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涂鴻川很清楚,他看中的是玉紅的眼界與思路。最初他倆曾談到對游戲行業(yè)的看法,事后涂鴻川說:“我當時心想,太有意思了,這哥們兒90%的觀點都是我們沒有聽說過的。要知道我也見過業(yè)內(nèi)很多人,玉紅就屬于Pinterest再火也不會盲目抄襲的那種人。”
做電子閱讀應用的VIVA創(chuàng)始人韓穎是個敢于不破不立的創(chuàng)業(yè)者。涂鴻川得知他曾經(jīng)與田溯寧一起創(chuàng)辦亞信科技與網(wǎng)通,如今卻踏踏實實從零做起之后很佩服:“從運營商老總,變成一個左手iPhone、右手安卓、架著iPad的老頑童,你能感受到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憧憬與想法。”
360是高原資本的第一個項目。涂鴻川認為,周鴻這個人就更不用多說,他身上的特點很鮮明:“他絕不屈從。后來我也發(fā)現(xiàn),很多我們投資的創(chuàng)始人都有一股敢于顛覆、不跟風的氣,這就是骨氣吧。我們尋找的就是這類人。”
“川式”風格
涂鴻川喜歡創(chuàng)業(yè)者管他叫“川”。7年時間,他陪伴高原資本在中國成長。可以說,這家投資公司帶著很強的“川式”風格。
他做投資已有17年了,而且投過全球各地的項目,借用他的形容,“工作就像流浪”。1995年他加入集富亞洲,在中國華南地區(qū)做投資。那時他的領域是“海外與高科技投資”(中國屬于該公司的海外市場),秉承著“TMT行業(yè)全球通”的理念,各地的高科技公司都會關注,在中國、日本、東南亞、美國等地都居住過,還在美國主導了一個新基金的投資。
2008年,葉冠泰離開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來到高原資本,這家公司開始進入一個有趣的階段:兩位合伙人經(jīng)常要密切合作,共同商量(當然也沒有其他人可提供參考),彼此會換著項目去看。目前投資的公司中有4家是兩人共同擔任董事。
兩人性格截然不同:川喜歡拎個皮包到處跑,大學時學的是市場營銷,性格陽光;葉冠泰是技術出身,被涂鴻川稱作典型的“理工科男”,理性謹慎,文質(zhì)彬彬,擁有兩項美國半導體處理技術專利,管理過芯片生產(chǎn)線。那次趣游去拜訪硅谷,葉冠泰與涂鴻川全程陪伴兼做司機,加上趣游CTO、CFO與玉紅共五人,一路聊得不亦樂乎。“明顯感覺到冠泰的性格和川很不一樣。他經(jīng)常很體貼地問大家要不要吃這個、嘗嘗那個,特別細心。”玉紅說。
“我覺得一家投資機構最大的風險是合伙人之間的關系,是否有同樣的理念,這要靠時間去融合。”涂鴻川總結(jié),“我和冠泰的性格可以說是接近于180度的不同,但是我們有共同點,對一些東西都會表示認可,而且我們之間的溝通其實成本非常低的,在做決策的時候會有一個中間看法。”
“基金也有企業(yè)文化,就像投資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樣,我比較喜歡的情況是,CEO的左手、右手合伙人與他的性格是不同的。有些公司是做技術的看不起做銷售的,這就影響發(fā)展了。我們必須學會接納別人的性格、別人的思想。”
從人數(shù)多、崗位復雜的大投資基金角度來看,會很奇怪這兩人是怎么支撐起一家投資公司的大部分工作的。他們兩人通常是一個項目跟到底,盡職調(diào)查、財報分析、律師合同、法務等。“其實人海戰(zhàn)術更像是PE的做法,因為那些項目巨大,需要做很多分析。我看到不少的VC也有龐大的軍隊,覺得也不錯,但是做早期的話風險特別高,如果合伙人不是自己親力親為,風險會更高。”
有一次,一家著名基金合伙人找他聊天。對方同時擔任16家公司的董事,涂鴻川和他開玩笑說,要不我們玩?zhèn)游戲,把16家公司的名字寫上,你來分別把那些CEO的名字一一匹配!“我自己最驕傲的是,可以隨時直接接到投資公司CEO甚至副總的電話。有很多公司被投資之后,第一次見到的是合伙人,第二次開始,就只能見到投資經(jīng)理了。高原資本包括美國總部來說都是合伙人數(shù)量較多的,很多人之前都是創(chuàng)業(yè)者。”
還有其他朋友向他炫耀,自己投資的公司很多,一年有3個IPO。“那算啥,360一個退出就比他們3個IPO所掙來的錢要多很多倍!”
他也曾為無法進入一些投資權威機構排行榜而困惑,不過很快就釋然了:“像我們這樣的打法,永遠進不了排行榜。那是他們的標準。在中國,多數(shù)人會認為投得多才是實力。我們的打法基本上跟硅谷的打法吻合。在硅谷,好的VC不會說我投了多少個公司,而是靠回報,以及你和創(chuàng)業(yè)者之間的關系。”
不過,近幾年,美元基金在中國的行事風格在不斷轉(zhuǎn)變,高原資本在中國的打法卻盡量保持不變,這讓美國總部很欣賞,認為這是一種美式風格與中國市場的結(jié)合。他們甚至反過來借鑒“川式”做法。
“這幾年很多VC突然就去做PE,然后又天使,然后又跨領域,又做人民幣基金,有可能最后也不知道在干嘛。而我們保持著基本核心的東西沒有改變,有疑惑的時候,會知道是執(zhí)行出了問題而不是戰(zhàn)略。我們一直在回顧案例。TMT領域基本上我們都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如果突然做農(nóng)業(yè),我真的不明白這個產(chǎn)業(yè)鏈是怎么樣的,這個公司到底是怎么樣的,這些人到底是誰。”涂鴻川說,“但如果你的戰(zhàn)略一直在不斷地波動、在改的話,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回頭看。”
從360得到的
每家基金都有最經(jīng)典的投資案例。奇虎360之前,周鴻創(chuàng)辦的3721拿到過集富亞洲的投資,涂鴻川與他早就相識。投資時高原資本還沒有辦公室。在奇虎360成立一周年的時候,高原資本投資1750萬美元成了最大的投資方,約占總投資額的70%,IPO前持股17.69%,IPO后稀釋為15.94%。
涂鴻川記得奇虎360是如何將奇酷、社區(qū)搜索等四五個業(yè)務一一砍掉的,也記得“3Q大戰(zhàn)”的過程。但他最難忘的是從收費到免費的那次決定。在高原資本投資的時候,360的年收入在1000萬以上。在多次交流中,周鴻表示收費是不會長久的,因為殺毒這件事的成本很低,產(chǎn)品也沒有太多創(chuàng)新,本質(zhì)上還是倒買倒賣,只不過是每個月“嚇唬用戶”一次。周鴻對涂鴻川說,做免費,我們不會吃虧。
接著在董事會上他宣布,從下個季度開始,收入變?yōu)榱恪F渌碌姆磻旨ち遥有與周鴻當場對峙的。而涂鴻川一直表示支持:“那個決定就相當于一刀,一刀砍下去360的整個定位都不同了,別人也不敢短期做免費。現(xiàn)在想來,它太重要了。”
奇虎360赴美上市,涂鴻川與奇虎360團隊站在一起,那張照片也被掛在高原資本會議室的門口處,而周鴻對高原資本的褒獎也放在高原資本網(wǎng)站首頁。涂鴻川認為自己是“唯一沒有跟周鴻吵架的人”:“我覺得投資360最大的收獲是與周鴻成為哥們兒,雖然他這個人比較愛吵架。有很多決定,不需要和他交流,我就能理解他的想法。”
推薦閱讀
按照財政部發(fā)布的通知,共計300億元儲蓄國債(電子式)將于今日發(fā)售。對于近日有部分電視和網(wǎng)絡媒體發(fā)布消息稱,9月10日起儲蓄國債可以通過網(wǎng)上銀行銷售,財政部日前發(fā)布辟謠聲明稱,相關報道不實,儲蓄國債銷售當前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高原資本的投資哲學:不追求數(shù)量 追求回報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10/8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