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社交問答網站Quora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何成功的初創企業大多出自美國?——美國究竟有什么別的國家沒有的東西?是文化、社會、早期用戶、投資者還是環境?
獲得884票的“最佳答案”來自羅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這位知名科技博客作者目前擔任云計算公司Rackspace的初創企業聯絡官(Startup Liaison Officer),他從自己長期混跡于IT行業以及與初創企業打交道的經歷中總結出了九個原因:
1. 看得到榜樣。一名CEO在與我一起駕車路過蘋果總部時告訴我,他眼看著蘋果從一家初創企業漸漸成長起來——而我也有相似的經歷(蘋果公司距離我家只有一兩英里,我在1977年就去參觀過)。他對我說:“如果蘋果能成功,其他人也可以。”我稍后還會談到榜樣的重要性。
2. 拿得到資金。蘋果在剛剛起步時也是需要資金的——幾乎所有初創企業都是如此,很少有公司能夠只靠朋友和家人的資金支持撐下來。但是在美國,正是由于有創業榜樣在,即便找朋友和家人借錢也會更容易——眾所周知,我們給你1萬美元(知名運動攝像機廠商GoPro的啟動資金就是這么多——順便說一句,這家公司距離我家不到200米),指不定哪天就能搞出一家價值 10 億美元的公司。然而在其它國家,看好初創企業的人就沒有這么多了。
3. 良好的商業基礎設施。想找熟悉初創企業業務的律師?這里有。想找適合初創企業的辦公室? 硅谷孵化器Plug-n-Play為300家初創企業提供辦公場所,而類似的機構還有很多。公關公司?創業導師?發布會承辦者?幫助公司為IPO做準備的CFO?這里統統都有。當然,別的地方可能也有上述基礎設施,但恐怕都沒有舊金山、西雅圖、波士頓、紐約、洛杉磯等地那樣密集。
4. 完善的分銷渠道。你準備怎樣讓人們用上你打造的新服務呢?——想要應用商店?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和 Facebook 都有。此外,還有搜索引擎和合作機會(例如OpenTable等網絡分銷平臺)。這些分銷與合作機會往往集中在舊金山或紐約,而且這兩個地方也是科技媒體云集之地。
5. 賺得到錢。想做廣告?紐約就有很多廣告公司幫你在美國市場推廣,而這一市場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富有的。其它市場也具備貨幣化能力,但不像在美國那么好賺錢,而且如果想打造全球化品牌,美國市場也是更好的起點。
6. 找得到人才。現在的公司往往需要大數據專家,比如玩得轉大型 Hadoop 集群的人——這類人才在別的地方可能很難找,但是在舊金山地區一抓一大把。谷歌和許多硅谷的科技公司(惠普、思科、Sun、雅虎等)都是在斯坦福大學起步的——這所全球聞名的學府源源不斷地輸出了大批頂尖的工程師與商業人才。
7. 請得到管理能手。你在家門口能找到這樣的CEO嗎?——這個人既能帶領公司從“倆人吃盒飯”的規模發展壯大,又能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得心應手地處理人事問題、與世界頂級媒體打交道,還能設法走進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辦公室并與谷歌達成交易。
8. 發達的生產。Oakley、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波音等眾多公司都在美國制造產品,這里不乏精通生產制造的人才。蘋果把生產線設在了中國,但即便在中國也有很多生產線是面向美國市場的。
9. 巧遇“大牛”幾率高。在舊金山地區,我經常在外出吃飯或喝咖啡時碰到初創企業或大公司的高管,還目睹過此類偶然碰面后來發展出一樁樁大型商業交易——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可沒有這么常見。
然而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例如我所效力的Rackspace公司:它之所以在圣安東尼奧起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老總相信無須搬到舊金山也能成就一番事業——身邊的其他成功案例肯定有助于堅定信心(例如圣安東尼奧也是運營商AT&T的大本營)。
在加州,就連半月灣(Half Moon Bay)的沖浪者們都對GoPro的發家事跡津津樂道,而這些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之下也更容易產生創業的念頭——說到底,美國創業者們最大的法寶就是這種信念,它讓他們愿意冒險(并且容易獲得朋友、家人和社會的支持),而這在其他國家并不多見。
推薦閱讀
導語:未來它們拼什么?這是一個殘酷的問題,因為數據肯定會趨同,但聰明的創業者會讓它們聰明地流向一個指定的區域,這才是轉化率的核心問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提到了專注,因為相對于那些巨無霸,你的數據處理能力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9點原因 告訴你為什么美國是創業樂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218/25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