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8年前谷歌退出中國一事,上一輩互聯網人在當年都曾多多少少表示遺憾惋惜,甚至自此之后隨著百度的蒸蒸日上,部分人頗為不忿,認為“百度撿了便宜”“百度是既得利益者”。
然而近日,前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對外揭露了真相:百度之所以能快速得以發展源于其更了解中國網民行為習慣,而谷歌“敗走麥城”原因很是復雜,更多是輸在自身的策略與管理,輸在了谷歌總部高層對中國市場的輕視,與政府無關。
不止是谷歌,像其他跨國公司亞馬遜、eBay、Uber等等在中國市場鎩羽而歸都源于此。
李開復認為,美國公司把中國市場和其他市場一視同仁,把中國企業當作一排排等待它們征服的對手,等待著把這些企業從市場的“生死簿”中一個個勾選掉。他們不投入資源,沒有耐性,也不給中國團隊自由,讓團隊沒辦法和中國頂尖的創業者(也是全球頂尖的創業者)競爭。他們認為,在中國市場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中國用戶銷售目前已有的產品。他們對產品本地化的抗拒降低了產品迭代的速度,使得本地團隊舉步維艱。
從李開復的一番言論中不難看出其無奈之意,這也難怪當年李開復寧愿破釜沉舟,離開當時在全球范圍內都名聲頗顯呈上升態勢的谷歌選擇了自行創業。事實上,谷歌總部對中國市場的輕視一直以來在業內都眾所周知。
2007年,新浪曾刊發過一篇名為《傳谷歌中國不涉及核心搜索 總部對華重視不夠》的文章,一位搜索引擎公司技術總負責人就對新浪科技透露,谷歌沒有將服務器搬來中國的根本原因是總部對中國的重視程度不夠,搜索核心團隊依然全在美國。
李開復對谷歌總部輕視中國市場的態度可能感官更為直接。李開復說,在谷歌剛剛進入中國之后的早幾年,谷歌中國其實一直面臨全球統一化產品與本地用戶脫節問題的挑戰,且總部對此態度固執、反應冷淡。當時,谷歌中國在中國的競爭對手是百度。百度的搜索設置充分研究了中國網民的行為習慣,而谷歌搜索僅僅只是“黃頁”。李開復當時建議總部效仿百度的打法,但僅僅是這么簡單的改變,力爭數月才獲得調整產品的認可。而在此期間,百度已贏得了更多用戶。
類似這種事情并非一例。坊間傳聞,當年谷歌總部在公開發布“退出中國”這一聲明的前幾天,谷歌中國正在籌辦幾天之后的一場大型發布會,不少媒體都接到了邀請。但谷歌總部突如其來的一聲“退出”震動了整個中國互聯網圈,谷歌中國區的員工更是感到當頭一棒,因為他們完全不知曉這樣的決策。有傳言甚至稱,當時谷歌中國公關部都被蒙在鼓里——由此可見,谷歌中國在其總部眼里完全形同虛設,而這背后深藏的是谷歌總部對中國市場完全的輕視。
雖然近兩年,谷歌返華的聲量一浪高過一浪,但分析谷歌言不由衷的種種行為,其在背后助推“谷歌返華”的新聞只是另有政治和商業目的罷了,根本不可能真正返回中國市場。業內對此也是早已心知肚明。
在谷歌宣布退出中國的那年,國內有媒體報道稱,中國不需要“谷歌+政治”暗示谷歌與美國政府關系不菲,事實也確實如此。還是在十多年前,紐約時報就曾稱“谷歌總部成為總統候選人的必經之地”;而就在今年3月份,谷歌被爆與美國五角大樓簽訂合作:谷歌將用自己的AI技術幫助提高美國軍方無人機的精準打擊度,事情一經曝光就迎來全球范圍內(包括谷歌公司內部員工)的強烈譴責和質疑“谷歌AI軍事化”。
在谷歌退出中國的這幾年,中國互聯網市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無論是搜索、電商、移動支付,還是無人車、社交都出現了巨頭企業。即使谷歌希望通過所謂的AI、Waymo已做突破,但繞不開的依舊是谷歌總部對中國市場的淺顯認知。
李開復說,一個接一個的美國巨頭在中國市場敗走,西方分析師把這一現象歸結于中國政府的管控,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硅谷進軍中國的方式是它們在中國市場上失敗的重要原因,它們輸在了自身的策略與管理上,也輸在了美國公司對中國市場不夠重視的態度上。
推薦閱讀
吸塵器哪個牌子好?十大排名讓你不再猶豫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的確,炎熱的夏季讓每個人都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就更別提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還要打掃室內衛生了。傳>>>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