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幾次創業經歷讓他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定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然后去找到解決需求的手段,而不是先有手段再去想需求。“用新辦法解決老問題教育一個市場很難,但是市場已經存在,你要去想怎么更好地解決它。”
他在想清楚食神搖搖的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之后,用了3天時間就把產品做出來了,然后沒過幾天便拿到了紅杉資本的投資。“在城市里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困惑吃什么、去哪里吃的問題,如果隨時隨地可以用手機‘搖一搖’的方式找到餐館,一定能滿足很多人的需求。”吳世春對自己的想法很自信。去年底,食神搖搖已經有了1100萬激活的用戶,每天活躍的用戶達到了70萬,這都證明了他搭建的模型是合理的。
“這個群體以年輕人為主,他們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在吃飯這件事上不像年紀大的人那樣,先有目標再去吃,而是隨機性大,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場景、口味喜好為他們進行美食推薦。而對于一些商旅人士,他們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不知道當地的特色菜和特色餐館,我們就會告訴他排名前十的小吃是什么。”
這類用戶需求的確是剛性需求,吳世春的目標就是如何把相對應功能的用戶體驗做好。“如何幫用戶更有趣地找到餐廳,搖一搖只是一種方式。”隨著增強現實技術的延伸,吳世春的團隊正在嘗試更多不同的方式。
而最根本的依然是對潛在需求的挖掘。比如“組局”這個功能,此前并沒有多少應用可以實現它,但卻有著一個龐大的市場,下游服務商也有很多對應的產品,只是缺乏信息的匹配。
食神搖搖的崛起已經引起了巨頭的“注意”,與大眾點評關于侵權的官司,孰是孰非我們暫且不去爭辯,但有一點顯而易見,食神搖搖這種“信息販子”注定會觸及巨頭的利益。這也是該商業模式最大的缺陷之一,在達到如此量級之后,吳世春需要去思考如何去定位這個可大可小的東西。
鏈接:
這類應用都是“搖”一族,但核心其實是讓得到信息的方式更加個性和有趣。前期會因為前臺設計的巧妙得到一些獵奇的用戶,而是否具有持續性的關鍵是后臺信息的匹配度。類似的應用還有搖搖購等。
伊特:美食界的Siri
伊特會越來越了解用戶的想法,不僅僅是因為這款APP被稱為“美食界的Siri”,它可以非常聰明地回答你很多關于吃的問題。此外,這個團隊正在數據挖掘上做著嘗試,他們希望通過O2O的商業模式讓一些零碎的數據更有價值。
和伊特同類型的APP有很多,下廚房、豆果等都有其獨特的功能,但相對于餐館推薦、優惠券等其他美食題材,菜譜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空間不大的題材。那伊特是怎么脫穎而出的?
伊特的團隊同時經營著一個已經運營了五年的菜譜美食分享網站——美食杰,他們很早便意識到了移動互聯的勢不可擋,而本地服務又天生具有移動特性,這對于他們來講,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當時菜譜類APP的門檻已經很高,如果只是單純地把美食杰的內容搬到手機上,很難會有新的突破。創始人兼COO邵珠光和他的團隊將注意力鎖定在了語音識別上,當時i-Phone剛剛推出Siri,語音識別是一個非常時髦的技術元素。
不到半年的時間,帶有語音識別功能的伊特便上線了,用戶一下子覺得很新奇。當你問出“今天吃什么”、“宮保雞丁怎么做”、“該怎么挑西紅柿”之類的問題時,伊特都會迅速給出答案。
其實它的一些頗具人性化的小設計后來都成了不錯的賣點,比如它提出的“美食屬性”的概念。用戶第一次進入應用,要先做一次關于自己美食喜好的測試。測試的結果直接關系到伊特之后為不同用戶推薦美食的準確度。
用戶首先要選擇家鄉(這樣才能選出最符合口味的菜系),接下來的選擇還有葷素偏好、喜歡吃哪些動物的肉及哪些部位的肉、喜歡吃的蔬菜、喜不喜歡喝湯、喜歡的加工工藝(油煎、爆炒、烤等)、最后是個人美食偏好(西餐還是中餐)等。把這些屬性都填寫好之后就會生成一張個人美食屬性表,伊特會據此為用戶提供可能感興趣的菜譜。
還有一個功能叫“智能組菜”,就是輸入你家里現有的食材,伊特會推薦給你用這些食材可以做成哪些菜。就地取材,這是很多都市白領潛在的需求。
邵珠光和他的團隊現在正努力去了解他們的用戶,他們甚至成立了一個數據小組,專門了解用戶問到但卻沒有答案的問題,然后及時將答案加上。邵珠光很清楚,了解用戶需求的渠道和方式越多,伊特提供的信息才會越有價值。
對于伊特來說,數據才是它的生命線,這是個不難做又難做的事。不難做的是當數據足夠多時,一些難以發現的需求會自己顯露出來;但難做的是當一個產品加入太多的商業元素時,它又如何持續地去保持數據的純粹呢?
鏈接:
菜譜式的APP很難做,就是因為變現方式不明顯。O2O離錢最近,肯定是它們夢寐已求的變現方式,但這同時意味著需要進入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領域。它們需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基于菜譜向線下導流量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區別于其他的渠道。類似的應用還有下廚房、豆果等。
推薦閱讀
近日,業內人士期待的新三板業務規則以及個人投資者參與的門檻塵埃落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新發布的業務規則中,明確規定個人投資者須有300萬元以上證券資產才可以參與新三板投資,參與門檻較高,而機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衣食領域創業者:將小個性變成流程化產品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218/25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