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前關閉在華全部門店。
“過了2月22日,他們退出了,我們給你定心丸。”這是號稱全球第二、歐洲第一的消費電子零售商萬得城在兩年前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對另一外資家電連鎖巨頭百思買黯然離場的表態。然而這句定心丸的承諾僅勉強維持了兩年時間。2月27日,萬得城電器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浦紹博在上海宣布,將于3月11日關閉萬得城在上海的7家門店。其中,淮海店將作為主要客戶服務中心繼續運營到4月30日。
此前,萬得城對于中國市場的自信曾來自于中國合作伙伴——富士康的支持。然而,對于富士康這個急需布局渠道的學生來說,它顯然并沒有找對老師。
萬得城走了
百思買走了,萬得城也走了,這之間不過兩年時間。
關店的決定無疑意味著萬得城正式退出國內消費電子零售市場。浦紹博表示,該決定是由萬得城中國的兩大股東德國麥德龍集團和富士康科技集團批準作出的。
萬得城的關店計劃顯然表明麥德龍與富士康尋找接盤者的希望落空。
今年1月中旬,麥德龍集團發表聲明宣布萬得城中國為期兩年的試水已結束時表示,會在未來幾周內與第二大股東富士康科技集團商討,以決定是關店還是重新尋找接盤者。
據記者了解,目前萬得城在上海的7家門店已停止從上游廠商進貨,并在半月前開始“低至4折”的清倉活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線僅五個月的萬得城中國網上商城也宣告失敗。“我們的網購業務也將在28日停止。”浦紹博說。
去年10月,在國內消費電子連鎖巨頭蘇寧、國美紛紛發力電商時,萬得城中國也宣布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并稱計劃將其網上商城打造成“隨時可造訪的門店”。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認為,業績不佳是麥德龍集團可能要停止萬得城擴張的主因。電子連鎖賣場受電子商務強力沖擊,生存狀況極其惡劣,從國美、蘇寧不斷發力線上業務即可窺探一二。
有公開資料表示,萬得城中國在2012年1-9月的銷售收入約為1億歐元,全年虧損預計達到4000萬歐元。
萬得城背后的大佬
在2010年底初入中國市場時,萬得城曾有著龐大的市場拓展計劃。
彼時從萬得城荷蘭調任萬得城中國的首席執行官湯旺濤曾透露,萬得城中國計劃將在未來2年內投入2億美元,在上海開設不少于10家門店。而更為龐大的計劃是萬得城中國計劃從2013年到2015年將業務擴展至全國,開設超過百家門店。
然而進入中國2年后,萬得城再沒突破現有的7家門店,也未能實現走出上海的預期。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第二大股東富士康的新聞發言人胡國輝當時對外表示,萬得城到2015年開店100家的目標太低了一點。胡國輝的表態無疑顯現了富士康在零售渠道建設上的急切態度。
2010年,麥德龍與富士康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將歐洲最大電子零售商Media-Saturn引入中國,萬得城是Media-Saturn旗下的電子連鎖賣場。其中麥德龍集團以及萬得城家族共同持有75%的股份,富士康科技集團持有25%的股份。
在將萬得城引入中國市場上,富士康花了很大力氣。胡國輝曾透露,彼時認為歐洲市場仍有很大空間,并不看好中國市場的萬得城是由于富士康的游說,才決定與富士康一道試水中國消費電子零售市場。
富士康看中的是萬得城在國際市場擴張的經驗。胡國輝說:“日本的家電零售商雖然在當地非常成功,但是沒有國際擴張的經驗,而萬得城Media-Saturn在歐洲15個國家開出了600多家門店,有國際拓展經驗。”
然而有國際經驗的萬得城在中國市場顯然不是一個好老師。從進入中國時起,萬得城在經營模式上便照搬了其在歐洲獲得成功的“買斷經營”模式,但這在歐洲市場無往不勝的秘密武器在國內市場明顯水土不服。
有熟悉萬得城的零售業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蘇寧、國美形成相對壟斷的一二級市場,萬得城不可能實現它在歐洲的低價優勢,他說,“價格戰不是他們的強項,想想百思買是怎么退出的。”同時他表示,現款現貨政策雖然改善了與供應商的關系,但無形中增加了進貨成本,也容易導致貨品積壓。
此外,該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萬得城一直想以服務、體驗取勝,但它與百思買面臨的同樣尷尬境地是,被國內很多消費者當作“體驗中心”。
富士康渠道夢難圓
富士康曾對擁有跨國經驗的萬得城寄予厚望,視其為“打通產業鏈最后一公里”。然而抱著學習態度的富士康無疑又一次渠道夢碎。
長期處于產業鏈末端的富士康,雖有著代工之王的稱號,但一直受到產業鏈上游利潤的擠壓。急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富士康曾表態要不計成本,進行通路建設。而國外經濟環境的慘淡,也促使富士康的焦點從外貿轉向內銷。
在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的宏大規劃中,富士康是要打造出覆蓋全線國內市場的渠道體系。萬得城布局一線城市后向二線城市擴展,賽博數碼主打專業IT賣場,而“萬馬奔騰”計劃則力圖覆蓋三四級市場甚至以下,B2C電子商務方面則有飛虎樂購上線。
鴻海的渠道戰略顯然也在嘗試不同的建設方法。但除了投資萬得城中國失敗外,富士康在自建的賽博數碼廣場、“萬馬奔騰”計劃以及飛虎樂購也均效果不盡如人意。
作為富士康旗下通路事業群中的一個分支機構,富士康曾花費百億新臺幣打造賽博數碼廣場,但目前,賽博數碼廣場發展擴張速度緩慢,在全國尚未突破40家。
而讓郭臺銘在2011年投資3億元,支持內地員工返鄉開設千家數碼產品零售連鎖店的“萬馬奔騰”計劃也未達到郭臺銘心中的預期,僅開了280家門店。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飛虎樂購失敗得更為迅速。2010年9月,富士康旗下的電子商務平臺飛虎樂購上線。這個由富士康直接投資,由微軟中國首任總裁、思科前中國總裁杜家濱掌舵的電商網站僅上線一年零三個月便停止運轉。
富士康雖然進行著數目龐大的產品代工,但顯然他在通路建設上并沒有與之相稱的優勢。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進行渠道布局對轉型中的富士康來說是一件必須之事,為之不計成本也屬應該。但怎樣找到合適的渠道,這才是不差錢的富士康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3月2日上午消息,雅虎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的年報顯示,自從去年7月出任雅虎CEO以來,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已經對11名高管中的8人進行了調整。 雅虎的文件明確透露出兩點信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302/26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