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堅信“孵化+投資”的商業模式是成立的,只不過需要在操作中平衡兩者間的比例。當理順了孵化業務的思路后,孵化大量外部進入的“種子”,就需要更多的風險投資在天使投資之后跟進。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李開復正享受著一生中時間最短缺的辰光。這位“創業老兵”目前每天大量的時間都投向他一手打造的創新工場。在他的眼中,重要的是創新工場正在從“大孵化、小投資”的模式向投資領跑轉變,而這也是他經過摸索后調整自己“帶學生”方式的最重要舉措。
模式轉向投資領跑
2012年8月7日,李開復發微博公開表態:“歡迎已經有天使投資的團隊接洽我們,由我們提供下輪投資和服務。”這條微博也間接承認了創新工場第二支美元基金已募集近1.5億美元的傳聞。此外,來自SEC最新披露的文件也顯示,一支名為“Innovation Works Development Fund II,L.P。”的基金,截至7月20日已完成募資1.48億美元,而這支基金與創新工場的第一支美元基金系列名稱如出一轍。
在微博中,李開復再次表示,作為“創始投資機構”,創新工場主營業務是從創業的第一天幫助創業者。“我們占小股(平均17.6%),提供含金量高的服務(如巨大的簡歷庫,產品技術體驗專家),降低創業者初期的失敗率。”這是李開復自8月3日發出微博“創新工場對占大股辟謠”后再次表明投資態度。在該微博中李開復說:“中國創業者面臨的一大陷阱就是天使投資在很早就占去大股份,讓創業者失去控制權和動力,也讓優質風投們不敢接手。多次媒體或微博曾報道創新工場占股太大,導致創業者對我們產生了誤會。現在對這個謠言予以澄清:創新工場共投50個項目,平均占股17.6%,有些已投2至3輪,所以每輪平均占股更低。”
2009年從谷歌離職的李開復創辦了創新工場,旨在幫助中國年輕人成功創業。由于李開復本身無疑就是個響亮的品牌,因此創新工場自出生伊始就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當然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對其模式的爭議。在創業的第一年,坊間對李開復充滿了種種懷疑和猜測,原因只有一個,即“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不過,經過兩年時間的積累,李開復和創新工場的步伐已明顯加快。2011年,創新工場迎來了首場“畢業季”,已審閱了超過2500個項目,投資孵化了39個項目和公司,總投資額超過2.5億元人民幣,其中9家企業已獲得外部風險投資A輪融資。
在擴張的同時,李開復也在調整他“帶學生”的方式。在2011年10月31日舉辦的“Tech Crunch Disrupt”大會上,李開復談到了創新工場的新變化,即“由以前大孵化、小投資的模式,轉變為投資領跑的發展方向”。2011年9月,創新工場宣布首支美元基金已募集完成,籌資金額高達1.8億美元。李開復在“Tech Crunch Disrupt”大會上表示,“大孵化小投資”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孵化器必須有可預見的時間,以免由于缺乏后續資金的注入而無力維持。不過,如果孵化做得好就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人愿意出錢,而更多的運營資本和管理費,反過來也能對孵化器進行擴張和增強,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良性循環。創新工場將逐漸成為一家具備較好孵化功能的風險投資公司,以滿足孵化創業型小公司以及投資有經驗的優秀企業家創業項目的雙重要求。
器模式,不是簡單的場地提供,還需要同時配備很多要素,包括有經驗的人、專業培訓、招募優秀人才、對孵化企業進行前期文化和架構建設,對趨勢前沿有好的把控等要素,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降低創業失敗概率。“很多孵化器僅僅是當房地產來運行,價值有限。我們現在都避免用孵化器這個詞。所做的是創始投資機構的概念,和風險投資也不同。創新工場在創業者創業第一天,就投資企業,并且賦予其巨大的附加值,讓創業者能用更短時間做出產品,降低失敗概率。”李開復說。
增值服務是核心
在李開復看來,創新工場能夠成功吸引并孵化眾多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增值服務。李開復表示,創業者為什么要拿創新工場的錢,第一個原因是招聘,創新工場是一個超級獵頭的角色,可以幫創業者打造剛開始時5到10人的創業團隊,而這決定了創業的成功概率。第二個原因是優化商業計劃。無論是運行、產品可行性還是市場開拓,創新工場都有適合且有經驗的人。第三個原因是利用品牌、人脈和名聲增加項目成功率以及文化和環境打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創新工場還有很多創業教練,俞敏洪、楊致遠等‘大腕’都會來和團隊交流,加上一些專業領域的教練也會給團隊很多針對性的建議,這是一般風投做不到的。”李開復表示。
“常聽到‘我10年前就看好平板電腦’、‘我15年前就看到社交網絡’、‘我20年前就在研究搜索引擎’的‘扼腕嘆息’,其實在高科技領域,贏家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的高效執行者,不是那些死在沙灘上的‘先驅’,更不是那些紙上談兵的‘預言家’。”李開復認為,如果沒有創新工場,很多創業者可能無法及時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而是將一半的時間消耗在非產品事務上,創新工場的價值就在于幫助創業者省卻那一半的時間。“我們幫創業者少走很多彎路,更快把產品做出來,同時幫創業者做更好的領導者,而不是成為溫室花朵,出去以后無法自然生長。”
在談及創新工場的未來發展時,李開復推薦了一本名為《精益創業》(Lean Startup)的書,該書將互聯網比為試驗場,創業者可快速拋出一個產品在互聯網上,然后根據用戶反饋來改進。換一個角度而言,投資互聯網項目的創新工場作為一個投資行業新模式創業者,多少也具有這樣“試驗”試錯與快速改進的色彩。只不過,這個“試驗”的花費不是一般的創業者在金錢和經驗、能力上能夠實施的。那么,李開復富有野心的模式試驗前途如何,或許將成為中國互聯網創業潮中最值得期待的話題之一。
推薦閱讀
繼“三馬”聯盟之后,互聯網金融概念迅速走紅。擁有數億用戶的互聯網巨頭在金融領域的頻頻動作瞬間引爆互聯網金融概念。與上述直接推出金融產品的公司不同,融360是一家致力于解決金融體系中信息透明、信息對稱、推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新工場:向投資領跑模式轉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10/8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