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比數字密碼更保險的嗎?
為了更安全,人們在不斷復雜化密碼:數字、大小字母、下劃線、八位以上等等,為了防止撞庫、拖庫,不同的網站還要匹配不同的密碼,記憶密碼,成為一場痛苦的記憶力考驗賽。
但數字密碼真的絕對安全么?答案是否定的——就在5月初,全球知名社交網站Twitter發布了一個漏洞,后者可能會泄露3.3億活躍用戶的密碼,Twitter警告用戶立刻修改密碼。
相比于數字密碼,生物識別更安全、更便捷,早在21世紀初,生物識別技術就開始出現在科技公司的PPT和廣告上,但直到最近兩年,才漸漸開始落地普及。原因就在于,第一生物識別對硬件要求較高,第二,生物識別需要標準化,需要產業鏈上多方協同。
推動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落地,是大力普及生物識別產業的前提。
2018年5月17、18日,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移動設備生物特征識別標準工作組(以下簡稱生物識別工作組)在杭州召開了2018年第二次工作會議,由IFAA聯盟(互聯網金融身份認證聯盟)成員單位推動的生物識別各項關鍵標準,進入了國標研制的關鍵階段。
生物識別大爆發前夜:機遇和挑戰
生物識別,包括人臉、指紋、虹膜、語音識別等,并非新鮮詞匯。
早在2003年,中科院、科技部和公安部就攜手召開了首屆中國生物認證發展戰略論壇暨生物認證產業聯盟成立大會。
但此次大會之后,生物識別并未從科幻電影走進中國人的尋常生活之中——生物識別對硬件和技術有較高要求,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以標準化為前提,實現產業協同。
智能手機的到來,給生物識別的普及鋪設了硬件設施。
以蘋果為例,2013年9月,iPhone 5s搭載了指紋識別功能;去年9月,蘋果發布了iPhoneX的人臉識別功能。此后,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
繼人臉、指紋之后,虹膜識別技術也有望快速普及,其誤識率和拒真率接近零,但對硬件的精密度要求較高。根據美國智庫Acuity的預測,虹膜識別技術占全球生物特征識別的市場份額,到2020年有望提升至16%,總產值將達到35億美元,年復合年均增速高達36.6%。
借助快捷簡便、安全高效、體驗友好等優勢,生物識別正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逐漸落地到智能手機、金融支付、門卡門禁等行業。
生物識別市場的高速增長已成共識。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將突破25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則有望達到300億元。
但生物識別的大普及,前提是標準化的落地——推動相關產業標準的出臺,并推動產業標準成為國家標準,進而成為國際標準,正是IFAA等主流行業聯盟的成立初衷以及價值所在。
以目前普及度最高的指紋識別解決方案來看,其技術標準就相當多元。僅以智能手機為例,包括wire bond、TSV、wire bond等不同工藝方案,就解鎖方式而言,也有正面或者反面按壓、滑動、觸摸等不同方式。
對于用戶來說,每次換機都要重新學習,用戶使用門檻大大提升。對于手機廠商來說,研發成本高,耗時長;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旗下app要對不同品牌、不同機型進行一次次的差異化匹配和調試。
3年前,由螞蟻金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等共同發起成立了IFAA聯盟,聯盟秉承“創新、開放、便捷、安全”的理念,通過和設備廠商、芯片廠商、算法廠商、安全廠商、標準機構、檢測機構合作,共同打造軟硬結合的校驗生態圈,互利共贏,共同推動業界創新發展。
在接入IFAA后,單款手機接入生物識別功能的時間,可以從幾個月下降到兩周。如今,其成員單位已超過170名,已經覆蓋了超過12億手機。
國標研制,助推產業化
IFAA聯盟協同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了聯盟標準出臺后,接下來,要順勢而為成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行業標準。
5月17日、18日的生物識別專題組第二次工作會議上,30多家來自產業、學界、主管政府部門的代表集結一堂,就生物識別中的指紋標準、人臉標準、虹膜標準等國標研制工作,進行了熱烈討論,并對此前產業內積極反饋數百項意見進行處理并達成了一致,為生物識別國家標準的出臺搭橋鋪路。
據悉,在這次會議之后,指紋標準起草組、人臉標準起草組、虹膜標準起草組將于6月中下旬繼續召開會議,推動國標盡快出臺。
生物識別國家標準的出臺,不僅會推動中國生物識別相關產業的發展,還能增強中國企業在IOT時代的話語權。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核心專利和技術掌握于歐美企業手中,中國企業只能跟風而行。中國企業缺乏核心專利技術,在國際標準制定層面缺乏話語權的短板,在中美貿易戰中暴露無遺
因此,早在2016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時,就曾表示,“標準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產業核心競爭力乃至綜合實力的強弱。”
就技術水平而言,在互聯網時代,中國距美國差距不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逐漸實現了趕超,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程度,在全球處于絕對領先水平;而在即將蓬勃而至的萬物互聯時代,中國和歐美等國家處于同一技術起跑線上,把行業標準沉淀、升級為國家標準,進而參與到全球標準的定制定,就成為中國成為IOT時代全球化主導力量的可行路徑。
因此,而在IOT時代,生物識別有望成為廣泛應用的底層基礎設施,因此,推動生物識別國家標準的出臺,繼而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之中,不但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戰略的選擇。
推薦閱讀
數字廣告行業虛假流量嚴重,Lucidity想用區塊鏈提高供應鏈透明度
Lucidity利用了側鏈(Plasma)和 分區驗證交易解決方案(Sharding)進行開發。 數字廣告行業體量日益增長。2017年,美國的程序化廣告支出達到了325.6億美元,占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生物識別國標落地,刷臉時代要普及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