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5日早間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華為已經與投行就公開發行股票展開接觸,希望以此提升公司透明度,并加強在美國市場贏得大單的機會。
知情人士表示,華為與投行目前溝通的問題包括可能的上市程序和上市地點,以及由此涉及的信息披露問題。但該公司尚未決定是否展開IPO(首次公開招股),也并未選定為其提供IPO咨詢服務的投行。
由于面臨美國政府對其安全問題的質疑,因此華為的上市計劃可能面臨大量障礙。不過,華為與投行的接觸還是表明,這家在外界眼中頗為神秘的公司正在認真考慮上市問題,畢竟在電信設備市場疲軟的當下,能夠在美國市場贏得業務顯得越發重要。
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尚未制定上市決策的時間表,但相比于香港或倫敦,該公司更傾向于在美國上市。
華為發言人威廉·普盧默(William Plummer)拒絕討論這一問題,但他表示,倘若此事最終發生,必然是在商業利益合適時發生。
最近十年,華為已經成長為僅次于瑞典愛立信的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制造商。但有關該公司的安全擔憂卻導致其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接連失去重要訂單。
盡管面臨美國政府的質疑,但華為已經反復否認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這些擔憂不太可能因為IPO而輕易緩解,該公司內部最近一年也曾經對IPO決策展開過激烈爭論。
如果決定上市,華為就需要公開所有權結構、收入來源、風險因素以及獲得的政府支持,但該公司或許并不愿意披露這些信息。知情人士稱,華為曾經考慮過上市,但最終還是放棄這一選擇。
除此之外,由于中概股財務丑聞頻發,導致整體估值較低,因此華為可能也不希望在這樣的不利局面下壓低自身估值。
與華為接觸的投行可能也會充分權衡為該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的風險,畢竟美國政府高層已經多次對華為發難。例如2010年,時任美國商務部部長的駱家輝就曾經約談Sprint CEO丹·海斯(Dan Hesse),對該公司與華為的電信設備合同表達了擔憂。
今年春天,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也表示,出于國家利益考慮,該國政府將禁止華為競標規模達370億美元的全國寬帶網絡計劃。
這些事件已經對華為產生了負面影響,該公司營銷主管去年4月指責美國和印度等關鍵市場的競爭對手阻止其國際擴張,并表示,這種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導致華為當年的收入增速大幅放緩。
華為和中興目前都在接受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調查。這起調查始于去年秋天,目的是了解這兩家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知情人士表示,該委員會有望于本月發布最終報告。
知情人士稱,在今年早些時候因為奧巴馬政府的反對而放棄一筆小規模并購后,華為便開始與投行就IPO事宜展開接觸,相關溝通目前仍在進行之中。
華為在年報中披露,該公司目前仍是私有企業,由全部6.5萬名員工持股。該公司去年實現利潤18.5億美元,實現營業收入324億美元。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華為的股權由于歷史原因過于復雜,有可能成為其上市重要阻礙因素。并且截至2009年底,任正非僅持有華為1.42%的股權。
按照華為的內部流程,華為的持股員工選舉產生"持股員工代表",持股員工代表選舉產生董事會。董事會代表股東管理公司,公司的經營管理團隊,則在董事會確定方向后負責具體執行。
推薦閱讀
Sterne Agee分析師肖·吳 北京時間10月6日消息,在周五早上,惠普失去了華爾街仍舊在支持它的少數分析師之一:投資公司Sterne Agee分析師肖·吳將惠普的股票評級下調至“中性”,稱這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十分糟糕,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消息稱華為聯系投行考慮赴美上市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1007/8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