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三年,特銳德就從“門庭若市車馬喧”變成“門庭冷落鞍馬稀”,讓人唏噓不已。作為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特銳德有太多的符號:第一家上會、第一家審核通過、第一個發布招股書,并最終獲得創業板證券代碼300001號。不過由于遭遇高鐵行業滑鐵盧,董事長于德翔提出的“上市后幾年發展將不低于30%”目標顯然已經落空,其2010年、2011年全年和今年中期的營業收入增幅、凈利潤增幅、銷售凈利率都呈現了逐步變緩,股價也節節走低的趨勢。多數券商研究員也已經不再覆蓋,基金也逐步淡出。公司目前提出了二次創業。不過,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于德翔也承認,從今年來看,走進電力行業的速度比預想中要慢。轉型之路漫長,特銳德還需努力。
創業板一號大哥由輝煌到低谷
“我是青島的投資者,非常欣賞您的遠見和激情,也為青島有您和您的團隊感到自豪。所以曾經義無反顧地追隨于董股海沉浮,可是最終黯然離場。”今年4月,一名特銳德的投資者這樣形容自己投資特銳德的感受,當時,特銳德股價達到20元,不僅較首日收盤價42元折損過半,也已經跌破23.80元的發行價。
時光回到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新事物,受到各方高度關注,而特銳德作為帶頭大哥,300001的代碼有著特殊意義,當天上市開盤就遭到爆炒,高開80%達到42元,之后小幅回落后被一路爆炒,當日兩次停牌,最高漲幅168%,最高價達64元,復牌后雖然大幅回落,不過仍保持了191%的漲幅。此后的3年,其股價再沒有回到64元,截至上周五,其股價復權價為16 .40元,破發率高達32%,市值也從首日的58億元縮水過半,僅剩下約20億元。
相比很多上市前存續了十余年的公司,特銳德是個新秀。董事長于德翔等高管上市當年也是意氣風發,當時他高調提出,未來三年中業績每年增長30%。一晃三年飛逝,雖然特銳德總資產從2009年底的10億元一路增長,今年中期達到13.8億元,不過其營業收入增速、凈利潤增速、銷售凈利率卻一路下滑,營業收入增速2010年35%,2011年變為21%,今年中報又下降為10%,而凈利潤增速2011年和今年中報更是為負增長7%和25%。
受累高鐵事故,4個月暴跌近50%
特銳德為鐵路提供的智能箱變是鐵路建設的站后工程需要的電力設備。上市之初,于德翔接受媒體采訪時信心滿滿:一般站前工程建設需要2-3年,2010年才是鐵路投資的高峰年,至少要持續2年,2012年才是箱變招標采購的高峰年,所以鐵路箱變需求的高峰期至少還有5年,依賴鐵路市場短期不會有風險。
顯然,于德翔也沒有預想到之后高鐵遭遇“滑鐵盧之變”。于德翔也坦承,2011年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所處高鐵行業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公司在鐵路系統的業績大幅下降,影響了公司的業績增長。
伴隨著特銳德經營下的問題,機構們的態度也發生了180度轉變。很多券商研究員不再將特銳德作為覆蓋標的,買方機構也不再追捧,南都記者發現,2010年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還有3-6家機構,2011年以來的財報周期中,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少有基金、券商等機構投資者的身影。而特銳德的股價也從2011年2月份開始了主跌之旅,4個月中跌幅近50%。
解困關鍵是擺脫對鐵路依賴
“不過,相比同樣高度依賴高鐵業務的鼎漢技術,特銳德的轉變還算較為及時”,一名不愿具名的電力設備行業研究員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至少由原來的長短腿變成了三條腿均衡。
“目前鐵路行業、煤炭行業兩大主要市場的不景氣,是公司需要克服的困難,我們也正在用我們的積極和努力渡過難關。”副總經理、董秘劉甲坤稱,2011和2012年是公司調整年,一是從市場上向電力、石油和國外市場發展,最終形成鐵路、電力、煤炭、石油及國外市場均衡發展的格局;二是起步“二次創業”。
而一件罕見的事情似乎與特銳德的轉型之路巧合,特銳德上市募集資金總額79968萬元,不過在今年4月才開始將資金投入生產性或技改項目,目前為止在這方面共計使用40320萬元,此前使用的資金多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營運資金。
不過,特銳德的“去高鐵化”進程或許并不會一帆風順。
曾在中報披露前調研過特銳德的中原證券研究員潘杭鈞表示,箱式變電站收入占特銳德1年銷售收入的65%。目前國內能提供該類產品的廠家超過2000家,已形成完全市場化的競爭格局,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而南都記者發現,在58家輸變電上市公司中,特銳德總資產、主營收入、每股收益分別排名第22、26和21位,凈資產、凈利潤和資產收益率分別排名第17位、12位和17位。特銳德今年一季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僅1 .27%,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這個行業的收益率之低。
鏈接
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叫苦”
面對股價的接連重挫和投資者的增持諫言,于德翔直言,“我非常想增持,但是我真沒有錢,我的身家性命和財富都在特銳德,分紅的錢除了還債、基本生活,就是幫助一下同甘共苦的兄弟們呀。”
特銳德上市3年來,于德翔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我沒有只當董事長,我在和特銳德團隊一起戰斗,肩并肩共同奮斗,跑市場、抓質量、提效率、降成本,幾乎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但我沒有覺得這很苦,我認為這是我喜歡的工作上的快樂。”
“特銳德在資本市場上需要時間的歷練,需要經歷成長的痛苦”,于德翔表示,“他對我來說就像一個孩子,我比任何人更希望他健康成長。”
記者觀察
南都記者查詢發現,作為公司董事長,于德翔并沒有持股公司的股份,其2010年和2011年年薪分別為42萬元和48萬元,相對上市公司高管動輒千萬的股權來說不值一提。
題記
創業板開設三周年即將來臨,經歷了近三年的考驗,首批28家公司多數未能實現高增長的神話,有行業突遇寒冬、躺著中槍的,如特銳德和鼎漢技術,也有過于依賴大客戶的寄生公司,如神州泰岳,還有偽成長的寶德股份,它們的市值大幅縮水,股價接連重挫,股民怨聲載道,高管承諾成空。不過也有公司在積極轉型尋求突破,有的還在踱步不前。當然,也有少數公司笑到了最后,如探路者、紅日藥業、機器人,它們實現了市值和股價齊飛,上市之初的高估值已被高成長抹平,從財務指標看,他們不僅符合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成長股標準,也是實現了創業板設立初衷的帶頭者。哭也罷、笑也罷,背后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本期周刊策劃試圖在這些故事的細節中,尋找到支撐一家公司成敗的關鍵。
推薦閱讀
9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IBM日前宣布其在加拿大國內興建的智能數據中心正式啟動,該中心全稱為IBM加拿大領導數據中心(IBM Canada Leadership Data Centre),IBM為此耗資高達9000萬美元。 IBM加拿大領導數據中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特銳德:創業板“NO.1”遭遇滑鐵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24/8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