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年的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下稱“上海股交中心”)正在醞釀更多“動作”。
近日,上海股交中心副董事長、總經理張云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上海股交中心將在2013年上半年推出“第二平臺”,功能包括嚴格買者自負條件下的股權交易、銀行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對接、中小企業重組購并的信息發布,同時還將嘗試LP(有限合伙人)份額轉讓交易,以及適時推出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的轉讓交易等。
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上海股交中心掛牌企業已達48家,其中上海本地企業36家,另有后續儲備企業200余家。日前,其“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制度體系”還獲得2012年度上海金融創新成果獎一等獎,該制度體系填補了國內場外交易市場業務規則制度體系的空白,并具大量突破傳統的創新理念。
搭建“第二平臺”
“一邊是現有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要嚴格把關、規范運作、厚積薄發,做成‘精品市場’,到條件允許時為轉板資格做好準備;另一邊我們正在計劃做第二平臺,通過網絡平臺來做大市場。”張云峰對本報記者表示。
他所說的“第二平臺”,即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網絡平臺,功能包括嚴格買者自負條件下的股權交易、銀行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對接、中小企業重組購并的信息發布,同時還將嘗試LP(有限合伙人)份額轉讓交易等;個人投資者也將被允許參與這個網絡平臺的交易,“對個人投資者幾乎不設門檻”。
張云峰說,一方面,該平臺將解決目前不符合掛牌條件的企業報價公示,對這些企業的審核會相對寬松一些,平臺無電子化結算和撮合,而只負責電子化報價和線下撮合交易。
“另一方面,當前LP還款壓力越來越大,很多PE很早就對企業進行投資,但現在企業上市較難,所以可以考慮讓無法退出的LP在這個網絡平臺交易,轉讓份額。”他說。
同時,這個“第二平臺”還擬嘗試做一些衍生產品交易,比如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的轉讓交易等。張云峰說,理財產品專指商業銀行自主設計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包括銀行渠道代銷產品。
除了第二平臺,上海股交中心還將開展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和交易,將借鑒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模式,采用備案制,而非審核制。
張云峰還透露,會在2013年從試點開始逐步發展經紀業務會員,即代理開戶和開發客戶的會員單位,目前已有好幾家正在試點,進行異地開戶、異地投資者發展、投資咨詢、客戶服務等,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使投資者更加多元化。
制度突圍
最新數據顯示,運行近一年,上海股交中心的交易額達1.0112億元,交易股數2506.76萬股,可交易企業平均每家每月成交230.33萬元。投資者開戶數1806戶,其中機構150戶,自然人1656戶。各類中介機構會員單位145家,其中推薦機構會員56家,專業服務機構會員89家。
在張云峰看來,上海股交中心運行一年以來,現行的政策制度尚有待突破之處,主要包括T+5制度能否變通、非上市公眾公司的200人問題,以及引入做市商制度等。
對于未來的“轉板”,張云峰說,希望能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開通股交中心與創業板和主板的“轉板通道”,不走證監會發審委的發行程序,而直接走交易所的上市審核程序。
“對于不久前啟動的全國性場外市場交易所,我希望能在與主板、創業板建立轉板機制之前,先和‘新三板’有互動,股交中心的企業可以直接到新三板且不需要審核,而新三板的企業也可以到上海股交中心來,我們也不審核。”張云峰如是說。
推薦閱讀
日前,北京等部分地區多次出現持續大范圍霧霾天氣和空氣污染,引發公眾對空氣質量尤其是PM2.5的關注,相關環保上市公司受到資金爆炒。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多家環保設備企業獲悉,環保概念股上漲更像是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上海股交中心探索轉板綠色渠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130/25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