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買輛車。”張星說,“如果要出去見客戶,我得有輛車才好。”不過,才建立不久的重慶特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特駿科技),還不能為張星帶來太多的利潤。
面對外包市場的壓力,張星倒是過得并不難受,相反,特駿科技依靠網絡訂單活了下來,還喜歡承擔更多的任務來提高公司競爭力。張星今年22歲,而他的特駿科技,從去年8月開始算,剛好成立200來天。
“其實有一些事情我都沒想太清楚。”當問起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的時候,張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過我倒是覺得,有了想法就要去做,如果想法一滯后,思前想后太多,最后就啥都做不成了。”許多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建立伊始,就想著依靠自己的產品為生,而張星卻不這么想。在其他公司都盡力逃離外包、奔向自創(chuàng)產品的時候,張星卻選擇了外包市場,“等到我們以后做好了,再考慮做自己的產品,不過,我還是不會放棄外包。”
創(chuàng)辦公司
2010年,剛剛畢業(yè)的張星找到了一份做網頁美工的工作,800的底薪,“剛出校門,工作不好找。”
三個月后,張星到了第二家公司。“那時候我應聘的是網頁設計。”面試的時候,老板拿著一塊平板電腦,上面有一些效果,詢問張星是否能做出來,“當時覺得挺簡單,畢竟之前也學過Flash之類的軟件,就一口答應了下來。”沒想到,過了整整三個星期,張星才摸索了點門道出來。“為了做那個App雜志,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學習制作方法。”不過,App雜志的出現(xiàn),給了張星一扇窗口,他覺得,自己可以在這方面來做一點事情。
“那時候在app商店里看到一個雜志,標價4.99美元,一個月的銷量達到了10萬——其他的也不低。”隨后他又在重慶了解了一下,發(fā)現(xiàn)沒幾家公司在做,就想著自己來開辦公司,專門做這一塊。張星是個行動派,有了這個想法,2012年7月,辦理了辭職手續(xù),他開始操辦自己的公司了。
“公司是我自己一手做起來的。那時候正是夏天,我先說服了家人,辦完了營業(yè)執(zhí)照,招來了第一波員工。”8月,在家人的支持下,張星的特駿科技成立了。不過,招來員工之后,公司卻陷入了困境。
網絡運作
“辦了營業(yè)執(zhí)照,有了工作地點,有了職員——卻沒找到客戶。”剛開始,借著家里的關系,張星把目標瞄準了報社和醫(yī)院。“當時就想著,先做兩個單子,把公司運作起來。但是,跟客戶談了之后才知道,app雜志的普及率太低。”
涪陵三峽醫(yī)院廣告部的負責人就跟張星說了一句:“你這個東西可能還是太先進了,我們暫時還用不上。”創(chuàng)辦公司,全靠家人支持。而那時,零星的投入也已經達到了10萬:注冊資金3萬、租辦公場所、購買辦公用品、員工工資……沒有客戶,讓他的公司陷入危境。
2010年10月,招來不久的三個員工也離開了這個公司。“后來,還是在網上接到了單子。”張星承認,自己之前的思路的確太狹隘了,只想到App雜志,卻忘了手機應用。“IOS、安卓,不管是房地產軟件、應用軟件,還是辦公、汽車……只要是移動設備上的東西,都可以做,沒必要在一個樹上吊死。”而第一個網絡訂單,來自云南。“做的是一個消息推送。”最開始,對方還心存疑慮,就專程到重慶,監(jiān)督著他們做完了軟件。從這以后,公司也開始慢慢運轉了起來。
“其實,在網上接單的公司非常多。”一般來說,同一個項目,常常會有十幾家公司同時競標,給出的價格也是各有差異,“不過,我覺得,只要對方能給我一個聯(lián)系方式,我就能把項目拿下來。”對于現(xiàn)在的特駿科技來說,只有張星一個人在管理業(yè)務,“所有的業(yè)務都是在網上接到的,基本都是外地客戶。”而張星的秘訣就在于,給客戶“不一樣”的感覺,“其實做外包,不難。只要你懂點IOS或者安卓開發(fā),都可以來做,而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規(guī)則:‘技術、激情、責任、態(tài)度’,缺一不可。”
而張星的“不一樣”,實際上就是幫客戶考慮得更多。“我愿意在簽訂合同之前,幫客戶做好大致的解決方案,然后出策劃跟設計圖。”張星說,這是博取客戶信任的第一步,“其他公司會覺得,這么做既浪費時間,又消耗精力,最后還可能拿不到單子。但是對于我來說,為了競爭,我選擇這樣做。”
而在項目的選擇上,張星有三個標準:第一是看有沒有能力接;其次是看和目前的工作有沒有時間上的沖突;最后,是看對方開出的價格。通過廣泛撒網,重點關注其中幾個,爭取拿到更多的項目。“做出設計和解決方案后,我經常對客戶說的就是:‘你看了覺得滿意,我們再合作。’”張星曾經做過測試,他拿著項目需求找其他公司,要求先做策劃再簽合同,而對方的回答是:“這個不行,我們必須先簽了合同再說。”
取得了客戶信任之后,就是拼報價了。“其實這個問題還是挺麻煩的,比如其他發(fā)展得久的公司,本來之前就做過類似的項目,可以直接通過程序微調、更換圖片的方法,把東西低價壓得很低。”說到這里,張星頗有些無奈,“我們現(xiàn)在儲備的東西少,報價方面處在劣勢。有些時候,就只能在不虧本的情況下報個最低價——盡可能拿下更多的項目,也可以為以后做準備。”目前,張星每天都會在網絡上對數(shù)十個項目發(fā)起“沖鋒”,跟客戶洽談,“廣撒網,有的時候,一周也成功不了幾個。”而對于想要重點爭取的項目,張星現(xiàn)在的競標成功率大概在30%~40%。“跟同類公司比,還算是占上風吧。”
“買不起車,供不起房”
“現(xiàn)在,每個月的結余,大概就只有幾萬塊錢。”張星說,如果沒有單子可以繼續(xù)做,公司最多還能撐兩個月。從去年10月到現(xiàn)在,特駿網絡一共完成了8個訂單,其中最大的一個,是做給房地產的“3D室內漫游”,價值十來萬——不過,“房地產的項目如果沒有關系,就很難接到”。“平均下來,每個單子差不多3萬出頭。”說到這,張星禁不住自嘲,“現(xiàn)在還是買不起車,供不起房。”而這些訂單,全部都是來自外省,更多的,是來自沿海。
“舉個例子,沿海的消費比我們這里高很多,如果上海的公司找我們做一個3萬塊的項目,那么在上海差不多就要5萬。所以,他們寧愿包給內地的公司。”面對壓價十分嚴重的外包市場,他們也只能告訴客戶“一分錢一分貨”,然后盡力降低出價,增加客戶的選擇幾率。然而,現(xiàn)在做外包的公司也越來越多了,“我覺得,外包和App定制市場還能再火個兩三年。不過,等到越來越多的公司進來,客戶的選擇也會增加,那時候就更不好做了。”
推薦閱讀
3月14日消息,淘米今日公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12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淘米2012年第四季度凈收入為747萬美金,同比下滑12.7%。 淘米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汪海兵稱,2013年淘米會進一步拓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2歲張星:創(chuàng)業(yè)200來天 沒想過公司戰(zhàn)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315/26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