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達晨創投來說,現在還不敢樂觀,盡管其早年投資的武大科技(430143)已于9月7日登陸“新三板”,成為“新三板”擴容的首批受益者。不過,有這樣的“成功”案例,“新三板”會不會成為疲弱市況下PE投資項目退出的又一路徑,這引發業界的廣泛關注。
投中集團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宏觀經濟形勢低迷、VC/PE行業持續疲軟、資本市場內外交困的背景下,“新三板”擴容的啟動,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可投項目供PE機構選擇,另一方面也為其手中存量股權投資項目開辟了新的可靠退出渠道,“新三板”或將成為VC/PE機構新的掘金點。
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私募界人士,均對“新三板”未來的掘金能力保持冷靜與謹慎。
PE慎對“暴富機會”
9月7日,來自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天津濱海及北京中關村園區的8家企業在京集體掛牌,登陸“新三板”市場。這標志著除中關村外,新增三家園區的“新三板”通行證正式生效,擴容也正式拉開帷幕。
市場對于“新三板”未來走向的討論隨之成為熱點,尤其是VC/PE能否借道退出。
“新三板”成立以來,由“新三板”掛牌轉板到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公司共有6家,其中,北陸藥業(300016.SZ)、世紀瑞爾(300150.SZ)給參與其中的PE機構帶來豐厚的退出回報,投資于世紀瑞爾的國投高科賬面退出回報率甚至高達74.95%。
2006年開始投資武大科技的達晨創投其投資成本不過千萬,但按武大科技掛牌首日成交價格7元/股計算,達晨創投持有的995.82萬股市值已增至近7000萬元。
武大科技是一家主要生產硅烷類和硅橡膠類產品的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子、通訊、建材、汽車、化工、輕紡、航空航天、國防工業等領域。
“7元只是一個理論價格,不是一個市場價,賣方的心理價位與實際轉讓是兩碼事。”深圳達晨創投研究發展部研究總監張玥對記者表示,真正通過“新三板”實現退出目前還是很難的。
事實上,“新三板”試點擴容的首批掛牌企業在第二個交易日就出現了零成交。張玥說,對于PE而言,“新三板”只能算是多了一個選擇,目前來講還不是很好的退出通道。
“除了擴容以外,‘新三板’從交易規則、參與門檻、以后的轉板渠道來說都沒有實質的變化,還是沿用以前的規則,掛牌公司本身融資能力低,定價也不會高,市值小、流動性差,轉板又沒有優惠,還是一樣需要IPO。”張玥說。
深圳東方賽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俊宏也表示,“在尋找新項目方面“新三板”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通道,但通過其退出,對于我們尋找的成熟項目來說,至少目前不會考慮。”
對于投資“新三板”,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董事長蔡達建認為“要謹慎待之”,退出還沒有得到市場的檢驗,“還是要等待創業板和中小板的機會。”他說。
投中集團研報也指出,由于目前國內類似股權交易市場的成交量仍屬較低水平,未來“新三板”的流動性提供和價值發現能力能否超過公開股票市場,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VC/PE機構應更謹慎地評估手中“新三板”投資或退出項目,不要把其當作又一個像創業板一樣的暴富機會。
多條路總是好的
張玥同時也表示,市場往往需要一定的培育期,現在“新三板”不是很活躍,希望以后能看到它更活躍的表現,“可喜的是,PE退出的輔助手段越來越多。”
事實上,在IPO日趨艱難的大背景下,這些輔助手段正在成為PE調整退出策略的重要考慮。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此前曾指出,支撐過去PE在Pre-IPO投資中高收益的一二級市場差價將迅速縮小,私募將面臨巨大的退出及回報壓力,PE行業“洗牌”將加速,只有專業水平高、已提前調整投資、管理和退出策略的成熟機構才能更好應對大行業的調整。
投中數據顯示:8月份,中企IPO步伐放緩,整體融資規模大幅下滑,創下年內新低。共有16家中國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完成IPO,合計融資73.4億元,環比下降68.6%,同比下降73%。其中,8家VC/PE投資項目上市,24家投資機構共實現28筆退出,帶來賬面退出回報35.1億元,平均賬面回報率為2.35倍。
而隨著證監會一系列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A股IPO平均發行市盈率持續回落,8月僅為25.43倍,降至自2009年7月重啟IPO以來單月最低水平。
主流模式受挫之下,并購退出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如今,我們在確定項目的過程中,會考慮如果不能IPO,是否有并購的可能性,如果并購,會有哪些買家會接手。”深圳一私募界人士對記者說。
但問題是,今年以來,并購形勢并不樂觀,2012年初至今,除3月并購交易規模表現較為突出外,其他月度并購交易均呈現較低迷態勢。
投中數據顯示:8月中國并購市場宣布交易案例數量275起,環比增長24%,同比下降8%;披露交易金額789億元,環比下降53%,同比上升2%。
“并購退出我們還沒有。”劉俊宏說,去年9月份我們投了一個項目,如果按照并購市場退出的話,我們最起碼將獲得近4倍的回報,但是我們想把這樣的項目再延下去。
招商證券投資銀行資本市場部董事副總經理謝文利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通過并購退出的項目僅6例,占整個行業退出項目的比例不足5%。
把女兒嫁給“高富帥”比較困難,但“賣”出去或許更容易些。歸為并購模式中的一種,二級私募股權基金似有攻城略地之勢。不過,上述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這類二級私募股權基金大部分是交易性投資,并非長期投資,如今確實有些券商、PE、基金等看到了其中的機會,瞄準的就是PE急于退出的心理。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去年,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創辦的初創公司Hunch賣給了eBay。而在這次交易的前幾年,他還將自己創辦的另一家初創公司SiteAdvisor以接近7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McAfee>>>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三板”擴容:PE新“跑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12/8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