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理解了:這小子的確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平臺。
“四不像”的飛博
如同當初陪伴微博成長一樣,伊光旭又要跟隨微信的戰略進行調整了。他的產品類似于一個站點,飛博內部把它叫做“手機報”。“是不是該起個酷一點、高深一點的名字?“智能引擎”怎么樣?”他自己也拿不準,反過來詢問朋友。
在南京時,伊光旭是光桿司令;到了廈門,他的一系列賬號“已經不是一人在發”;現在創立了飛博,公司化運作,共有70多個同事,有20位編輯,還有一大堆做營銷和銷售的同事。手里的賬號有幾十個,有一線號碼,也有各個細分領域的,“先占上地方”,還有目前并不紅的潛力股。這些賬號已經形成了梯隊。
飛博的首要任務是,將“發微博”這件事情批量化生產。伊光旭重視面試,起碼每個新同事他都要見一見。能輕松玩轉微博的人的特點是:“思路不要太禁錮、不能被大學毒害太深,腦子要稍微好用一點,要有一定的反應速度,一定的網絡感覺,平時也得看點兒書。”
飛博的編輯隊伍會分為幾個小團隊,團隊領袖會輪換制,下面同事有不滿就可以提出輪值。換了leader,團隊也可以按照新領導的旨意來改名字。“做了老大,就想自立山頭嘛!”
幫企業做微博營銷也是飛博的業務之一,而且會延伸到活動策劃環節,報價是4A公司的十分之一。“你看有些大品牌發動公關公司、4A公司一起做,最后弄出一個視頻放在微博上,互動才幾千個,這案子花了三五百萬元!我們三五十萬就行,能達到它們5倍~10倍的效果。”他自己是公司的大銷售。他有一些來自文化圈的朋友,也喜歡和企業家維護些關系,順便在社交平臺上曬曬合照。
飛博這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2012年初接受《創業邦》采訪時,伊光旭表示,飛博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到了年底,他發現自己已經難以概括它。
“你說這是個自媒體公司?但是又做App。移動互聯網公司?可是還做營銷。我把飛博定義為,一個用互聯網思維解決線上線下問題的公司。我這個人就喜歡創意,這也是一個創意公司。”伊光旭不愿透露蔡文勝天使投資了多少錢,飛博也沒有拿A輪。“拿了A輪你就要告訴投資人你的模式和目標了。”
聽起來,一個明顯而確定的商業模式并不是他想要的,就像他很早就押寶在豆瓣、新浪微博一樣,路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來的。
實際上,伊光旭壓力很大。“大家都在問我,微博是不是快不行了。你看“開心農場”開始是互聯網的精英份子玩,后來變成年輕群體玩,再后來變成什么?老媽群體。還在玩兒,還挺樂呵的。它有一個很大的周期。今年你會發現很多土老板開始重視微博。微博這個會有正常的起伏周期,目前它還沒有替代品,不能說這個產品不好。”
伊光旭堅持自己的觀點:形式可能固定下來,只要內容在變,就不至于被淘汰。在微信上,他把評論提示語設置成“元芳,你怎么看”。他覺得這不會造成審美疲勞。“江南Style現在也有人在跳,跳得有創意你還是看的嘛,誰跳也很關鍵。不是這個題材沒意思了,而是這個題材有太多雷同的內容產生了,關鍵在創意。”
他身邊也有很多專業的微博賬號運營者。光是冷笑話這個題材就涌現了不少。“有一個叫“冷笑話精辟選”,名字雷死我了。”有媒體說他曾和一位草根大號分家。“根本就是沒有的事,我們只是朋友。很多人做微博都很有一套。”
推薦閱讀
[導讀]為籌資活動奠定基礎需要多年的辛勤工作、長期關系甚至是很多運氣。 Nomi聯合創始人科里-卡帕索 北京時間2月14日消息,創業公司Nomi聯合創始人科里·卡帕索(Corey Capasso)近日在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冷笑話創始人草根微博奮斗記 開始轉戰微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216/25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