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行價:68美元;發行當日市值:2383.32億美元;
截至上個交易日收盤股價,69.18美元;
最高市值:2994.23億美元
截至發稿最新市值1713.38億美元 市值蒸發 1280.85億美元,
這巨大的數字可能超過大多數人的理解范圍,但換算一下就很容易明白了。這個數字相當于320架波音777X飛機(波音777X飛機最新報價4億美元)
24日最新數據:美股盤前,阿里巴巴股價跌逾9%,報61.93美元,跌破68美元的發行價。開盤后最低至58美元,距離最高點腰斬。
*IPO 開盤即漲36.3% 雙十一成回不去的最高點
回想去年9月19日,阿里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68美元,開盤報價92.7美元,開盤即漲36.3%,照此計算,阿里當日市值達2383.32億美元,馬云的身家也達到212.12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在其IPO交易中總共籌集到250億美元資金,超過VISA創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樁IPO交易。整個華爾街遍布阿里橙,到處是【BABA】,整個9月成了阿里月。
隨后,阿里迎來上市后的第一個 “雙十一”,股價借此風創新高,市值逼近3000億美元,2014年11月10日(美東時間)以接近全天最高點的119.15美元收盤,市值同步上漲至2994.3億美元(總股本:251302.19萬)。然而,縱觀其上市至今的股價表現, “雙十一”已經成了回不去的高點,可以看到,歷經119.15美元之后,阿里股價一路下滑,屢創新低。
就在剛過去的交易日,阿里巴巴上周五的股價刷新自其赴美上市以來最低收盤紀錄,跌至68.18美元。而在此的前一個周三,阿里股價一度下挫5.1%至73.38美元,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最低紀錄。據彭博社報道,阿里股價暴跌也已殃及馬云,根據當日市值1844.1億美元計算,馬云的身價暴跌2.4%,在一日之內蒸發了7.52億美元。
事實上,自從IPO 之后,短期之內股價沖高至120美元附近,此后,尤其是在經歷年初的“工商局白皮書”事件及隨后爆發的股東集體訴訟之后,阿里的股價大部分時間是不超過90美元的,長期低于IPO 首日的收盤價格。
《華爾街日報》近日的報道則稱,阿里剛剛披露的第一財季業績數據是引發本輪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財季,阿里巴巴實現收入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8%,低于分析師預期的33.9億美元。此外,季度銷售額增幅也遭遇了三年來的最嚴重放緩。
*財報前后 阿里為何頻出手?
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在財報發布的前后,阿里出手頻頻。
就在發布財報前兩天的8月10日,阿里蘇寧突然在南京宣布聯姻。阿里以約283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今年第一季度虧損3.32億元的蘇寧,成為第二大股東;蘇寧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新發行股份。這個簡單的數學題是幾個意思?翻譯一下,其實就是阿里拿出了280多億的 “聘禮”,又借新媳婦蘇寧的手拿一半來買自家的股票了。
8月17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文件,文件中最引發關注的是馬云與蔡崇信將聯手個人回購阿里巴巴集團股份。同時,阿里巴巴正式啟動此前宣布的總額達40億美元回購計劃。阿里巴巴聲稱,回購主要是為了沖抵員工股權激勵等計劃所帶來的股份稀釋。至于馬云與蔡崇信的回購,具體金額不詳,官方新聞稿中則稱其為 “大手筆回購”,同時,在其400余字短短的新聞稿中,還特別指出 “馬云和蔡崇信在解禁期后,都沒有任何出售阿里巴巴股份的意愿。”
其財報中還顯示,去年全年虧了4億元的阿里影業未來將被阿里巴巴剔除集團財報表,可預見的是,不再將虧損資產納入集團財務統計范圍會小幅提升阿里巴巴整體利潤率,讓財報更好看。
以上種種,顯示出馬云及阿里對其未來股價的極大信心,但另一面,在持續股價表現不佳的現實下,這也被認為可能跟安撫華爾街投資者情緒、提振股價有關。
雙十一后阿里股價一路走低,今年1月,四季度季報不及預期給阿里股價再次帶來沉重一擊,禍不單行,同月,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一份網絡正品調查引爆了阿里巴巴與工商總局之間的一場大戰。就此,淘寶與工商總局就抽檢樣本是否科學、程序是否失當展開了好幾輪隔空較量。
公開數據顯示,1月29日股價大跌8.78%,市值蒸發了約220億美元,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加上此前一天大跌4.36%,阿里巴巴兩天市值縮水總和已經達到330億美元。
* 投資讓利潤率承壓
為何阿里的股價一路走低? 有分析認為是是由于原先IPO 定價過高;也有國外機構分析認為是由于近期人民幣突然貶值所透露出的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信號,從而拖累了包括阿里在內的中概股股價,尤其阿里主要業務過分依賴中國經濟,所以對其影響尤甚;也有的指出是阿里最新季度所透露出其業務增長放緩所致;受近日國際市場整體環境影響也成為導致其股價暴跌難以忽視的因素;也有的認為,阿里自身存在系列挑戰,所以未來能否保持高增長,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等等。
看其財報,在各會計期間,阿里的毛利率相對是比較穩定的,因此,會影響營業利潤高低的,主要是主營業收入,所以投資者十分關注阿里主營業收入的增長勢頭;
本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創下新低,只有28%,同時GMV 的增長率同比呈現放緩跡象,這將可能會直接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預期;公司營業利潤率在個會計期間出現較大波動,不易預測,尤其在上市后營業利潤率和上市前相比較,某些會計期間呈現下降,主要是由于股份薪酬因素所致;本季度的營業利潤和營業利潤率同比下滑嚴重,主要由于高于同期約三十億元的股份薪酬費用所致。
也有分析認為,在進行了一些投資之后,阿里巴巴在利潤率方面面臨一定程度的壓力
回頭看,在上市之前,阿里大肆收購,全面布局。短短兩三年,阿里收購了十多個公司。社交方面投資陌陌、新浪微博;收購O2O基礎應用高德地圖、打車應用快的;音樂方面收購蝦米網、天天動聽;以及投資眾安保險、天弘基金……隨之,阿里的估值也一路上升,收購的公司越多,布局越全,市場的期望值就越高,IPO的估值也就越高。最終上市后,阿里持股者暴富。
但是在美國上市以后,這個布局就變成了包袱。而收購的只要納入阿里的財報,就會對股價產生影響。所以,上市之后,為了讓股東滿意,不賺錢的公司就得剝離出去以免拖累整體的財報。例如上述為何剔除阿里影業,也就不難理解。
不過,阿里在上市后的投資火力依然兇猛,馬云在與蘇寧的簽約現場說,從去年開始,阿里巴巴加大對國內實體經濟的投資。
2014年9月,阿里完成上市后首筆投資,以28.1億元人民幣投資酒店信息服務商石基信息,在交易完成后持有石基信息15%的股份。今年2月份,阿里宣布斥資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入股手機硬件廠商魅族科技。今年5月,阿里巴巴聯合云峰基金入股圓通速遞,投資金額和持股比例并未對外公布。此外,阿里巴巴還曾在去年11月份入股華誼兄弟,一同參與的還包括騰訊、平安等公司。
海外布局上,阿里的觸角也伸得很遠,母嬰電商Zulily、機器人Pepper、閱后即焚軟件Snapchat、電商網站Jet.com、智能遙控應用Peel……在一年前上市時,阿里曾經提到計劃讓中國以外地區的營收占比達到40%——如今這個占比只有2%。
除了美國,印度是阿里海外布局的另一大市場。比如欲投資印度電商Snapdeal、聯手螞蟻金服以約5.75億美元投資印度在線支付平臺和電商公司Paytm、7億美元投資印度本土手機品牌Micromax等。
電商之外,阿里巴巴今年追加投資新加坡郵政1.38億美元,持股比例由10.23%增加至14.51%。
分析師們已經開始下調他們給予該股設定的目標價格。今年3月,高盛將阿里股價從98美元調降至97美元,維持中性評級。接受湯森路透調查的46位股票分析師將該股的平均目標價格從這份季度(截至6月底)財報發布前的106美元左右調低至的99.09美元。甚至有國外分析師表示中長期看跌阿里,目標價看到50美元左右。
*一段過去
第一次上市 創港股融資紀錄 不到5年黯然退市
美國上市的霸氣和光環讓更多人知道了BABA,那么來回顧阿里巴巴8年前的上市故事。就在馬云剛剛混過夜店的香港,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以B2B業務作為主體,于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主板掛牌成功上市,融資116億港元,當時它身負眾多光環:融資17億美元,超過谷歌成為科技領域融資之最(同時創港股融資紀錄);市值超200億美元,成為亞洲市值第二的互聯網公司,緊逼雅虎日本;市盈率高達300倍,在當時已上市的科技公司中幾乎無人能及;超額認購258倍,凍結資金高達4500億港元,創下了香港股市的凍資最高紀錄。上市當天,開盤價達到30港元,尾盤收于39.5港元,較發行價漲192%,一度創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漲幅之最。然而,上市后,阿里巴巴B2B的股價一度表現不佳,自2009年三季度開始即一路下滑,至2012年2月,股價一度跌落至10港元不到。最終在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收購阿里巴巴余下27.03%的股份,隨后宣布公司于6月8日停止在港交所交易,6月20日正式撤出港交所。從光芒萬丈到回購撤離,對大量投資人來說,失去了賬面上的數字,收獲的只有血淋淋的教訓。
推薦閱讀
全球市場恐慌蔓延到美國市場,繼道指期貨暴跌700點后,納斯達克100期貨9月合約暴跌5%,觸發熔斷機制。納指期貨目前跌至4000點下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破發!阿里帝國有幾十大盜?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50826/29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