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三板去年迅速崛起之初,被市場寄予了中國版“納斯達克”的厚望。
經歷了市場瘋狂擴容、交易熱度起伏波折、市場流動性拷問等一系列挑戰下,新三板仍然站在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市場化金融改革的前沿。不同的是,體量和規模已難再刺激和激發市場情緒,掛牌也不再是企業發展的目標。當投資回歸理性、發展趨于穩定、多方博弈加劇之時,新三板投資也將全面迎來2.0階段。
中國版“納斯達克”遇挑戰
僅從新三板擴容的勢頭來看,現在掛牌企業的增速已超市場預期。2014年底,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數量為1572家,至2015年年底時,掛牌公司家數增長至5129家。截至目前,新三板的掛牌公司數量已突破5500家,總股本逾3000億股。
“與主板相比,新三板的層次低但基礎更穩固,可以認為它是孵化器、是蓄水池。”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在一次上稱,年內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有望突破1.2萬家,更多原本打算境外上市的公司會首選在該市場掛牌,新三板年內還將迎來傳統資本運作高手的大規模進駐,全民股權投資時代也將真正到來。
然而,想要真正擔當起如納斯達克般的市場角色,新三板還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
周漢民表示,新三板市場年內將要面臨估值中樞的進一步下移,有造假行為的公司將開始出現“后遺癥”,此外不同市場間直接轉板的實現尚有難度,且流動性矛盾也較之前更為突顯。
“今年第一周,新三板公司實際定增募集資金比2014年全年增長了10倍。但目前五千多家掛牌企業中,有一半企業仍是零交易,這是很尷尬的問題。我們對新三板有重大的期待,但是有合理的擔憂。”周漢民說。
比挑戰更為嚴峻的,是快速崛起過程中市場需要避免的雷區和陷阱。
天星資本主管合伙人蔡志明認為,偽新興行業為代表的“行業陷阱”,也是新三板面臨的主要問題。其還舉例稱,并非所有政府支持的行業都算新興行業,太陽能、風能等產業都曾因此問題,面臨過發展瓶頸。此外,技術陷阱、估值陷阱、財務陷阱、對賭陷阱、概念陷阱等都將成為新三板市場需要跨越的挑戰。
“三板市場雖然玫瑰盛開,但是也是布滿了荊棘,目前可能還會存在很多陷阱。三板市場是價值突出的,同時風險也是存在的。這個市場需要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在里面游泳,沒有好的本領真的容易嗆水。”蔡志明表示。
新三板陷“流動性之辨”
在新三板發展所面臨的眾多挑戰中,尤以流動性問題最受關注,其中,新三板內大量無交易、無融資、無重組并購的“僵尸公司”,已經引發市場強烈關注和激烈爭辯。
在這場爭辯中,較為積極的觀點認為,當前流動性問題是市場發展的必經階段,迅猛發展的新三板必然迎來大浪淘沙的內部分化,但并不妨礙市場發展勢頭。但也有較消極的市場觀點對發展趨勢表示擔憂,而擔憂的重點則直指新三板流動性、融資功能及監管現狀。
周漢民就表示,造成大量掛牌企業沒有交易,首要原因是定價機制混亂、制度設計欠缺,“而我更擔心的是,針對該市場的監管力度還不夠。”
興業證券場外業務部研究總監張仲斐則認為,當前新三板市場發展趨于穩定,企業及券商和機構投資者之間會出現多層博弈。但其也同時強調,如果市場流動性差,退出和變現的難度會加大,企業發行意愿也會有所降低,進而加劇流動性危機,形成一個負面循環的過程。
對此,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公司”)1月20日曾在官網發布文章回應稱,市場關注的新三板公司掛牌后無成交,主要由公司股份改制未滿一年、沒有可流通股份造成;同時,許多掛牌公司股東人數少、公眾化程度低,原股東為穩定股權結構不愿交易。股轉公司強調,新三板市場交易質量和做市業務目前穩步提升。
對于如何解決新三板流動性矛盾,蔡志明認為,要解決新三板流動性問題,其核心并非是競價交易的推出、投資者門檻的降低,最主要的途徑是讓做市商效率發揮到最大程度,做市不能簡單類比低成本進、高價格賣的自營業務操作,而是要發揮出定價和激活流動性的作用。
蔡志明還表示,做市商是流動性的提供者;但目前市場上的做市商和掛牌公司,數量上并不相稱,圍繞著做市商制度進行創新和突破,將有利于進一步解決流動性的挑戰,并助力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超越滬深交易所。
新三板投資2.0階段
對于當前流動性挑戰的分歧以及新三板內部掛牌企業分化的趨勢,也讓曾經情緒高漲的投資逐漸恢復冷靜。
“很多投資機構在新三板出來后就開始做項目清理,把所有上不了主板和創業板的項目,都拿去上新三板。”東方富海合伙人陳伊瑋就透露,新三板流動性目前承壓,投資企業掛牌后或難以立即退出,但伴隨機制的逐步完善、流動性難題最終會解決,并且也可以利用并購機會尋找退出機會。
更為重要的一種趨勢,是投資邏輯的轉變。
炒作改革預期,曾是新三板去年最為重要的投資邏輯之一。蔡志明舉例稱,去年一季度末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會推出競價交易,從深層次思考,市場容量不充分、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時,并不適于推出競價交易。但另一方面,在當前的市場容量下,圍繞做市商流動性供給的制度配套,則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伴隨投資的理性回歸,掛牌和做市企業基本面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興業證券場外業務部做市業務負責人唐聞濤認為,在討論新三板企業融資難的同時,應更多從企業自身的情況出發,包括企業發展規劃和融資需求,以及前述規劃和需求是否能被資本市場認同。同時,企業發展預期是掛牌企業能否順利融資的重要條件。
張仲斐也表示,新三板企業在推進融資的過程中,除了受市場流動性、貨幣政策等宏觀環境影響外,未來最重要的因素將落腳在企業基本面和業績問題,“市場回歸理性,融資需要有合理定價;要給資本市場明確的預期,并且前幾次融資時的業績兌現不能偏差很多。能夠做大的企業,市場會給與進一步的認可。”
推薦閱讀
富姐有話說: 對于中國人而言,有股票就有殼,有殼就有江湖,新三板也不例外。 盡管2015年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飆升; 盡管現在每月仍以500家以上的速度猛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三板投資2.0階段:5000多家掛牌企業半數零交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9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