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金融行業關注的阿里巴巴金融近日發布了放貸的相關運營數據,指出客戶實際付出的年化利率成本僅為6.7%。與其他小貸公司動輒20%的貸款年利率相比,阿里金融產品利率之低很是惹眼。
頗具優勢的貸款利率是否會沖擊銀行和其他小貸公司相關業務?業內人士指出,由于銀行以及其他小貸公司和阿里金融的客戶群不同,二者受沖擊有限,受沖擊最大的可能是民間借貸。
僅相當于一年期
貸款基準利率?
阿里金融依靠阿里巴巴在杭州、重慶設立的兩家小貸公司,向阿里巴巴平臺上的用戶提供淘寶(天貓)訂單貸款、信用貸款以及阿里信用貸款等小微貸款產品。
阿里金融昨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阿里金融累計借貸的小微企業數超過20萬戶,這些企業全年平均占用資金時長為123天,實際付出的年化利率成本為6.7%。以日息為萬分之五的訂單貸款產品為例,2012年所有客戶平均全年使用訂單貸款30次,平均每次使用4天,以此計算客戶全年的實際融資利率成本僅為6%,僅相當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
阿里金融的計算方法引起了業內人士的異議。華南一位不愿具名的小額貸款公司負責人謝先生表示:“我認為6.7%的利率說法有失公允,按此邏輯,一些民間借貸的月息高達3分(年利率36%),一般都是短期周轉,借兩個月的話總資金成本也僅6%,與阿里金融相差不多。”
盡管對計算方法說法不一,阿里巴巴仍堅持其“隨借隨還”機制降低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創新金融事業群總裁胡曉明曾表示,單從產品表面利率來看,現有微貸產品的利率無疑高于基準利率,但通過微貸技術以及產品設置,可以讓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所付出的實際利率遠遠低于紙面上的年化利率,其奧妙在于“隨借隨還”。
業內人士表示,傳統信貸機構在發放貸款時,都希望客戶的貸款周期越長越好,因為貸款收益與貸款時長成正比;此外,隨借隨還不僅會降低利息收入,頻繁的信貸操作更會增加成本。
但據胡曉明透露,阿里金融單筆小微信貸的操作成本為2.3元,而銀行的單筆信貸操作成本在2000元左右。業內人士分析,阿里金融實現低信貸成本的奧妙在于“互聯網微貸技術”,簡單形容,即用戶的申貸、支用、還貸均可在網上完成。
除了阿里金融的利率高低,記者發現業內更關心阿里金融是否會沖擊小微信貸市場上的既得利益者,特別是那些在利率市場化壓力之下實行“小微戰略”的商業銀行。
做銀行不愿做的生意
“對銀行來說,一筆50萬元的小微貸款和5000萬元的大額貸款的成本大抵相同,但收益卻大大低于后者,加上大多數銀行對小微貸款的考核機制尚未明晰,客戶經理缺乏動力。”華南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股份制銀行小企業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阿里巴巴做的生意是銀行不愿去做的。”
前述小貸公司負責人謝先生也指出,銀行對阿里金融威脅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首先,由于小微企業缺少傳統抵押品且財務報表不健全,能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屈指可數;一些銀行雖有將客戶結構下沉至小微企業的想法,但實際上貸款金額仍是幾百萬的量級,小微企業往往不需要這么多資金。
但阿里金融卻會對其他小貸公司帶來沖擊,謝先生認為,“電子商務已經很普遍,如果客戶同時有線上和線下的生意,那么他們可能將線上貸款用于線下。”
對此,小微金融專家、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何嗣江認為,阿里金融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電商平臺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其客戶戶均貸款約在6~7萬元之間,拋開銀行不說,即使是小貸公司,能夠下沉到如此低額度的也很少,因此阿里金融與其他信貸機構更多是互補,而非競爭。
在何嗣江看來,阿里金融沖擊最大的可能是民間借貸,因為二者的客戶群體都是在傳統信貸機構難貸到款的小微企業。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3月20日下午消息,美國投資銀行Topeka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布萊恩·懷特(Brian White)周二發布研究報告,列舉了蘋果股價反彈的條件,包括返還更多現金、擴大產品覆蓋面、增加創新力度。 首先是關于蘋果龐大>>>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320/26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