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近10年來,中國經濟最引人矚目的變革就是一部互聯網商業的發展史。那么,其間起到變革推進器作用的,就是支付行業的蝶變。從來沒有哪一個年代出現過這種盛況,全球的資本力量都聚焦于支付。
公開消息顯示,2017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已達到約人民幣152.9萬億元,且81.8%的年復合增長率預示著未來仍將保持強勁上升趨勢,而強勁增長的背后則是支付習慣的巨大改變。
消費者習慣的變化倒逼傳統金融行業做出改變,對掃碼付由排斥轉為擁抱,但無疑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眾多第三方支付機構。“得移動者得天下”,中國移動支付行業一直處于持續井噴的態勢,數據顯示,2017年第4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數據分析顯示,市場交易規模為37.7萬億元,環比增長27.91%,再度刷新歷史新高。對于行業未來的預期,業內人士仍舊認為,移動支付將來的市場空間巨大,預計到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將達到百萬億元規模。
有那么強勁的行業增速,但為什么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支付機構還是“賠錢賺吆喝”的買賣?支付機構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渠道傭金和銀行和銀聯手續費。我們所熟知的支付平臺都是面對C端個人用戶的支付機構,早期都是靠著免費策略提高用戶體驗的。比如賬戶提現、信用卡還款,一邊對客戶免費,一邊繼續向銀行和銀聯繳納手續費。用戶數目越大,支出的成本越高。
這些面向C端的支付機構往往背靠電商巨頭或者企業集團。巨頭們手握支付牌照,醉翁之意不在酒,沒指望靠支付賺錢,他們看重的是支付背后的賬戶體系和數據沉淀。
而除了這些非獨立第三方支付機構外,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板塊,那就是獨立第三方支付機構。他們不依靠于集團生態或產業鏈,主要面向B端市場,因此并不為公眾所熟知。
但低調并不意味著這一板塊不重要。2017年中國獨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量已經從2012年的不到1萬億元飆升至約14.8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與第三方支付交易量不相上下,預計未來仍將進一步擴張呈現上升趨勢。
獨立第三方支付由于其主要面向的是B2B市場和垂直細分行業的企業,其直接客戶是企業,并通過企業間接吸引消費者。獨立第三方支付比起依托電商網站的支付機構更為靈活,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能夠積極地響應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的個性化要求,從而方便行業上下游的資金周轉。
在目標客戶上,獨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主要客戶定位是小微商戶。小微商戶由于個體體量較小,要求又極其分散,所以他們的支付及增值服務需求通常無法得以滿足。但他們卻是一個極具潛力、發展有著極大想象空間的小微商戶。在中國,小微商戶已經從2012年的3780萬家增至2017年的8100萬家,年復合增長率為16.5%。
中付支付作為國內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成立于2007年,公司擁有由互聯網行業資深創業者、優秀金融界人士和頂尖技術人員所組成的國際化管理團隊,在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企業管理和資本運作等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致力于為各類企業及個人提供安全、便捷和保密的綜合電子支付服務。中付支付業務范圍涵蓋網上支付、預付卡積分支付、銀行卡X收單、支付清算、小額代發工資業務以及商戶推廣等,為客戶提供各種專業的支付結算解決方案。如今,公司憑借著穩健的作風、先進的技術、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以及極大的社會責任感,贏得了銀聯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認同與支持,成為眾多金融機構在電子支付領域信任可靠的合作伙伴。
針對垂直行業來說,獨立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客戶沒有商業利益沖突,相比背靠金融機構或大型電商平臺等企業集團的非獨立第三方支付機構有著較大優勢。除了數據與用戶沉淀之外,還可以收獲真正的實利。如今,國內部分獨立第三方支付機構已成功實現了在巨頭林立的支付行業中的突圍,鳴鑼之后被投資者熱捧,或許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推薦閱讀
6月13日,2018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2018)在上海拉開帷幕。本屆CES Asia匯聚了亞洲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和最具影響力的品牌,相比遠在萬里之外的拉斯維加斯CES,CES Asia給了國人更多近距離體驗最新科技產品的機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付支付:獨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突圍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