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購網專欄 作者:康斯坦丁)一、投資風險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論是風投資本,還是投資大師,或是普通股民,都認同這一點。有投資就有繁榮,有繁榮就有泡沫,有泡沫就有危機。風險無處不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解讀1995年至2001年的互聯(lián)網泡沫?
對于泡沫原因,大家眾說紛紜,但是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投資的過程吧。
風險投資給某科技公司融資,而這個科技公司也不負眾望:用戶群數量激增,財報也表現(xiàn)不俗。不僅向投資方印證了商業(yè)策劃書宣揚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上市后股票市值高達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而第一家上市企業(yè)成功的帶動效應,會產生鼓勵更多的企業(yè)上市的需求,使資本方看到繁榮瘋狂跟投。于是,投資演變成賭博的狂歡,產生了很多依靠“輸血”維持生命的企業(yè)。它們不斷試探,試圖在血液耗盡前找到一種生存模式。但是結果可想而知,市場選擇和自然選擇同樣殘酷。結果只剩下幾家,就是最合適的企業(yè)生命形態(tài)。
這種不算太理智的投資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生動地模擬了低等生物的繁衍方式:每次繁衍很多后代,最后的幸存者攜帶著適應基因生存下來。而生存下來的最適者,下次繁殖還是會產生很多后代。
比如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氣候、營養(yǎng)和生命形態(tài),都達到突變的臨界態(tài),然后由于某個事件激發(fā)了這種臨界態(tài),各種生命形態(tài)便異常繁榮。繁榮之后,自然環(huán)境穩(wěn)定下來,生命便牢牢地占據了各個分支。
生命的繁榮繼續(xù)發(fā)生在后來的志留紀,白堊紀,侏羅紀···作為爬行動物時代的王者——恐龍原本是可以繼續(xù)存在下去,它們的進化步伐會隨著腦容量的增加而繼續(xù),它們也原本會隨著進化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文明,但是由于某種災難結束了爬行動物時代。
接下來,原本以為鳥類能像前幾任(海洋生物、爬行動物)一樣統(tǒng)治一個時代,但是桂冠卻落在了靈長類動物頭上。這都是后話。

生物進化規(guī)律的特征之一,就是使得自身或者本種群的生存概率逐漸提升。
昆蟲每次繁衍產生上億枚卵,魚類的魚籽也有幾千枚,爬行動物每次產卵多的也不過幾十枚,鳥類最多也能達到十幾枚,胎生的哺乳動物,每胎很少繁衍超過個位數的幼崽,但是他們的存活率卻是最高的。“上帝”和“吸血鬼”就是人類把“生存概率”提升到自己可以理解和控制的極致——永生——而創(chuàng)造的角色。而永生也不會太遠了,下文某處會解釋。
講了一大堆生物進化,不過是說明一個規(guī)律:為了保證較高的成功概率,就要有足夠多的嘗試機會作為基礎,有了前邊的基礎作為鋪墊,后邊嘗試次數即使不太多,成功幾率也可以大大提高。(很多學科的內容是相通的。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多犯錯,這是學習的過程。)
再回到風投。
科技的評估只是為投資決策提供參考。做搜索引擎的有很多,為什么能叫的上名的只有幾家?做社交的也有很多,為什么只有Facebook和Twitter的成功家喻戶曉?
評判某科技公司好壞的標準——專門投資科技公司的VC、PE歡迎討論——對于科技本身要滿足以下條件:
1、 是否可以滿足用戶當前需求
2、 是否收縮了原產業(yè)鏈
3、 實現(xiàn)方式是否耗費更少資源
4、 是否有技術門檻
如果滿足了以上條件,那么在科技部分,風險投資就有足夠里有進行投資。因為你已經創(chuàng)造了更節(jié)省社會資源的路徑!原路徑的所有社會資源看到了更優(yōu)路徑,當然要從這里流通!這樣的企業(yè)還有不賺錢的理由嗎?
二、投資機會
投資的時機如何把握?
如果投入較早,科技還處于蟄伏期,相關科技也仍然在探索中,這時候投入不是燒錢,而是打水漂。因為投資方在承擔的不僅僅是本科技公司的失敗風險,還有相關基礎科技的失敗風險。前邊提到過,科技進步的前期就是低等生物的繁衍方式,投入量是無法想象的,所以需要全世界共同投入。而許多創(chuàng)意的種子就會幾乎在同時被播撒到世界各地瘋子、偏執(zhí)狂的大腦中。但正是這些人從宏觀上推動了世界的進步。也許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時候一個奇特的創(chuàng)意你想到了,雖然沒做,但是不久之后仍然會有人想到然后實現(xiàn)創(chuàng)意并成功。
如果投入太晚,科技已經基本上很成熟,社會資源的新流通路徑基本穩(wěn)定,探索的風險逐步減少,但也就不會再有什么豐厚利潤可言。
而風險投資就要找到這種處于科技臨界態(tài)的公司。
一般來說,獲得風險投資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技術要求(見上文)
2、 可以大范圍推廣。
3、 經過短期培育可以上市
4、 團隊。
一個新事物(概念)出現(xiàn)的時候,一般都會受到冷遇。這就需要投資者判斷這個公司是否值得。
比如電子商務。前幾年的電子商務,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大把大把的燒錢。但是再往前看幾年,阿里巴巴曾經舉步維艱。
因為如果概念超前,超出了人們的認知范圍,你可能就會被當做是瘋子——因為大多數人是凡人。這樣的瘋子還真有不少。馬云算是一個。投資阿里巴巴的雅虎CEO楊致遠也算一個。資本供給方和資本需求方都在向前試探。

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主要作品《神秘島》《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等。他在小說中描述了很多當時看來不可能的事物:潛水艇、飛機(當時飛行器比空氣輕還是比空氣重的爭論),摩托車,全息影像。。。
如果凡爾納有幸可以投資科技公司呢?他的眼光將令他富可敵國。可惜當時的科技水平只是馬車時代而已,而投資的基礎——證券業(yè)也不完善。
但幸運的是今天的“凡爾納”不僅有成熟的投資市場,還有“臨界態(tài)”的科技公司。只可惜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人不能從美國股市的繁榮中分一杯羹,只能在侏儒里邊找高個子的。
推薦閱讀
4月15日消息,據消息人士透露,去哪兒網完成新一輪5700萬美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融資。百度、高瓴資本、紀源資本三方分別出資1900萬美元。 該人士透露,在今年3月就已確定此筆投資,但在本次融資,對去哪兒網的估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科技的未來,VC、PE的機會和風險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416/26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