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消費金融市場在高速增長,阿里、京東、蘇寧、貝貝等電商平臺相繼布局消費金融。新一輪沒有硝煙的互聯網戰爭正在打響。
互聯網+消費+金融,新場景下的消費新態勢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金融科技的發展,消費升級與消費金融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焦點。據《2017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顯示,截至2017年10月份,中國居民消費信貸占全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總規模的比例約為24.8%,達到30.6萬億元人民幣。再加上“互聯網+消費+金融”模式的不斷完善,以金融為基礎的多樣化衣、食、住、行等消費場景被創造出來。這種“場景化”趨勢使金融和生活融為一體,且呈現出越來越簡單高效的優勢,金融服務開始滲透入各種消費場景中。

據艾瑞預測,至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中,將有13.8%的消費額被場景金融市場覆蓋,而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這一數字將達95%。這意味著,擁有場景的消費金融行業也將迎來市場爆發期。場景金融是商家利用嵌入在消費場景中的金融服務,以刺激獲促使消費者發生交易行為、助力實現商品的跨期交易,是新商業生態下的商業價值洼地。
以網絡購物場景為例,2004年,阿里推出的螞蟻金服依托于淘寶、天貓等消費場景為廣大按用戶提供金融服務;2014,京東金融推出首款面向個人用戶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白條”覆蓋了京東到家、海淘等消費場景;蘇寧面向旗下用戶推出支付、貸款、理財等金融服務;2018年,貝貝集團推出了一站式家庭消費金融平臺——貝貸。依托貝貝集團海量用戶沉淀勢能,貝貸聯合眾多銀行和優質持牌金融機構,通過領先的大數據科技力量,共同深耕家庭消費金融市場,提供安全、優質的金融服務等等。
在經過大浪淘沙式的發展后,無論是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還是貝貸,這些平臺均通過自身的場景與渠道,定位不同群體,差異化服務等,也因此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入局者愈來愈多場景+風控成為消費金融破局關鍵
作為金融行業最具市場活力與盈利的領域之一,消費領域正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必爭的風口。從2013年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涌入消費金融領域,爭相分一杯羹。對消費金融服務機構而言,能夠掌握核心競爭力才是在風口中立足的根本。在此種情況下,消費場景和風控技術便成了消費金融領域破局的關鍵。
當消費金融平臺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與有效的消費場景充分結合時,能夠使消費者精準定位到需求產品,并實時享受到消費金融產品的服務。縱觀阿里、京東、蘇寧、貝貝等企業,其旗下金融平臺均通過豐富的消費場景吸引了大量用戶的持續關注。
如果說,消費場景決定了消費金融平臺的發展規模,那么風控則是平臺長遠發展的關鍵。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認同與普及,以及數據在風控上的重要性,使得風控幾乎成了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配置。尤其是在提倡用戶體驗、服務效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當下,消費金融平臺對核心風控決策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同時,有業內人士表示,只有深入挖掘場景資源、細化服務市場,打造有針對性的場景金融服務解決方案,才能真正滿足用戶的真實消費需求,實現平臺與消費者的雙方共贏。
推薦閱讀
7月7日,以“探尋金融開放與監管新范式”為主題的2018青島•中國財富論壇開幕。愛上街作為浙江金融機構特約代表受邀參加論壇,與眾多行業機構共同圍繞金融開放、金融監管、金融創新、科技金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大佬相繼布局消費金融,新一輪的互聯網格局之爭開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