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朋友透露,又有一家有點知名度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發生資金鏈斷裂,發不出工資,原因是預期目標沒有達到,VC不太想再投入資金。沒有盈利模式,沒有收入,靠VC投錢養活,這種生存方式肯定是脆弱的。
前幾年移動互聯網剛興起時,二維碼、LBS、移動社交是打頭陣的三個創業領域,結果呢?隨著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加入,獨立的創業者們不好過了吧,好多都快OVER了。
我感覺下一個步后塵的領域會是獨立移動閱讀創業公司。原因與以上的類似,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加入,迅速把持了用戶、渠道和品牌的優勢,給獨立移動閱讀APP留下的空間有限。更關鍵的是,巨頭都有比較穩定的營收來源,能源源不斷為移動新業務提供資金支持,斷奶的可能性比較小。
前段時間,中美兩大創業導師李開復和布蘭克對話交流,都指出創業不要和大公司的項目重合;不應只看重產品,商業模式更重要。而現在移動閱讀領域面對的不是回避的問題,而是在還沒成氣候時,大公司就主動貼了上來,“被”重合了。而盈利模式呢?各家可能都覺得有了海量規模用戶,盈利模式自然會有,至少可以做廣告。
被巨頭驅趕的移動閱讀
現在獨立的移動閱讀類產品(主要是APP),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移動讀書類APP,如多看;二是資訊平臺類APP,如扎客、鮮果聯播;三是資訊聚合類APP,如今日頭條。
移動讀書類APP,從一開始就有強大的盛大文學、三大電信公司的移動閱讀基地、亞馬遜等巨頭壓著,后又有京東、當當等加入戰團,付費閱讀的盈利模式也早已存在,這早已是一片紅海!多看能折騰出個多大的空間?從現在的運營策略看,多看在朝類似豆瓣的數字出版平臺方向走,但這方面也面臨大公司的強大競爭壓力。
不管是叫媒體平臺,或者稱數字出版平臺,其實本質一樣,都是提供一個直接連接讀者和內容生產者的渠道。不僅僅是移動讀書類APP,資訊平臺類APP們也想通過這種模式盈利。早在去年11月,鮮果聯播發布自運營平臺,稱把內容的運營和管理權交回內容版權方,實際上就是媒體平臺。今年3月,扎客CEO李森和稱4月扎客將推“媒體平臺”。
微信推出公眾平臺以來,沒費多少力氣,就拉攏了一大幫傳統媒體、新媒體、專家、寫手的加入,還掀起了一波自媒體創業熱潮,讓公眾平臺熱鬧非凡、風光無限。而與之相比,鮮果聯播的媒體平臺之發布后再也沒啥動靜;多看的數字出版平臺倒有點氣候,但成績是在運營人員到處求爺爺告奶奶拉來的,我曾多次在微博上看到多看的運營人員在一些知名專家學者的微博里留言拉人。
據說4月底,微博的媒體平臺也要上線,功能和微信的公眾平臺類似。兩強“龍虎斗”,屆時還有獨立移動閱讀APP們什么事?
水往大海流,人隨熱鬧走!做買賣吆喝,得找人多的地方!做媒體平臺的道理也一樣,期望找到讀者的媒體或自媒體們,也就是資訊的賣主,當然會到人多的地方去開店、去擺攤、去吆喝!因為那里更容易找到資訊的買主,也就是讀者。與微信、微博相比,多看、鮮果聯播、zaker們的優勢何在?
再來看類似“今日頭條”這樣資訊聚合類APP,競爭對手們也很明顯,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的新聞類APP。今日頭條們給用戶的閱讀體驗不錯,與門戶新聞APP競爭或許有優勢,但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版權。門戶早就與傳統媒體、網站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再加上自己的博客平臺,他們的新聞類APP基本上不存在內容版權上的問題;且在版權購買方面,基本不會增加多少費用。反觀今日頭條這樣的聚合類APP,不像媒體平臺路線的APP,可以和媒體談合作模式、廣告分成甚至合作推廣,資訊內容是分散地選自不同的媒體,通過分類組合或者智能個性化推薦進行分發,談廣告分成和合作推廣,勢必都比較難操作,可行的就是像門戶一樣通過付費購買解決版權問題,但成本會很高。
另外,即使是個性化推薦這條路子,和門戶相比也沒太多的優勢。個性化推薦靠的是用戶行為數據儲備,“今日頭條”的用戶行為數據,就是來自微博的API開放接口,并非自有,命運還是掌握在別人手里。4月初,新浪門戶首頁的改版,深度與微博帳號對接,加入了個性化資訊推薦的模塊,慢慢也在走同樣的路線。手握龐大的用戶行為數據資源,其他門戶們遲早會走上這條路。當他們回過身來追你,一個大步就可以將“今日頭條”們超越。
生存模式路在何方?
正如創業導師布蘭克所說,商業模式很重要!有好的商業模式的話,在用戶規模還比較小的時候,就能有點收入,這讓投資者們看到希望,讓員工感覺有前途。賺小錢也是錢,總比不賺光燒錢好!用戶規模可遇而不可求,商業模式可試而不可緩。想等著有了用戶規模再考慮商業模式,有時候可能為時已晚,想亡羊補牢都不成。
廣告?移動閱讀的商業模式,傳統banner廣告、圖片類硬廣不盡然一定能成功,這是限于屏幕大小、使用習慣的特殊性,不再多說。還有一種是廣告即資訊,即軟廣告,這要靠精準投放。現市面上看有兩種模式:一是個性化精準投放,如同新浪微博現在已上線的“粉絲通”;二是分類廣告,專門開辟專門的廣告區域,投放分類信息。這方面其實可以和分類信息網站(如趕集、58)合作,也可以如搜狐新聞客戶端,引入生活、休閑類的商業合作欄目,或許是一條好路子。
轉移用戶至有盈利模式的產品也是一個方向,這方面扎客嘗試過。在蘑菇街、美麗說這樣電商導購類產品火了之后,去年年中,扎客推出了“櫥窗”APP,可惜還沒撲騰幾下就悄無聲息了。鮮果聯播的規劃版圖中也有鮮果音樂、鮮果視頻之類的設想,不過僅僅是設想而已。這個模式對用戶規模的要求太高,沒有上億的用戶規模,談何轉移用戶?以當前移動閱讀類APP的市場競爭格局和用戶需求規模,這種模式成功的希望不大。
付費閱讀?用戶愿不愿意為內容付費,除了內容得足夠好外,還得要求內容是獨家發布。如果用戶能從免費的渠道獲得同樣的信息,并且夠快夠完整,那何必要花錢。這又涉及到建立媒體平臺的問題,和互聯網巨頭們相比,獨立移動閱讀創業者們優勢和希望也不大。
前段時間寫了篇《微博微信是新浪騰訊們自掘墳墓之舉?》,被罵得好慘,以致于郁郁寡歡了兩個星期沒緩過來。不管是不是自掘墳墓,我也堅信移動互聯網對互聯網的顛覆趨勢是潮流所向,關鍵要看何時能探索出一條移動互聯網盈利模式的康莊大道,這條道要足夠大。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4月16日消息 日前,速途網獲悉今夜酒店特價與IDG資本牽手成功,該消息得到了今夜酒店特價CEO任鑫的證實,并表示,“今夜酒店特價與IDG基金合伙人章蘇陽也只是在節目上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今夜酒店特價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獨立移動閱讀創業者的生死劫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417/26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