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從2G時代發展而來,那時的手機CPU處理能力極低,上網速度也只有幾kb,為了解決網速慢的問題,UC使用了服務器、客戶端混合計算的云端架構:先把用戶要訪問的網頁抓到自己的服務器上,讓服務器壓縮頁面后,再傳到手機上。由于塞班自帶的瀏覽器不給力,UC幾乎成為當時用戶的唯一選擇。
諾基亞那個時代沒有App,用戶只能通過瀏覽器進入互聯網。而今天,用戶有大量App可以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洪波說:“UC瀏覽器過去曾經重要過,但是今天它的重要性已經被替代了。”
他的結論是,傳說中百度收購UC這事兒,給UC的估值不是太高,而是高得離譜。
持相同觀點的人不在少數,這也是UC受到質疑最多的地方:UC瀏覽器的競爭環境已經和塞班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本地App的沖擊,QQ瀏覽器、百度瀏覽器等等,數一數,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有十來個,而安卓、蘋果等的原生瀏覽器做得越來越好,也減少了很多人使用第三方瀏覽器的機會。
但是,市場很小的時候,再獨大也沒用;市場很大的時候,幾個百分點的市場占有率就很可觀。移動互聯網總的用戶數在增加,整個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這對每個移動瀏覽器廠商來說,都是好消息。UC方面的數字是,目前在安卓上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億。這個數字比當年的塞班時代大了好幾倍。
UC產品總裁何小鵬說:“我們的增長比很多同行更快,我們的用戶活躍度還在提高。而且我們現在發現,屏幕越大,網絡越好,我們的活躍度提高得越多。”
何小鵬的理由很簡單:“硬件在增強,今年六月份以后,基本上市場上出來的手機,最差的山寨機都是雙核、500兆內存,而明年可能最差都是四核。網絡也變得越來越快,3G到4G、4G到Wifi這樣的變化一定是可期的。”
而在PC時代,這種事情是發生過的。在2007年之前,所有人看視頻都要裝一個客戶端。因為用瀏覽器看很慢很卡,客戶端的好處就在于,可以緩存,視頻很流暢。但是2008年之后,隨著帶寬傳輸效率的提升,在瀏覽器看視頻不卡不慢了。今天大部分人看視頻用頁面,看優酷和土豆。
用戶不是技術專家,用戶需要的不是一個App或是瀏覽器,而是更簡單快速的服務。
萬普世紀科技有限公司CEO黃波是UC的長期觀察者,他將瀏覽器和應用商店列為移動互聯網兩大并行入口。他說,從長期來看,一定是用瀏覽器的時間多。因為應用商店只是用戶在上面短暫停留,下載了應用就走了,用戶黏性偏低。瀏覽器的商業模式比應用商店更廣闊,瀏覽器里面更容易捆綁一些高價值的、商業性很強的服務。
根據黃波的估算,2012年,應用商店的入口量肯定超過瀏覽器,比例大概是二比一;今年瀏覽器會占到一半;明年的話瀏覽器有可能就會超過應用商店。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DFJ投資創始人Tim Draper Tim Draper是創業投資界的傳奇人物,DFJ投資創始人。體驗過他演講的聽眾想必印象深刻,因為他幾乎每次都帶著創業者齊唱一首《Risk Master》。 Tim一向勇于嘗試新事物,他的Draper大學2013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業邦雜志:UC到底值多少錢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408/26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