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新規定對定向增資的募集資金用途、盈利預測、增資數量、融資間隔時間等不做硬性要求,交由企業自主決定。但是,監管層面會根據中關村試點經驗歸納審核要點和內部審核標準,重點關注增資價格的公允性、擬收購資產的價格合理性,是否新增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增資對象是否符合合格投資者要求等。
機會
轉板機制需完善或成PE新戰場
新三板擴容,對于PE來說,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場挑戰。
投資企業,靜待上市,成功退出。一直以來,PE都是通過這樣的模式來淘金,無論是在新三板市場還是IPO市場。今年,新三板擴容,給了PE另一條退出選擇,不過相對于主板市場,新三板眼下的交投實在低迷不堪,流通性較差,因此投資該市場內的項目或許并不比投資傳統PE項目更安全。好在新三板擴容后,新的交易規則隨時可能孕育而出,新的轉板制度也可能不久問世,因此對PE來說,這條新航道才剛剛起步,挑戰與機遇共存。
新挑戰新機遇
“新三板流通性很差,項目退出的難度也高,對于我們來說,其中的投資風險在沒有新的交易制度出臺之前,遠遠高于傳統PE項目,所以這不可能像投資者想象那樣,又一次暴富的機會,這與IPO有著很大區別。因此,在新三板商業模式還不成熟的時候,不會輕易做這個項目,當然,擴容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但是挑戰同時存在。”某不愿具名的PE投資經理面對新三板擴容,談出自己的看法。
的確,對于任何PE來說,他們的項目如何上市,上市后又如何退出,這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當前,PE項目可謂眾多,但是要想通過IPO來消化這些項目,恐怕不太現實,因此新三板這一新市場開辟后,他們又多了一條“退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對于PE的運作模式,他們一般會與券商進行多方面合作,PE會協同券商進行聯合調研,篩選有潛質的項目,進而將自己投資的企業推薦到“新三板”掛牌。不過目前PE的資金成本很高,為了支付年化10%以上的資金成本,此前PE的做法是多投、快上、高價退出,但是現在想高價退出已經很難,因此會對新三板盈利模式產生不適應。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認為,在宏觀經濟形勢低迷、VC/PE行業持續疲軟、資本市場內外交困的背景下,新三板擴容的啟動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可投項目供PE機構選擇,另一方面也為其手中存量股權投資項目開辟了新的可靠退出渠道。因此,新三板或將成為VC/PE機構新的掘金點。
靜待交易、轉板制度出臺
“除了試點擴容開啟首個交易日,首批掛牌企業在本周零成交,交易不活躍將是PE退出的最大難題。”上述PE投資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事實上,自新三板啟動以來,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市場參與主體逐年增加,然而由于新三板市場規模較小,交易活躍程度較低,2011年全年成交金額僅為5.6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一直以來,新三板成交平淡主要是由于市場范圍、投資者受限以及交易制度缺陷等原因。市場范圍方面,之前新三板只在中關村科技園區試點,未擴大到全國范圍,市場規模有限;投資者方面,新三板只能由機構投資者和原始自然人股東參與,市場資金量和流動性受到較大限制;交易制度方面,新三板交易采用委托報價的方式,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只提供信息發布,不撮合成交,加之3萬股最小交易單位的限制,都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活躍程度。
另一方面,ChinaVenture投中集團也指出,由于目前國內類似股權交易市場的成交量仍屬較低水平,未來新三板的流動性提供和價值發現能力能否超過公開股票市場,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VC/PE機構應更謹慎地評估手中新三板投資或退出項目,不要把其當作又一個像創業板一樣的暴富機會。
在新的交易制度、轉板制度出臺以前,盡管企業擴容,但是他們的股份轉讓其實并未真正的運作起來,只有交投活躍,新三板的收益才會體現,才會提高。因此,新三板擴容開啟后,PE這道新航線才剛剛起步。
推薦閱讀
做空香櫞與李開復為首的中國企業家之間的戰爭仍在升級。日前,香櫞研究發布律師函,要求李開復及聯名的六十二名中國企業家道歉并收回所有不實指控。創新工廠CEO李開復在微博回應稱,香櫞應先回應作假問題。 律師函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三板擴容開局平淡 欲掘金尚待規則完善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15/8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