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業務層面上,國內券商的行業格局已經基本確定下來,對中小券商來說,創新業務就是開辟未來版圖的一個新的機會,因為在創新業務上,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 廣州證券創新融資總部總經理倪曉武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專訪時表示。
對于廣州證券現在正摩拳擦掌嚴正以待的新三板業務,倪曉武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道,IPO業務就像是“殺豬”,對券商而言更多的屬于一錘子買賣;而在未來,新三板則是現金“奶牛”業務,會對券商帶來持續性的收入。
《財商》:新三板業務被稱為是券商的新藍海,你們是怎么看待這一塊業務的?
倪曉武:不同證券公司對新三板的重視程度可能不太一樣。對于券商而言,目前新三板業務的收入,從絕對值上看并不是很大,所以現在很多大券商并不是很重視,反而是中小券商比較重視。
我認為,新三板隨著制度改革之后將迎來爆炸性的增長,而在這個過程中提前布局的中小型券商憑借這一業務脫穎而出,就像當年的平安證券借助創業板脫穎而出一樣。
《財商》:隨著越來越多的券商申請到新三板業務資格,券商在新三板業務的競爭十分激烈,廣州證券在新三板業務上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目前新三板業務方面的情況如何?
倪曉武:從去年拿到新三板代辦系統主辦券商業務資格之后,廣州證券就成立了一個一級部門全面負責新三板業務,目前這一塊的人員已經有20多人。
作為公司創新業務的核心,當前主要是在地域和行業這兩條線上進行布局。行業上包括我們比較看好的行業,如農業、TMT以及生物醫藥行業。地域的話,珠三角和長三角是中國兩大經濟圈,但是珠三角(深圳除外)的上市公司的數量遠遠少于長三角,與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地位不相匹配,我們認為未來珠三角這一塊業務拓展的空間也會相應更大,而我們在珠三角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未來會以珠三角為依托,面向全國一些重點城市做網點的布局。
《財商》:介紹企業到新三板掛牌的收入遠遠低于IPO,目前不少券商的新三板業務仍處于“賠本賺吆喝”的階段,如何看這一問題?
倪曉武:事實上,新三板業務的盈利模式跟傳統的IPO業務是有較大區別的。
打個比方,傳統的IPO業務有點像“殺豬”的業務,把豬殺了賣了,屬于一次性收入。而新三板業務將會引入做市商、終身保薦等這些相應的制度變化,未來整個企業的改制、輔導、保薦、并購重組、再融資等等都會給券商帶來持續性的收入。因此,在我看來,新三板的業務模式更像是“奶牛”模式,收入是鏈條式具有持續性的。
也可以說,傳統的IPO業務更像是住宅地產的模式,而新三板業務則與商業地產的模式相同,只租不賣,但每年都有穩定的收入。
因此,只是拿新三板最前端的這塊收入跟IPO業務相比是不夠客觀的。
另外,新三板企業的成長性也會比傳統企業更好,而且由于新三板企業一般規模還比較小,具備爆發性成長的機會。而對主辦券商而言,由于必須持有一部分企業的股份用來做市,因此也可以通過這個方面享受企業成長帶來的收益。
《財商》:新三板的制度未來還有哪些改進的空間?
倪曉武:自新三板成立以來,由新三板掛牌轉板到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公司共有6家,但它們并不是通過轉板制度實現,而是通過先從新三板退出來,然后重新申請進行IPO。未來,新三板將引入轉板制度,如果這一制度建立起來,那么企業掛牌新三板的積極性將會大大提升。
而在轉板制度上,我認為臺灣興柜市場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臺灣興柜市場有一個規定,凡是要上創業板的企業必須先到興柜市場掛牌不少于6個月的時間,這就讓創業板的企業有足夠的時間先經歷市場的考驗。
推薦閱讀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9月22日消息,有傳聞稱,西班牙正與歐盟政府就申請援助計劃進行談判,投資者期待歐債危機能夠緩解。美股三大股指周五小幅漲跌不一。 截止北京時間2012年9月22日凌晨4點(美國東部時間9月21日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PO業務像“殺豬”新三板則是“奶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24/8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