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了一篇評論,標題為《互聯網創業已死》。他首先將互聯網的發展與美國的汽車產業競爭相比較,認為美國汽車公司很多,但是最后活下來的卻只有三大汽車公司,后來日本與德國利用成本領先,爭奪了幾年市場,隨后產業格局穩固,不再有新機會,甚至還不如汽車配件公司。而今天,他覺得互聯網產業與此非常相似,在美國,有亞馬遜、google、facebook和蘋果,在中國,有新浪、百度、騰訊與阿里巴巴,似乎互聯網的產業格局已經確定,新的創業機會已經沒有了。
對此分析與結論,本人不敢茍同,想從企業競爭與產業發展的角度討論一下。
首先,我們說創業是否就要做到世界第一或者全國第一,我對此是有異議的,筆者不認為每個創業公司的老板都想成為世界第一,都想做沃爾瑪或者微軟。這道理非常簡單,創業要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與外部大環境而設定自己的企業目標,沒有誰一開始就想獨步天下,這不是一個成熟創業者的思路。我曾經聽過很多人講自己創業初期的故事,比如聯想的柳總,聯想最初是兩條路走,代理別人的電腦,同時自己有研發產品聯想漢卡。但是當時聯想并沒有想一下子成為PC中國的老大,我們知道當時有巨人電腦,四通電腦,同方電腦,甚至當時達因集團的老總張茵也在做AST電腦的代理。那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沒有誰敢說自己就是未來的老大。企業是做出來的,不是在家里設計出來的。企業管理的真諦是見勢拆招,不是墨守成規,紙上談兵。
其次,成熟企業會利用各種機會發展自己,是必須要經歷大的經濟危機考驗的,沒有經歷過苦難歲月磨練的企業誰會知道他什么時候倒下。所以最初企業所從事的產品研發與銷售與企業成熟后的產品未必是一致的,只要企業具有了研發精神或者品質,企業就可以利用后面多個機會發展壯大自己。雖然說創業第一步很關鍵,但是并不是決定作用。這里的例子很多,通用電氣最初就做照明,但是今天涉及到醫療、發電、金融等非常多的領域。IBM最初是做咖啡研磨機和肉稱的企業,因為老沃森是從NCR出來的,但是今天的IBM涵蓋了計算機企業級幾乎所有領域。諾基亞最初做的跟通訊完全不沾邊,而中國的李嘉誠最初做的是塑膠花,李書福最初做的是打火機。所以這說明,起點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起點的行業要選好,他必須能容納你活下去。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與創業者談談互聯網是否還有新機會。前面那位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馬云最近在一個大會提出個觀點,說與十年前相比,互聯網創業越來越難,如果今天讓我來選擇,我會依附于上面幾大網站做東西。應該說,這是一個明智的說法,但是也是一個狡猾的講法。明智是馬總知道了創業的真諦,狡猾是馬總在給自己的阿里集團打廣告。
眾所周知,創業就幾種模式:產品更新,產品替代,新市場開發。而創業的方式有多種,有人選擇自己來做,有人選擇依附大公司來做,有人則是與大公司合作。這里諸多的關系彼得德魯克在自己的著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有詳細論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仔細研究。而哈佛教授邁克爾波特通過分析5種力量把企業競爭最后歸結為兩方面途徑,就是成本領先或者差異化競爭。我們看上面的模式,新市場開發未必是成本領先,但是你可以利用差異化競爭,但是老的市場你如果想競爭就必須做到成本領先加差異化。新產品未必能替代所有的老產品,這是因為用戶消費習慣的問題。舉個例子,現在手機銀行是新產品,針對的是經常用手機進行電子商務的人群,他并不能把所有銀行的儲戶都搬到手機上,因此他不能用產品替代策略。
而新公司創業可以選擇成熟產品的新市場開發,也可以選擇新產品的成熟市場開發。前者比如把亞洲和歐洲成熟的產品賣到非洲去,這屬于成熟產品開發新市場,風險相對小一些。新產品開發成熟市場則多數是產品替代,比如大家習慣用的是金屬廚房用具,而你要針對這些人群推廣塑料用具。
說了這么多,返回來說互聯網。前面那位作者的意思是說互聯網已經由最初的新興產業變成了常規產業,里面的競爭格局已經固定了,這是所有研究這個產業專家的共識。而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新市場,這也是共識。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互聯網從實驗室走向全球不過是二十年的事情,互聯網對世界的影響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達到上個世紀電視的程度。這道理很簡單,計算機的操作需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可以,因此,互聯網的用戶群是比較高端的。比如現在的中國農村,真正上網的計算機用戶不會超過40%,因為老人不會用電腦。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我們會發現手機用戶會超過固定互聯網用戶。我這里有一組數據,到2012年底,我國通過智能終端接入互聯網的用戶是4.2億,互聯網網民總數是5.64 億,全國互聯網普及率為42.1%,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占比由上年底的 69.3%提升至 74.5%。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增長速度繼續高于桌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毫無疑問會是未來幾年的主要競爭場。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未來將是一個呈上升趨勢的市場。但是,我們再來可以一下電子商務的數據,那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互聯網也是朝陽產業。截至到去年底,通過互聯網廠商的廣告為700億人民幣,而通過電視產生的廣告是800億多一點,電視廣告的增長速度大約是13%多一點,互聯網廣告增速為49%。那么,今年不出大問題,互聯網在廣告領域將超過電視媒體。電子商務領域里面的交易數據是這樣的,2012年全年,全國通過電子商務網站產生的交易額為1萬億多一點,而全國零售商品總交易額大約是14.6萬億,不到15萬億的樣子,互聯網占比不到7%。未來增長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這就是為什么大家看到的是淘寶在光棍節可以一天拿下191億的交易額,而以李寧、361、鴻星爾克等專賣店則紛紛關張,因為互聯網電子商務對實體店的沖擊太大,原因很明顯,大家都清楚,成本優勢。
分析了這么多數據,大家會看到,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在新產品的圈地階段,互聯網則在老產品上新市場,用的策略是成本領先。一個每年增長將近50%的市場,是絕對有機會給創業者的,關鍵是你要選好領域和自己的策略。在互聯網領域,與人們生活的結合還不能算很密切,可能人們今天出去購物,吃飯,會用團購,用大眾點評,但是,你上網學習用什么網站,看病用什么網站,出去旅游用什么網站,租賃用什么網站,金融服務用什么網站,很多領域的競爭格局還沒有完全穩固。道理很簡單,這些區域垂直網站是那幾大門戶沒法覆蓋的,這就需要差異化,這是差異化競爭,創業機會也在這里面。
推薦閱讀
Seth Godin擁有網絡上最受歡迎的營銷博客。那些信奉他的創業理念的人,將其思想總結成以下這句話:讓改變發生。 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但那時Seth Godin已經靠它獲得了財富:培訓人們利用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仍是本世紀最大創業機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416/26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