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市之中從來不乏明星股,近期上市的新股就表現出了罕有的抗跌能力。特別是8月以來,IPO的步伐明顯放緩,就曾引發了市場各方的廣泛關注,并被認為是新股逆市走強的一大推動力。而面對昨日(9月7日)大盤的罕見反彈,一些投資者也開始擔憂,如果大盤繼續強勢,IPO會不會再次提速,成為A股上行道路上的一塊大石。
新股“抗跌”引關注
在突然斷檔一周之后,A股市場在本周迎來了百洋股份 (002696,收盤價27.25元)等四只新股,雖然被冠以 “中國醬鹵肉制品領域第一股”的煌上煌(002695,收盤價27.85元)在上市首日尷尬破發,但是其他三只新股依舊穩穩站在發行價之上。而對于這樣的表現,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新股走勢依舊強于預期,在8月24日新華龍(603399,收盤價14.48元)獻上自己漂亮的“A股首秀”之后,新股上市便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空窗期”,然而在這一周多時間內,市場并不平靜。上證指數持續下跌,中小板、創業板個股也在原始股解禁的陰霾下遭受重挫,而作為市場信心的 “風向標”,新股走勢的回落其實也在各方的預料之中。
“以前大盤跌到現在這個位置,新股早就出現大面積破發了,但是目前新股破發還是個別現象”。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8月以來累計有19只新股上市,包括煌上煌在內,僅有3只出現首日破發,其他新股上市首日大多都有不錯的表現,儼然成為了弱市當中的一抹亮色。一拖股份(601038,收盤價8.33元)、龍宇燃油(603003,收盤價13.09元)等五只新股首日漲幅均超過了50%,其中隆鑫通用(603766,收盤價9.37元)漲幅甚至達到驚人的103%。湊巧的是,截至昨日收盤,8月以來上市新股中股價尚處破發境地的新股數量也恰恰為3只,這就說明不少新股在上市首日大漲之后,股價并未出現大幅回落。
需要指出的是,在8月以來,大盤幾乎是處于單邊下跌的過程中,而在2009年7月本輪IPO重啟以來,大盤從未跌到如此低位,前期最低也就是在今年1月觸及2132.63點。
根據記者的統計,就是在市場極度低迷的去年12月下旬到今年1月中旬之間,累計有18只新股上市,其中多達10只在登陸A股首日就宣告破發,其中首日跌幅在10%以上的就有6只,1月6日上市的加加食品(002650,收盤價21.48元)的首日跌幅更是達到了令人瞠目的26.33%,股價較發行價幾乎是打了7.5折,令中簽者大呼受傷。
與過去相比,目前的大盤點位更低,市場氛圍也更加低迷,但是8月以來上市的新股卻表現出了不同以往的強勢,“抗跌”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機構眼中的“香饃饃”
在不少新股的上市公告書中,都會有這樣一段風險提示:“相關統計顯示,2009年至2011年,日均持有市值1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在滬市新股上市10個交易日內買入的,虧損賬戶數過半,尤其是在上市首日因盤中價格漲幅過大被臨時停牌的新股交易中,股價大幅拉升階段追高買入的,虧損賬戶數超過90%。”
毫無疑問,在上市首日介入新股無疑要面臨巨大的風險,但是近段時間以來機構首日買入的激情卻顯得尤為高漲。比如上市首日表現平平的紅旗連鎖 (002697,收盤價20.69元)和尷尬破發的煌上煌,卻成為了部分機構資金眼中的“香饃饃”。而機構對于紅旗連鎖則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買一和買三的位置均是機構席位,而且買一位置買入金額高達4717.15萬元,甚至還高于賣一席位2417.59萬元的賣出力度。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IPO新政實施后上市的近70只新股,上市首日都不同程度遭到機構的拋售,但也有20多只新股受到了機構資金“真金白銀”的青睞。與紅旗連鎖和煌上煌類似的,上市首日就獲得機構青睞的還有華燦光電(300323,收盤價14.44元)、碩貝德(300322,收盤價21.12元)、兆日科技(300333,收盤價26.77元)、美亞光電(002690,收盤價21.02元)、太空板業(300344,收盤價15.11元)等新股,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新股往往首日漲幅都不大,其中有部分還出現了破發。
而在9月2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機構投資者在定價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改革前新股平均初步詢價家數和配售對象家數分別為39家和65家,改革后分別為52家和95家,增加了34%和46%。這說明,在新股發行網下配售股 “三個月限售期”成為歷史之后,機構參與新股投資的熱情出現了明顯的提升。
也就是說,在新股逆市走強的背后,作為“正規軍”的機構資金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當然,新股“抗跌”能力的大漲還受另外一些因素的推動,比如近來發行的新股就“便宜”不少。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就對記者表示,現在發行的新股比過去“便宜”很多,甚至比早已上市的同類型公司更有吸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破發或股價十分接近發行價的個股,所蘊含的投資機會就慢慢體現出來,特別是一些沒有如愿獲配的機構,在上市后選擇買入也在情理之中。
反彈引發IPO提速擔憂
本周以來,一個數據引發了市場各方的普遍關注——8月以來僅有12只新股發行,全月IPO融資金額也未能超過70億元,創出了今年以來IPO單月融資額的新低(1月因春節因素無可比性)。與此同時,整個8月份證監會發審委沒有召開會議,未進行任何一家公司的上市審核。而且在7月16日之后,除了部分公司因為對中報業績進行補充披露外,沒有任何一份新的申報稿面市。
一直以來,IPO都被視為壓在A股指數上行道路上的一塊大石。不過在近段時間以來,雖然A股指數屢創新低,各方關于暫緩IPO的呼聲也越發強烈,但是新股首發之時依舊受到機構和二級市場資金的瘋搶,不足1%的超低中簽率頻頻出現。而且就是在IPO依舊繼續推出的背景下,A股市場在周五出現了強勢反彈,似乎在說明IPO融資并非是拖累A股上行的元兇。因此一些投資者擔憂,如果市場持續回暖,IPO會不會再次提速。
而對于這樣的擔憂,一位券商投行部門負責人表示,近期發審委停止審核新股,IPO申報陷入“空窗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要求擬上市公司補充披露中報業績數據,做財務報告、審計都需要時間,中報數據補充之后還要和發審委進行溝通,也需要一段時間公示,特別是現在監管層對創業板要求比較細,大家都做得比較小心,耗時比較多。另外,創業板發審委剛剛完成了換屆,對于證監會一些新的工作思路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9月8日早間消息,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菲利普·萬(Philip Wan)周五發布研究報告稱,預計新東方(NYSE:EDU)股價將在未來60天時間里上漲,從最近的下跌走勢回彈。 報告指出,最近以來新東方股價下跌的走勢令其“短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PO暫緩因素漸消 百股待發成市場心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08/8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