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年輕人齊齊辭去安穩的工作,組建成創業團隊,推出一款免費的攝影類APP(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
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流行,做APP成了許多創業者的時髦之選。盡管這樣的創業項目很新鮮,很吸引眼球,似乎也很有發展前景,但創業者依然需要面對一個最實際的問題:免費APP能生財嗎?
近日,信息時報記者采訪了這個創業團隊的成員風子,讓我們走近他們的創業經歷,一起探討免費APP的生財之道。
推出一年擁有數萬名用戶
風子告訴記者,他和3名搭檔一起辭職,注冊了一家公司。4個人組成的團隊中,有一名成員擔任產品經理,一名成員當設計師,一名成員負責技術開發,風子則主要負責產品的運營和推廣。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摸索,他們才將發展方向定在手機攝影上。當時,國內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攝影類APP,但風子發現,它們主要還是致力于提供美化圖片人物的肌膚等工具類功能,而風子和搭檔們的期望則是打造高質量的攝影分享的社區。他們欣喜地發現,這樣的產品市面上還沒有。于是,接下來按部就班地推進。先是花半年左右時間開發程序,然后,在去年年初,他們正式推出了“閃影”APP。目前,這款免費APP已擁有幾萬名用戶。記者登錄“閃影”APP體驗發現,用戶使用該軟件時,一般是抓拍下即時的生活景象,或者調出手機中已拍攝的照片,然后使用軟件提供的濾鏡進行加工創作,再點擊發布到閃影社區、微博等平臺與眾人分享。
想打造即時分享的平臺
在國外,手機攝影已經主流化。風子告訴記者,手機攝影的國內市場才剛剛起步,但可以預見,它正逐漸成為大趨勢,必將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投入進來。用手機攝影,然后即時分享,也是一大趨勢。他舉例稱,美國著名新聞周刊《Time》去年刊登過專業攝影師用iPhone拍的照片,這些照片是颶風來臨時第一時間拍攝、即刻上傳到Instagram(美國知名APP)上的,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風子和搭檔們想打造國內的即時分享的平臺,吸引更多的用戶投入進來,也讓拍照和攝影的差距越來越小。
詩意濾鏡名稱取自電影
“文藝范”是“閃影”APP的定位。風子告訴記者,“閃影”這一名稱的英文名是shining,其實它正是一部電影的名稱,中文譯名為《閃靈》,但考慮到《閃靈》是一部恐怖片,他們斟酌后,才將APP的中文名稱確定為貼切又好記的“閃影”,他們團隊也以“閃影”為名。有意思的是,“閃影”APP目前提供的十余款濾鏡(在拍照后,給圖像加上的各種特殊效果),其名稱也都來源于電影,如白夜、安妮、香水、廊橋、暮光、阿飛等。這些清新、詩意的名稱,不僅契合APP的定位,也讓用戶眼前一亮。此外,在開發者的引領下,用戶也紛紛嘗試給自己發布的圖片貼上各種好玩的標簽,比如戀人之間的互拍照片,就喜歡貼上“好攝情人”標簽;拍攝成雙成對的物品照片,或者戀人的照片,用戶就標上“因為愛情”。
辦線下活動吸引目標用戶
風子稱,目前他想吸引有創作力、對照片有一定要求的用戶,而非只是追求美容效果。記者了解到,自產品面世以來,除了持續在用戶體驗方面做改善,團隊還舉辦了多次線下活動,成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標用戶。比如,去年8月,他們使用專業攝影展的策展、制作方式,在廣州舉辦了國內第一個大型的iPhone攝影展,主題為“城市閃影”。風子告訴記者,舉辦這個攝影展的緣由,是發現有用戶用他們提供的“白夜”濾鏡拍出了很有味道的廣州風景,于是他們以此為由頭,先推出了一個名為“白夜行”的小活動,征集到許多用戶拍攝的黑白城市照片。后來,進一步延伸,才策劃、舉辦了更大概念的城市攝影展,從用戶發表到社區的作品中擇優展出。隨后,他們又舉辦了多場iPhone攝影分享會,邀請了多名“高手級”用戶到場分享心得、教授手機拍攝的技巧。此外,去年9月,團隊在用戶發表于社區的作品中挑選了一部分,制作了一部8分鐘的短片《拍照者》,近期入圍了華語短片傳媒大獎。風子還分享道,參加音樂會、創意市集等創意文化活動,也是推廣的有效方式之一。
行業困境:手機網速慢用戶缺驅動力
打開智能手機的應用商城可以發現,攝影軟件是下載量最高的類別之一,攝影軟件的數量更是多得驚人。在眾多的同類軟件中,風子和搭檔們將重點放在多數同類軟件不關注的“分享”,再配合文藝的濾鏡名稱、豐富的線下活動,得以脫穎而出。盡管如此,他們也面臨著攝影APP共同的發展難題。風子總結出,首先是受限于還未真正步入“寬帶時代”的國內網絡速度,手機上網速度更是“龜速”,于是,許多手機用戶雖然養成了及時抓拍生活點滴的習慣,卻做不到“即時分享”,常常是等自己到達一個有wifi的地方,再集中地發送圖片到分享平臺,這就使攝影APP推崇的“即時分享”得不到落實。
其次,用手機拍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拍攝不到較遠的地方。此外,風子認為,目前智能手機的使用比例還不夠高,且由于文化氛圍、生活習慣等因素,目前國內用戶使用手機拍照和分享的驅動力還不夠。因此,用手機攝影還沒有主流化。不過,風子補充道,主流化是遲早的事情。
探討:免費APP該如何生財?
風子告訴記者,他自1998年就開始做網站,屬于較早進入互聯網行業的網民。他指出,互聯網推出之后,在很長時間內沒有賺錢,支撐其生存的主要是靠收費游戲賺錢的網頁以及電商,而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就像以前互聯網的起步階段一樣,很難賺到錢。不同的是,移動互聯網與真實的商業環境有密切的聯系,風子發現,現在大家都是“宅在路上”,朋友間見了面也都在玩手機,許多商家和創業者都在研究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因此,他認為,移動互聯網一定會很深刻地改變大家的生活方式。
風子坦言,“閃影”暫時還沒有實現盈利。團隊成立時,4名成員集資用于創業的開銷,開發至今的支出主要是人力成本,即自己給自己付工資。那么,像“閃影”一樣的大量依靠移動互聯網的免費APP,應該如何生財?或許我們可以從許多成功的游戲軟件所采用的方式中找到靈感。
方式1:提供免費版和付費版
許多游戲,用戶可以免費開始玩,但是,想要玩得好,想要升級,就得掏錢購買道具�!@就是許多游戲軟件成功的生財之道。對APP開發者來說,如果一開始推出的就是收費的軟件,很可能乏人問津,反而賺不到錢。那么,如果模仿游戲的生財方式,提供免費版和付費版,在免費版中只提供一部分功能,首先就能吸引到對價格敏感、不肯掏錢的廣大用戶前來嘗試,“上鉤”的用戶中,一部分會追求更多更好的體驗,就會選擇提供完整功能的付費版。
推薦閱讀
我國的企業家,大多都具備很強的熱情、激情和勇氣,不然,也不會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時間里,就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那么多企業家。 但是,我們的企業家,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缺乏戰略思維和寬闊胸懷。一旦創始人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攝影APP小團隊創業經歷:遭遇盈利難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122/25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