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6日訊 2018年6月30日,貝店品牌聯合峰會在廣東東莞成功召開,這也是“走進貝店”線下活動的第七場。在這幾場線下活動中,包括母嬰、美妝、食品生鮮等多個品類逾十個國產品牌參與了進來,通過多種聯動形式,為參會的貝店店主打造了各類豐富多彩的線下互動活動。

而這些國產品牌及其產品,經由參加活動線下店主的分享與社群引導,在貝店社群中引發了大量的主動傳播與關注。而這也是貝店助力國產品牌,打造品質爆款的其中一步。
對于國內消費者而言,在過去,對于進口品牌的濃厚興趣,正逐漸轉向國產品牌,尤其是那些主打性價比,物有所值的國產品牌。據麥肯錫《2017年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在其調查的17個品類中,有8個品類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偏愛本土品牌。尤其是在生鮮類別,個人數碼產品及個人護理品上,國產品牌已經在國內消費者中奠定了自己的有力地位。
貝店接連打造國產品牌爆款,體現了社交電商的裂變式銷售力。這樣的裂變能力,來自于多維度的嘗試。
戰略合作+溯源之旅,以社群力量賦能品牌
隨著流量紅利的消失,后流量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品牌需要開始重視經營消費者。過去單點式的營銷方式在大數據的沖擊下開始逐漸失去價值,消費者需要對品牌有更加多元化及更加深刻的感知。
尤其對于部分國產品牌而言,極強的地域性與營銷模式的傳統性,使得其過去在與同品類進口品牌的傳統電商流量競爭中便處弱勢。在后流量時代到來之際,想要“翻盤”,它們便需要快速實現渠道下沉,精準觸達目標人群。
以貝店為代表的社交電商平臺便是其探索渠道下沉,拓寬消費流量來源的一個重要途徑。以貝店與其戰略合作為例,通過線下活動的社群圖文傳播,使社群中所有店主直觀地接收到品牌信息及合作動態,再配合線上超品日活動,無數消費者便在其中建立了對于品牌的感知甚至是初次購買,這也是眾多品牌積極與貝店尋求戰略合作的原因所在。

如國產奶粉品牌君樂寶,在與貝店達成戰略合作的第二天,雙方便攜手打造了一次超級品牌日。當日,君樂寶單日銷量飆升了3000%,是該品牌在在其他平臺日常銷量的五倍,社群力量可見一斑。
除了戰略合作,貝店也同時探索著與國產品牌的多種聯動形式。如貝店在湖北洪湖、海南三亞等地展開的“貝店品質溯源之旅”,將作為消費者與品牌中連接器的貝店店主送到產品原產地,將產品的質量,以及生產與加工過程原原本本展現在店主面前,結合體驗、直播等多種形式,在店主所處的消費者社群中形成高效的口碑傳播及分享裂變,實現產品的銷售提升,進而實現“爆款”的打造。
從品牌到品質,挖掘新興潛力品質好貨
有人認為,高品質日用品的購買人數卻持續增長,奢侈品已不再是追逐的重點,一些輕奢、新興及中檔品牌逐漸進入購買行列。“奢侈品消費”轉向“品質消費”,不僅說明國人如今越來越會生活,更預示著一個消費行為更加成熟的中高收入階層正在形成。
而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研究也顯示,37.4%的網購消費者認為自己會因為商品的品質而忽略價格,有51%的網購消費者會品質、價格并重,僅有11.6%的消費者會因為價格而選擇略微犧牲品質。
而貝店也正是看到了這一趨勢,除了在品牌上,與伊利、恒安等品牌達成戰略合作,與引進TCL、美的、森馬、拉夏貝爾等知名品牌,還積極挖掘有品質、有潛力的新興國產品牌。
如網紅牛奶品牌”認養一頭牛“,這個從2016年開始的牛奶品牌,經歷了三年的打磨和探索,引進全世界領先的奶牛及牛奶生產設備,在全球頂尖專家的指導下,斥資五億建立綠色牧場……從24小時牧場直播飼養、實時公開每一批次的牛奶質檢報告,到推出周期訂奶服務、保證牧場直達的新鮮保質期,“認養一頭牛”以自身品質與服務力圖改變國人對牛奶行業的信任危機。
對于如此優質的新興品牌,貝店在其入駐初期,便與其達成了戰略合作,在其牧場認養下直供貝店的1000頭奶牛,實現優質好奶新鮮從牧場直達貝店消費者的餐桌。隨后,貝店還組織了多位貝店店主在其位于河北故城的牧場進行了品質溯源之旅,經由到場店主及其社群的傳播,“認養一頭牛”品牌及其產品在貝店社群中得到了大量的曝光,創下1天賣出3000000認養一頭牛酸奶的紀錄。

在貝店,類似于“認養一頭牛”的產品與品牌還有很多。貝店也將持續發力于國產品牌的傳播與品質好貨的挖掘,以社群力量賦能優質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高性價比好貨。(通訊員 陳艷)
推薦閱讀
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消費升級及超前消費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在此基礎下,即時享樂、不負當下成為80、90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準則;再加上電子支付方>>>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