掉了“硬件殺手”“1080ti鬼見愁”等帽子。在“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的誘惑下,一大批筆電用戶躍躍欲試。然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滿血版MX150獨立顯卡在面對“吃雞”時,可有一戰之力?

這一次我們選用剛剛升級為512G SSD的聯想小新·Air 14作為測試樣機,讓我們來看一下“實戰”表現如何吧!

正式開始之前,先科普一下《絕地求生》這款游戲。作為一款百人共同作戰的沙盒類大逃殺游戲,《絕地求生》可以說是目前“戰爭臨場感”最強的一款游戲,從飛機上跳下那一刻起,畫面中便不會有任何敵人信息的提示,一切都要靠玩家自己的感官與經驗去完成。從游戲上線一年多的反饋來看,顯卡性能與硬盤讀寫速度是影響游戲流暢性最大的兩個性能指標,而外設則是決定玩家能否發揮最高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耳機方面我們選用了目前最受職業玩家認可的賽睿寒冰系列,精準的定位與良好的佩戴舒適性決定了這是一款很適合吃雞的電競耳機。

鼠標方面則是選用了羅技G602+雷蛇重裝甲蟲(大號控制板),最大程度保證“手臂流”(以手肘為圓心,低DPI大幅度移動鼠標操控)的操控優勢。

游戲設置如上圖所示,除了分辨率調整為1920X1080以外,其余畫面選項均為“非常低”。以測試者近1000小時的游戲經驗來看,畫面的精致程度與發現敵人的可能性成反比,所以如果你是抱著游戲性而不是看風景的心態,這一點不必過分在意。為了保證測試結果穩定性,我們打了10次Sanhok地圖的單人四排模式,以下截圖幀率取自各場景下的平均值。

在地圖北方山頂的陵墓“出生區”,可以穩定在65fps左右,最高達到75幀,最低58幀。

乘坐飛機+跳散,是整個游戲體驗過程中“唯二”的兩個低幀率場景,我們認為大面積的水面泛光給了導致2G顯存告急。不過還好,35~36fps的表現在這一場景并不會影響整個游戲體驗。即使是測試者日常“吃雞”的那臺I7 8700K+1080ti主機,在這一場景下也只能維持100fps左右。

前面說過,《絕地求生》在流暢性方面對于硬盤讀寫速度的依賴度非常之高,主要原因是大場景下的建筑物模型加載會受到硬盤性能的限制。那些將游戲存儲在機械硬盤分區的玩家一定遇到過落地“墮入四位空間”的尷尬,便是這一原因了。由于小新Air14升級過后的512G SSD硬盤為目前讀取速度最快的PCI-E接口,所以我們并不擔心這一點。制作了一個動圖,方便大家了解“落地抬頭見高樓”的優秀體驗。

室內環境幀數表現優秀,普遍在70-80fps之間。

由窗口向外無論腰射還是瞄準射擊,60fps以上的表現非常穩定。

戶外大場景,幀數亦可以穩定在55fps左右。

四倍鏡開槍點射,65fps以上,偶爾會達到75fps。

高光時刻!測試過程中遇到4人主播隊,小編2倍鏡SKS兩槍點掉了樹后的一名敵人,然后因為沒能發現右側墻角的LYB,被一槍98K爆頭倒地......

小結:
如果只考慮配置性能,聯想小新·Air 14的i7 8550U+8GB內存+滿血版MX150+512G SSD的配置已經完全足夠應對基本要求。真正影響游戲體驗的,反而是14寸屏幕帶來的視野受限。也許是小編習慣了32:9的超長帶魚屏,在用筆記本進行的10局游戲中,K/D值僅有0.8,這與日常2.8的數據相差甚遠。將小新·Air 14作為主機,通過HDMI接口外界顯示器的方式來體驗《絕地求生》似乎才是它真正的打開方式。
從AS SSD的測試數據來看,在三種狀態下,小新·Air 14可以跑出“三階性能”。特別是在插電+性能模式+開始滿血狀態后,SSD跑分直逼桌面級PCI-E接口SSD。

(未插電,節能模式下)

(插電,性能模式下)

(插電,性能模式下,開啟Fn+Q滿血狀態)
最后附上一張滿血狀態下魯大師跑分結果,具體數據不必特別在意,只要留意到“磁盤性能擊敗全國99%用戶”這樣一條信息就可以了。

最后這里有個小tips分享給大家:
提升整機效能最好的辦法是加裝一塊讀寫性能出色的固態硬盤,這比升級顯卡與內存要明智得多。而大容量固態硬盤,是解決機器效能與環節“存儲空間憂慮”的不二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小新全系列產品最近都進入到了“512G SSD(PCI-E接口)”時代,價格方面,與電商平臺其他同價位段筆電產品相比,并沒有特別大幅的加價,可謂是業界良心、物超所值了!
推薦閱讀
8月31日, IFA 2018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正式拉開帷幕,人工智能與智能家居繼續成為潮流趨勢。將家電業帶入人工智能時代的長虹,在本次IFA上亮相全線AI家電,同時,歐洲主銷產品也集中展示,吸引海外用戶駐足體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絕地求生》迎重大優化升級,聯想小新·Air可有一戰之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