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改為‘死緩’,值得歡欣雀躍嗎?”面對首批創業板公司大股東承諾年內不減持的做法,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尖刻地評論道,在他看來,“大小非”已經成為A股市場上最大的做空力量,他們減持與否,僅僅是時機的問題。
另一位從事大宗交易套利的私募基金經理最近則是忙碌了不少,對他們而言,創業板大規模解禁潮的臨近則意味著更多貨源的輸出。
相比三年前創業板開板之初“十年磨一劍”的風光與追捧,在創業板臨近三周年之際,它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是不安和恐慌。
真洪峰還是假洪峰?首批創業板公司“大非”來襲,A股能夠抵擋住幾級風力?
“大非”來襲 市場提前反應
今年10月30日,創業板將迎來“3周歲”生日,但讓市場恐慌的是,這意味著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將進入全流通時代。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規定,創業板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36個月內不得轉讓,而到10月30日這36個月期限即將到期。
根據深交所的統計數據,截至 2012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上市的 28 家公司限售股解禁數量總計11.17億股,以9月21日收盤價計算,涉及市值141.65億元。28家公司解禁股份中有3.77億股為高管持有,根據《公司法》、《證券法》以及董監高股份管理規則規定,該部分解禁中有較大比例仍須繼續鎖定。
綜合以上因素,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實際可流通的限售解禁股份有8.32億股,涉及市值91.39億元,占28家公司總市值和創業板的比例分別為9.74%、1.09%。
此外,12月25日,還有8家創業板公司限售三年以上的股份解禁。因此,年底以前共有36家公司限售股解禁,涉及13.42億股,市值163.9億元。其中,實際可流通股份9.47億股,市值102.03億元。
Wind數據統計顯示,10月份創業板解禁數量達到32.45億股,解禁市值為447.42億元。而在2010年~2013年,每月平均解禁市值為169億元左右,2012年每月平均解禁市值為112億元左右。
“創業板天量解禁市值給本已疲弱的市場形成較大心理壓力,早在10月30日來臨之前,市場已經提前反映解禁拋壓預期,形成提前兌現的群體行為�!焙闾┳C券研發中心分析師周胤杰指出。
統計顯示,在9月1日~9月25日期間,位于創業板減持榜前五位的樂普醫療(300003.SZ)、翰宇藥業(300199.SZ)、順網科技(300113.SZ)、佳士科技(300193.SZ)、海蘭信(300065.SZ)重要股東的減持金額均在5713萬~1.17億元之間,而4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累計減持金額高達7.43億元。
與此同時,從9月12日起,創業板全板塊出現大幅度下跌,截至9月26日收盤,創業板指數從9月12日最高766.52點已經累計下跌了13.70%,同期上證指數跌幅僅為6.18%。
而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此次的創業板解禁數量也將是創業板月度解禁數量的高峰,未來的幾次解禁高峰分別是2013年8月份20.42億股的解禁量以及2014年3月31日16.35億股的解禁量。
歷次解禁洪峰沖擊有限
雖說此次創業板“大非”來襲是創業板成立3周年以來最大一次解禁洪峰,在熊市中,投資者更是談“減”色變。但是,解禁潮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從創業板三年來前兩次關鍵解禁時刻來看,解禁潮對于整體板塊短期走勢影響也并不明顯。
2010年2月1日,創業板在開板之后迎來首批28家公司的新股解禁潮,涉及解禁數量為1.22億股,解禁市值49.54億元,據統計,上市后參與28家公司網下配售的機構賬面浮盈約為21.24億元。
在首次解禁壓力之下,創業板的“破發潮”也自此拉開序幕。2010年2月1日,8只創業板股票以跌停價開盤,而星輝車模(300043.SZ)率先跌破發行價,成為創業板出現的第一只“破發”股,同一天下午,臺基股份(300046.SZ)也躋身創業板破發的行列。隨后,創業板破發的隊伍越來越壯大,首批之外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也陸續上演股價跳水,并跌至發行價以下。
但是從短期看,首次解禁潮并未對28家創業板公司造成沖擊,在首次解禁之后一個月內,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股價平均上漲了15.10%,兩個月內的平均漲幅達到38.59%,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分別為2%和3.30%。
在2010年11月1日創業板一周年之際,除寶德股份(300023.SZ)外的創業板首批27只個股面臨著11.14億股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解禁壓力,解禁市值高達319.89億元。并且,一周年解禁的這批限售股主要持有者為創投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在市場看來,“小非”博取價差的目的性十分明確,創業板面臨巨大拋壓。
而3個月前一周年的解禁大潮就給創業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當時上證指數漲幅已經達到30%的情況下,創業板指數僅上漲了16%,明顯弱于大盤。創業板平均市盈率也由起初的110倍跌到了10月底的80倍左右。
但是,解禁潮襲來之后,創業板反而沒有出現預期中的暴跌,從2010年10月中旬開始,創業板一路走強,到12月20日,創業板指數更創下了1239.60點的歷史最高點。
長江證券策略研究小組經過研究分析后也指出,從歷史上看,解禁潮對整個創業板及中小板的沖擊有限,但是根據減持規模的不同,不同行業所受影響的程度會存在差別,其中電子、計算機會較為明顯。
長江證券策略研究小組指出,根據中小板的解禁經驗,截至2011年末,共有305家中小板公司存在大股東解禁行為,解禁公司數增長的高峰期發生在2008~2009年。簡單地從市場收益的角度來看,解禁前后,公司相對收益為正的個數占比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甚至略微上升,解禁前3個月是47%,而解禁后3個月為50%。
解禁延期,市場是否買賬?
就在創業板解禁洪峰給市場造成巨大恐慌之際,32家創業板公司在國慶長假前緊急發布公告,大股東主動延長股份鎖定,涉及27.83億股,市值約384.44億元。
臺風暫緩過境,但是對于創業板大股東拍著胸口的承諾,市場是否買賬?
周胤杰就表示,本次32家創業板公司大股東聯手延期解禁,將對市場的恐慌情緒起到大大緩解的作用。本輪創業板的暴跌已經先期消化解禁潮的壓力,因此延期許諾一出,必將帶來市場的情緒回穩,降低緊張氣氛影響。
就在公告發布之后的9月27日,創業板指數的確稍緩了緊張氣氛,上漲了2.34%。
“這種自律行為只是一種形式,并不能解決實質問題,持股權在他們手里,早晚會解禁套現利潤,低廉的持股成本,加上流通盤小,隨時都成為其股價上行途中的定時炸彈,從而始終為其留下心理負面影響,進而抑制股價活躍�!鄙虾K侥蓟鸾浝黻悤躁栒J為,此舉緩解解禁壓力有限。
推薦閱讀
樂普醫療、國民技術、華誼兄弟被拋售額最多 隨著創業板第一批上市公司“大非”解禁洪峰的臨近,前期表現相對強于大盤的創業板指數也出現了補跌現象。補跌的背后是市場預期限售股解禁后對市場的拋壓將會增大,于是各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業板解禁:洪峰暫緩過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29/8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