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行業的四大轉變
全球投行市場發生巨大變化。世界上頂級的15家投行包括雷曼等在內的4家投行已經消失,與歐美傳統投行領域正在經歷的巨大沖擊不同,一些新興銀行(投行)在國際市場上的角色日益重要,包括富國銀行、匯豐、野村證券的發展都很不錯。
國際投行市場集中度正在不斷下降。5年前,全球頂級的5家投行幾乎壟斷了全球投行市場的一半左右,但現在這個比例已經下降到了30%左右,這也反映了國際投行市場上去中心化和多樣化的趨勢。
中國投行業在亞洲市場上不斷崛起,金融危機之前,中國投行在亞洲市場所占的份額為4%,而現在這個份額已經增加到17%,而且這個份額仍然在增加。
跨區并購市場正在擴大,尤其是在科技領域,規模已經增長了2倍。
另外,Jeffrey Urwin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歐美投行業務目前遭遇的困境是跟大環境相關的,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歐美投行將迎來復蘇,而中國投行業出海并購或者擴張也是一種必然趨勢,是一個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事實,中國投行業的持續發展是傳統歐美投行的強大競爭對手,在當前這種背景下來看尤其如此。我認為,在10年之內,在全球15家頂級投行中肯定有中國的一席之地。
金融業具有IT屬性
如何盡快擺脫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應該從技術創新領域切入。中國銀行業是后起之秀,總共才有30年的歷史,在當前整個全球金融業面臨洗禮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既面臨著挑戰也有機遇,如何變挑戰為機遇,關鍵在于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對金融業的變革作用。
在零售銀行領域,互聯網給零售銀行領域帶來的變化是革命性的,以移動支付為例,目前全球范圍內移動支付每年的增長速度為40%,目前已經占到全球支付總額的2%,擁有巨大的生命力。
貸款也將逐漸實現互聯網化,通過互聯網進行處理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同時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風險控制成本。比如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馬蔚華就表示,應該確定一個科學的流程,把風險量化,把評級審批批量化、工廠化。因為小企業資本權重較低,另外這也有助于銀行在節約資本的同時,提高風險定價能力。
互聯網的云計算等技術在投行領域的運用也會給傳統的投行業務帶來挑戰。
另外,從中國金融業的現實來看,當前中國銀行正在向著綜合經營方向發展,這與國際上的監管趨勢有所不同,但這種現實也會推動中國的監管向綜合化的方向發展。
未來金融業面臨人才短缺
與Jeffrey Urwin專注于全球投行市場的發展趨勢不同,渣打銀行亞洲區CEO Bindra則在短短的時間內將當前整個金融市場面臨的四種轉變概括出來。
其一,全球范圍內對融資的需求進一步提高,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融資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西方盡管私有部門正在經歷去杠桿化,但政府等公共部門的融資需求在不斷提升。
其二,對金融業的監管不斷加強,同時越來越多的影子銀行正在不斷擴張其在金融市場上的份額。這里所指的影子銀行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從事零售銀行業務的非銀行金融零售商,而從事批發銀行業務的就是對沖基金和一些私募基金。
其三,科技對于金融的影響。當前全球有10億的移動用戶,通過移動支付進行的交易量達到1萬億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亞洲69%的人口使用移動支付,而美國只有25%的人口使用移動支付,這種支付手段的不斷普及對全球金融業產生的影響不可估量。
其四,金融危機導致公眾對金融業的信任赤字在不斷擴大,這將使得金融業在將來面臨著吸引從業精英的困境。
中國銀行業面臨發展良機
在當前歐美銀行去杠桿化持續進行、全球范圍內收縮戰線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異軍突起,在2007~2011年的5年間實現年均30%的增長,在比較了歐美傳統大行和中國本土銀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之后,廣發銀行行長利明獻認為,中國銀行業應該從以下三個角度不斷尋求新的突破點。
中國銀行業應該著力發展零售銀行和中小銀行業務,當前歐美銀行業的調整與重構給中國銀行業趕超西方同行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有利于提升國內資源的公平分配,一方面利率市場化在促進中國銀行業提供精致銀行業務方面提供了條件和時機,有助于中國銀行業開發類投行業務,但中國銀行業在開展這個業務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配合市場的發展開發相應的產品;
銀行業務和非銀行業務交叉的趨勢日益明顯,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機構的競合趨勢不可避免。
利明獻還表示,銀行不可能一直維持高利潤的增長,目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銀行自身應加強調整,走差異化、精致化的路線,更多地關注中小企業和零售客戶。
推薦閱讀
推薦 中國面臨資金短缺的行業不限于房地產、建筑、鋼鐵和重機械行業,消費品、零售、醫療保>>>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12/8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