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業績
凈利潤幾近零增長 蘋果股價大跌10%
導演薩姆·門德斯,曾在《007:天幕墜落》一片中用細膩筆墨勾勒出了粗獷寂寥的蘇格蘭原野,每逢黃昏,天垂四野,令人壓抑。類似的墜落感亦適用于蘋果(Apple)的投資者。隨著一份令人難堪但又不太偏離預期的財報公布,蘋果公司高速增長的神話似已結束。
蘋果股價暴跌10%
北京時間周四(1月24日)凌晨,蘋果公布了2013財年(截至2012年12月29日)第一季度財報。作為本財季最受矚目的季報,蘋果交出的答卷顯然讓那些曾經對蘋果寄予厚望的投資者頗為失望。財報公布之后,蘋果股價大跌了10.37%至460.16美元。
財報顯示,第一財季,蘋果營收同比增長18%至545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其中主力產品iPhone的銷量為4780萬部,同比增長37%,iPad的銷量為2290萬部亦創新高,同比增長約49%。
從銷量角度來看,這算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不過,從利潤增長和營收增速角度來看,卻讓習慣了頭頂光環的蘋果黯然失色。
這一財季蘋果的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僅為130.78億美元,而去年為130.64億美元,凈利增速創10年新低。然而,在過去十年時間里,蘋果每一季的利潤增長同比都超過了10%。而18%的營收增長,也創下了四年以來的新低,且低于此前分析師的預期。上述種種都有可能意味著蘋果高速增長神話的破滅。
對此,MarketWatch專欄作家普萊蒂(TheresePoletti)認為,“蘋果的大跌行情顯示了投資者對未來的擔憂。”與此同時,不少分析師也紛紛調低了對蘋果股價的預期。
成本陡升吞噬利潤
究竟是大家對蘋果的期望太高,還是蘋果本身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呢?
從財報上可以看到,這一財季,蘋果的成本明顯上升,同比增長了30.52%,而增加的成本主要集中于研發方面。財報顯示,第一財季,蘋果研發成本同比增長了33.25%,而市場成本僅增加了9.02%。由此可見,蘋果在創新和研發上的投入巨大,而這原本應是蘋果的傳統優勢,可是現在面對三星、谷歌、亞馬遜乃至HTC等后起之秀帶來的競爭壓力,蘋果的傳統優勢面臨著嚴峻挑戰。
喬布斯離世后,在用戶體驗上,蘋果顯然沒有再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這使得蘋果的產品與對手相比,喪失了絕對的競爭優勢,同時也降低了消費者淘汰舊產品,關注新產品的欲望。例如iPhone5,對消費者而言,并沒有充分的理由讓他們扔掉半年前新買的iPhone4S。
面對銷售壓力,蘋果選擇了加快新品發售速度這條錯誤的道路,此舉不僅打破了蘋果在喬布斯時代的新品發售節奏,還蠶食了現有產品的銷售量,而后者對蘋果而言,則是致命的。
剛使用了幾個月iPad3的消費者,或許還在猶豫要不要換個iPad4試試,這時有消息稱,再過兩個月全新的iPad5將面世。面對那些更加誘人的用戶體驗,消費者不會再考慮iPad4,手握iPad3,坐等iPad5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而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蘋果產品的銷量。
《華爾街日報》此前就有報道稱,蘋果在亞洲供應商處大幅度削減了未來幾個月的LCD屏幕及其他元件的訂單,這預示著蘋果下調了iPhone5銷量的預期。事實上,一直以來,iPhone都是蘋果業績的主要支柱。在這一財季中,iPhone的營收占到了整體營收的56%,而成本的增加和銷量的減少,均令蘋果未來凈利潤堪憂。
此外,這一財季蘋果Mac銷量的意外下滑,也拖累了蘋果的整體業績。財報顯示,Mac電腦銷量為410萬臺,同比下降16%。據i美股消息,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有文章指出,Mac銷量下滑,主要原因是自身產品線過于混亂,導致消費者猶豫不決,而這也是蘋果亟需改革的領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買方行業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蘋果沒有太大問題,主要因為市場對蘋果期望太高,而創新類科技企業沒有常青樹,面對競爭者的壓力,利潤出現下滑也實屬正常”。
個案剖析
蘋果首次單列大中華區營收 同比增近七成
整體來看,蘋果的2013財年一季報令人昏昏欲睡,如果說還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就是首次披露了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業收入。就如大多數人預期的一樣:中國需求十分強勁。
蘋果的第三大市場
蘋果財報顯示,在截至2012年12月29日的2013年第一財季,蘋果營業收入為545.12億美元,同比增長18%。按地區看,大中華區營業收入達到68.3億美元,同比增長67%,增速遙遙領先其他地區。第二名的日本營收同比增長25%,其次分別是美洲(增長15%)、歐洲(11%)、亞太其他地區(10%)和零售部門(5%)。
這是蘋果首次公布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而大中華區指內地、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
從收入比重上看,大中華區(12.5%)已成為蘋果第三大市場,僅次于美洲(37%)和歐洲(2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蘋果中國官網發現,蘋果直營店僅是在中國內地的零售店至少就有8家,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四大城市。另外,還有大量的優質經銷商。
對此,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曾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這離我們的期望值尚遠,無論如何都不是最終結果,我們甚至還沒接近目標。”
科技信息分析商Gartner駐上海的一位分析師稱,蘋果正通過投資分銷來擴大在華業務,其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都滲透得很好,現在需要通過與分銷商和零售商合作,以進一步渠道下沉。
蘋果的中國難題
蘋果無法永遠指望中國市場來支撐這個帝國,更何況其路上還充滿荊棘。
據彭博報道,2012年三季度,蘋果智能手機在華銷量已從第四位下滑至第六位。憑借為中國新興中等收入人群量身定制的智能手機,中國有四家供應商在國內的銷量都超過了蘋果,其中包括中國無線科技,旗下酷派8060的零售價為619元人民幣,不到最廉價iPhone手機價格的兩成。
在中國銷量最好的前五大智能手機品牌包括三星、聯想、中國無線科技、中興通訊和華為。其中三星通過中國移動發售的7568僅售價約1299元。
面向低收入群體,蘋果也做出相應調整。其中一項是于在線商店購買任何價格超過300元人民幣產品的中國消費者,可申請至多12個月無息分期付款。相比之下,蘋果在其他市場的分期付款期限更短,價格也更高。
推薦閱讀
諾基亞周四股價走勢圖 北京時間1月25日凌晨消息,在發布2012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后,諾基亞股價周四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大跌8%,主要原因是諾基亞預計2013財年第一季度運營利潤為-2%。 諾基亞周四發布了2012財年第四季度財>>>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125/25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