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也面臨復雜的經濟轉型難題。在新的階段,如何加快金融發展,提高金融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是中國所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推進我國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而新金融正是金融創新的結果。目前,中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等間接融資方式仍是我國企業獲得資金的主要來源,而通過直接融資方式獲取資金的企業較少;特別地,能解決我國絕大多數就業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只有通過加快金融創新,發展新金融,才能提高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才能解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制約。因此,我國發展新金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同時,目前我國新金融的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歷史時期,為新金融發展準備了條件。一是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對新金融發展的需要日益增加,主要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進程日益深化,對差異化的金融服務產生了巨大需求;二是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擴大;三是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正在加速深化,金融產品定價和市場風險管理成為企業和家庭普遍的需求;四是資本市場已經發育到一定水平,為正常合理的金融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業有著嚴格的監管,相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國金融業處于受壓抑的狀態。當西方國家都需要糾正金融的過度創新時,我國需要的則是加強金融創新,加快新金融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金融的功能,服務實體經濟。
“新金融”的內涵與特征
新金融是金融領域正在生長、發育的新業態、新機構以及傳統金融業務創新等的統稱。它伴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而產生和發展,具有鮮明的現代化特征。新金融的內涵有:新金融的靈魂是金融創新,創新不僅成為金融競爭的新焦點,而且是新金融時代發展的唯一原動力;新金融是知識金融,金融業的知識含量愈來愈高,金融業的競爭力,不僅取決于金融企業投入的人、財、物等有形資產和物質資源,而且取決于金融企業研究開發并以快捷的方式將研究成果融入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的能力;新金融是科技金融,一方面用高科技改造傳統金融業,改變傳統的業務處理手段和程序,另一方面,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必須借助金融市場的力量;網絡將是未來金融的主要載體,網絡金融將是未來“新金融”的主要模式;新金融是全球金融,信息電子化的發展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強勁動力和技術支持,金融全球化能夠促使資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和重新配置,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影響。
從整體上看,新金融是以資本市場為核心、一體化市場為載體、混業經營為方式、電子網絡為手段、金融工程為技術的現代金融體制,它具有資源證券化、運行市場化、市場一體化、經營混業化、手段信息化、技術工程化的特征。
“新金融”作用于實體經濟的機理
一個好的金融體系可以減少信息與交易成本,進而影響儲蓄率、投資決策、技術創新和長期經濟增長率。金融體系各個功能發揮的質量,與經濟增長有強烈的聯系。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金融業的結構也隨之不同,發揮的主要功能也不同。因此從功能角度衡量新金融,而非傳統的機構或結構角度,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金融在經濟中的地位,揭示發展新金融的意義和本質。金融體系主要有五個基本功能:動員儲蓄;資本配置;風險管理;公司治理;便利交換。實際上,金融創新產生新金融,從而使金融體系的功能更加全面,而金融體系的每一種功能都可以通過促進資本積累和技術創新,從而影響經濟增長及其增長方式。
新金融推動經濟增長的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新金融通過金融業務創新、金融市場創新、金融機構創新等,降低交易成本與信息成本,提高收益,使得更高比例的儲蓄轉化為投資。第二,通過發展新金融來提供不同的風險項目組合,減少流動性風險和個體風險,獲得更穩定滿意的回報率,將加速資本的形成,資本的高度發育和高效率使得投資者在利益的驅動下把儲蓄投向資本市場。第三,金融創新通過金融體系的風險管理功能、信息揭示功能、公司治理功能、動員儲蓄功能和便利交換功能,直接促進經濟增長。第四,新金融發展還通過金融競爭的加劇,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并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地位,特別是非銀行機構的地位,從而促進金融資源的配置多元化,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并最終推動經濟增長。
“新金融”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從新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情況分類,我國新金融可以分為基礎類新金融和應用類新金融。
基礎類新金融主要有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債券、基金、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等八大類新金融。
銀行類新金融方面,在銀行貸款模式創新上,一是小微企業的市場空間巨大,商貸通成為行業標桿;二是貿易鏈融資以預付款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融資等為主要融資方式,對傳統流動資金貸款進行升級和細化;三是對新興行業例如文化產業和科技產業進行了融資方式的創新。在銀行業務模式創新上,一是銀行理財的規模快速增長;二是同業業務如雨后春筍,票據業務發展迅速;三是通過銀信合作和銀證合作,以及資產證券化進行表外業務創新;四是對外幣和跨境業務進行創新,境內外匯率差額和利率差額較大時,跨境結算和內保外貸業務也大規模發展。
證券類新金融方面,在經紀業務上,放開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范圍和現金管理業務;自營業務上,擴大券商自營的投資范圍;投行業務上,首批20家券商獲得中小微企業私募債試點資格,新三板擴容腳步再次加快;資產管理業務上,放開了投資范圍;融資業務上,允許證券公司通過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回購、約定購回證券交易來實現資本收益。
保險類新金融方面,資產端放開投資渠道,例如允許保險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拓寬保險資產管理范圍等;負債端主要是推進稅延養老保險。
信托類新金融方面,產品創新主要是推出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實現信托產權交易和發展資產證券化信托;外部制約主要是發展和完善信托登記制度、稅收制度、監管和對信托行業經營的法律等;發展趨勢是基金化趨勢將成為主流,產業基金型基礎設施信托是信托業
未來業務創新的一個重要領域。
債券類新金融方面,我國高收益債(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工作已啟動,但私募債流動性較差,加上程序復雜、規模受限等,將降低公募基金投資私募債的熱情。我國私募債的發展方向主要在于大規模發行。
推薦閱讀
最了解民生銀行的除了其員工之外,可能就是巨人網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玉柱了。史玉柱曾對《華夏時報》總編私下表示,當初,他很后悔賣掉民生銀行股份。之后,他幾乎將所有的資金用于購買民生銀行的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金融”發展的趨勢與策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08/8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