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作為2012中關村論壇年會“重頭戲”的“中關村指數2012”首次正式發布。“中關村指數”主要是通過數據,真實、客觀反映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創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特點、趨勢,展示中關村建設取得的成就和亮點,為社會全面、系統、深入了解中關村提供了一扇窗口,增進全社會對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國家高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認識,從而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風向標”。
中國版“硅谷指數”
據介紹,“中關村指數”編制工作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共同完成。“中關村指數”借鑒“硅谷指數”,結合中關村實際,設計了一套全面反映中關村創新發展情況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包括創新創業企業、產業發展、創新能力、創新創業環境、國際化、中關村300強和上市公司100強等6個一級指標,涵蓋20個二級指標以及122個三級指標。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協會理事長張景安為“中關村指數”首次發布發來賀信。賀信說,“中關村指數”的研究、編制和發布,是中關村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事。“中關村指數”為政府部門實時監測示范區發展動態、把握示范區發展趨勢、引導示范區科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為社會各界全面了解中關村發展開啟了一扇新的窗口,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志宏在出席發布會時指出,“中關村指數”將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創業企業等放在突出位置,指標選取符合中關村特色,凸顯了高新區與其他類型開發區的不同點,對全國其他高新區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中關村指數”由獨立的第三方智庫機構設計、研究和發布,更具客觀性、公正性,這在國內也是一種積極的探索。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表示,“中關村指數”采用開放式指標體系,為管理部門全面審視中關村示范區發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視野,能夠較好地反映中關村在先行先試探索過程中不斷涌現的新事物、新特點,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找準差距、把握趨勢,推動中關村示范區的長足發展。今后每年都將向全球發布“中關村指數”。
六大方面刻畫中關村
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中關村指數”項目組組長趙弘介紹,“中關村指數2012”主要從六個方面刻畫中關村創新發展情況:
一是創新創業企業高度集聚,中關村持續快速發展的活力強勁。中關村創新創業活躍,2011年中關村新創辦企業4243家。企業快速成長,涌現出453家收入增幅超過100%的“倍增企業”,有3000多家企業收入增長超過20%,達到“瞪羚企業”所要求的增速。每年有100多家企業進入“億元俱樂部”。截至2011年,中關村收入規模億元以上企業達1648家。截至2012年8月底,中關村共有223家上市企業,其中境內144家、境外79家,在國內創業板市場形成 “中關村板塊”。
二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輻射帶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中關村總收入連續3年保持20%以上增長,2011年達到1.96萬億元,其中現代服務業收入突破1.2萬億元,占比首次超過六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長足發展,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4個領域收入規模超過2000億元。中關村經濟效益穩步提升,2011年中關村人均實現增加值22.1萬元,是北京市人均水平的1.5倍;人均創造凈利潤9.4萬元,是國家高新區人均利潤水平的1.2倍;萬元地區生產總值(GDP)能耗約為0.085噸標準煤,是國家高新區平均水平的1/6。中關村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一批高技術企業立足首都,以“總部經濟”模式在全國布局,2011年中關村企業在京外設立各類分支機構5653家。
三是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對首都和全國創新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2011年中關村企業擁有科技活動人員35.9萬人,規模創歷史新高;中關村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317.4億元,相當于示范區增加值的10.4%,企業科技活動經費總額超過780億元。創新效率不斷提高,2011年中關村企業每百億元增加值對應的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18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8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標準戰略”進入產業競爭的高端領域,截至2011年底,中關村企業主導創制國家標準2457項、國際標準90項。中關村對全國的技術源頭作用進一步凸顯,2011年中關村共輸出技術合同近3萬項,交易金額達1320.6億元,占全國的1/4以上,近80%的技術交易額流向京外及境外。
四是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1+6”先行先試政策效應初步顯現。創新創業人才加速向中關村“人才特區”集聚,2011年中關村從業人員達到138.5萬人,其中一半左右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各類高層次領軍人才不斷增多,截至2012年5月,中關村累計490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約占全國入選人數的21.7%,累計228人入選北京市“海聚工程”,占全部入選人數的79.1%。中關村創新創業專業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試點不斷深化,2011年聚集了活躍的創投機構100余家,吸引全國近四成的創業投資額;股權激勵改革進一步推進,2011年有481家單位實施了股權和分紅激勵,激發了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創新源頭的積極性。中關村積極推進“產城融合”,在集聚產業資源的同時,積極引入更多城市發展的要素資源,提升綜合服務功能,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優質教育、醫療、文化、健康等全方位服務。
五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投資和并購逆勢而上。中關村企業“走出去”逐步由產品出口向技術輸出、服務輸出、品牌輸出轉變,2011年中關村企業實現出口237億美元,其中技術或服務出口達到27.1億美元,同比增長43.8%。境外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2011年有188家企業開展境外直接投資,較2010年增加158家,境外投資額達到161.6億元,較上年增長2.8倍。海外并購市場格局出現新變化,并購戰略重心向歐美等發達國家轉移。2011年中關村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連續兩年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長。
六是“TOP300”、“ZGC100”領跑園區,成為支撐中關村發展的中流砥柱。2011年,中關村300強企業(TOP300)的總收入、利潤、稅費等都占中關村的60%以上,出口占比更高達80%。中關村上市企業營收百強(ZGC100)營業收入首次超過萬億元達1.05萬億元,占中關村上市公司總體的95%。
中國科技創新“風向標”
推薦閱讀
以前只要你投資一家公司,上市以后總能賺錢,不論公司是不是好公司。這樣的手法肯定已經過時。 自從2006年離開投行轉做投資之后,梁伯韜甚為低調。他極少出現在聚光燈前講述自己的投資故事。 維多利亞港上空的雨云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關村指數2012”首次正式發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17/8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