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有唯品會一家公司在美國上市,我期待上市窗口到2013年第二季度能夠再次打開。”美國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執行副總裁斯考特·卡特勒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斯考特·卡特勒做上述表態的相關背景是,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關于中概股在海外資本市場的焦點話題已經從IPO潮轉為退市潮。在全球資本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中概股退市步伐短期內恐怕難以放緩。
根據統計,中國概念股在美IPO潮在2010年達到頂峰,有46家。但不到兩年時間,中概股群體中就涌起一股與IPO截然相反的新現象私有化。根據投中集團等咨詢機構掌握的資料,自2011年開始,美國市場中國概念股逐漸掀起私有化風潮,今年前7個月已有12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計劃,近兩年內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共有33家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14家已完成,17家尚在進行中,還有2家終止。
“私有化”第一次大規模涌現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時期。當時,許多公司利用股票價值被低估,開始回購公眾股東持有的股票而獲利,因此有了“私有化”一說。王冉說,私有化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不是所有的私有化努力都能成功,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配合,包括大環境、外部力量,也包括公司本身經營的狀況,這一輪中概股私有化潮中也有一些受挫。
記者近期采訪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推動此輪中概股退市潮愈演愈烈的主要有三股力量。
根據投中集團的分析報告,私有化退市熱潮涌動的首要原因是上市公司認為海外資本市場對公司股票估值偏低。當前一大批中概股股價跌入谷底,此時私有化不僅能擺脫資本市場的各種拖累,而且成本較低。
2011年完成從美國退市的哈爾濱泰富電氣董事長楊天夫對媒體表示,股價被低估,不僅影響再融資,也不利于管理團隊激勵,相比于維持上市公司狀態的一系列費用投入和責任承諾,在美上市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
另外,借退市回收決策權便于戰略調整,也是不少中概股,特別是大公司的目的所在。
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指出,盛大集團近年來多業務線并行擴張,但是其戰略執行并不順利,而私有化則有利于其集中決策權并優化集團戰略,阿里巴巴B2B的私有化也同樣出于阿里集團整體戰略考慮。
在上市公司私有化的背后,PE機構的作用不容忽視。由于在公開市場回購股份需要大量現金,這給資金充裕的PE機構提供了絕好的蛋糕。
根據投中集團掌握資料,今年已宣布私有化計劃的12家中概股中有4起案例有VC/PE機構參與,分眾傳媒背后有方源資本、凱雷、中信資本、鼎暉、光大資本等,而尚華醫藥、千方科技、亞信聯創的私有化計劃則分別有TPG、賽富基金、中信資本等機構參與其中。
包括斯考特·卡特勒在內的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美國資本市場的總體態度,決定了中概股退市潮仍將持續,但并不意味著海外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全面下降。
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認為,阿里巴巴、分眾傳媒等知名中概股的加入無疑將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激勵更多企業退市,但對于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而言,主營業務仍處于快速增長狀態,隨著市場狀況轉好,其股價回調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這類公司并無太大動力退市,預計未來私有化的中概股將以小盤股及傳統行業企業為主。
盤實資本總裁楊向東認為,傳統行業退出美國股市后,還可以去別的地方上市,而互聯網企業目前還無法滿足國內上市條件,只能在美國上市,因此他在中長期內對中國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還是看好的。
推薦閱讀
陳昊芝一手創立的觸控科技似乎遠遠沒有他制造的《捕魚達人》游戲那么出名,雖然事實上,捕魚達人只是觸控科技旗下的業務板塊之一; 2011年8月,觸控科技獲得了北極光創投、紅杉和思維創投1420萬美元的投資,那么,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概念股退市潮愈演愈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21/8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