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注:百度、阿里、騰訊),早已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頭的代名詞,在他們的骨子里都有著“老子天下第一”,就連員工走起路來,也是著帶風的。但如果以獨立自主算作第一梯隊的核心標準的話,還有兩朵奇葩應該列入,其一為奇虎360,老周那顛覆的勁頭不必多言,而另一朵則是有著歐洲人般保守的網易,如今丁磊手中的現金及短期投資已高達160億人民幣,并且正以每季度10億人民幣的速度遞增,足可在杭州,“三業務、現金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與3NBAT不同的是,第二梯隊的生存環境卻每況日下,在移動互聯網端U,C的俞永福雖然倔強的希望獨立上市,但晨興創投基金的到期清盤,使得公司命運的鑰匙已投遞向了阿里那端。而就在昨日,在兩年前還懷揣著千億夢想的新浪微博也簽署了一張賣身契,不僅以估值是33.6億美元估值接受阿里巴巴5.86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出讓18%的股權,更簽署了一張12%的遠期出售期權。
此前曾欲和第一梯隊叫囂的跟跑者們,卻陷入了體力不支的現狀。
為何如此?
根據新浪財報公布的數據,曹國偉的個人持股數僅占流通股總額的0.3%,這種經理人身份通常會使得公司的發展,將以資本市場的股價為導向,而非個人的精神訴求。正如昨夜新浪股價所展現的那樣,在微博被阿里巴巴注資后,新浪在美上市股票開盤大漲18.3%,并最終上漲9.40%。
除此之外:
首先,創始人意志已無法決定公司走向。由于VC的深度介入,如果按照每輪20%的股權稀釋,只需要完成C輪融資(包含天使輪共四輪),公司創始團隊便會失去在股權上的優勢,由于VC退出周期和管理上的系統性風險,即便可以有A類股、B類股的金融創新來維系創始團隊的控制權。但事實上,融資時的乙方心態,通常使得創始人已然無法完全掌控公司的資本層面運作。最極端的例子便是拉手網吳波的敗局,更不用提雷士照明那點事了。
其次,巨頭已開始在早期涉足資本市場。在2007年以前,國內雖然有著四大門戶,但事實上,即便是現金流最好的網易,也無法支撐起大額的投資。戰略投資的興起則大約是在2008年左右,至于涉足更早期的B輪或C輪投資,更是要到2011年才能開始正是算起。雖然企業在早期更欣賞VC的接入,但隨著風險投資近期的冷淡,互聯網巨頭的現金通常成為了創業者們的唯一選擇。而巨頭由于戰略需求,其投資條款通常要比VC更加嚴苛,其中包括了諸多的有限選項和禁止選項,這也意味著企業在未來的運作上更加被動。譬如最近的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還未形成壟斷便被騰訊、阿里納入麾下。
最后,第二梯隊企業已很難獨立完成生態閉環。可以看到,最近出讓股份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通常在其垂直領域都有著絕對的領先,但在生態的探索上卻舉步維艱。如UC也曾邀請李明遠來構建“UC樂園”可惜無疾而終,微博更是在電商、支付、微招聘、開放平臺等各戰線上鎩羽而歸。此時唯有依靠巨頭的力量才有可能突出重圍。
巨頭們的痛點在哪
有價無市,是這創業公司自我估值時通常遇到的麻煩,如果放到巨頭身上,更是喜歡到處找創業者談理想,談人生,當然一談到錢就傷了感情。但就在最近一年中,幾樁生意還都成了,阿里巴巴收了友盟、投了UC和微博,百度則把PPS和點心、去哪兒納入麾下,騰訊則在刷機渠道和ROM下足了功夫。
但想知道誰會被收購需知道巨頭們當下的痛點是什么。
阿里巴巴:上市是天下第一要務
普天之下都知道,阿里巴巴目前最急迫的便是公司的整體上市,IPO后無論是對支付寶,對現金流,還是對公司的發展都將是一次最好的答卷。上市是需要概念的,如果是以一個生態體系進行路演,將是投行們最欣賞的路數,但真正的阿里帝國,在系統構件上,此前還缺乏如下三點布局:首先,便是SNS,在收購了新浪后大可高枕無憂。其次,在無線端,阿里也并未獲得一個殺手級應用,雖然支付寶有足夠的潛力,可惜作為工具,并不是最理想的入口歸宿。最后,LBS上阿里還需一搏,在2010年注資圖資商易圖通公司3500萬美金后,在地圖上公司并無大的發展,這也是阿里遺憾的一點。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5月1日消息,紐約時報周二報道稱,雖然蘋果公司有1450億美元現金儲備,足夠買下Facebook、惠普和雅虎三家公司還剩余100億美元以上,蘋果還是在周二進行了近20年以來的首次發債,獲得了170億美元的資金。 消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501/26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