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領銜發起,并由61名企業高管、投資者與創業者在一份公開信上聯合簽名,指責以香櫞為代表的國外做空機構在研究報告中捏造事實。
“雖然該事件表面上是源于香櫞做空奇虎360的事件,但爆發絕非偶然,更是長久以來的積怨以及國內PE、VC等對于近一年來在美國資本市場中一直遭受信譽危機的‘中概股’名譽的一次拯救。”一位在該公開信上也簽字署名的一家創投企業高管告訴記者。
自2011年中,伴隨著渾水、香櫞等海外機構對“中概股”的做空行動,“中概股”財務問題被逐一曝光。由此,原本頗受追捧的“中概股”概念,一時成了“過街老鼠”。這不僅使已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度日維艱,也使試圖通過海外途徑上市的企業舉步難行,而這已直接損害到了想以海外上市方式退出的PE、VC們的利益。
事實上,不僅是美國市場,國內資本市場IPO也已在放緩,香港IPO同樣低迷。
據清科數據庫統計,2012年8月共有15家中國企業完成IPO,合計融資約11.50億美元;而在清科研究中心關注的十三個境外市場中,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月度中國企業境外IPO個數為零的情況。與7月相比,IPO數量和融資額均有所大幅下降,其中上市數量環比下降51.6%,融資金額環比下降69.1%,與去年同期相比,8月份上市個數同比下降44.4%,融資規模同比下降幅度較大,達到72.9%,
內擾外困之下,PE行業的冬天似乎正在到來。
“李開復”們的“原始動機”
“李開復真正的動機并非因為奇虎被做空,而在于為拯救‘中概股’的名譽而發起的反抗。”上述簽名者向記者表示,“這么做也并非李出于義務或是責任,‘中概股’名譽直接關系到‘李開復’們自身利益的問題。”
創新工場作為VC、PE的投資標的大多是互聯網、電子商務等行業,而且主要的退出機制依然是IPO退出以及被并購重組。
“無論是IPO還是并購退出,這類企業的退出主要還是在海外市場。”北京一家私募互聯網行業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這類企業特點是輕資產、高風險,短期內很難達到盈利要求,這使其很難在國內上市。
這種情況下,“中概股”的信譽危機,就等于阻斷了該類PE、VC退出的主要路徑,使得以此類企業為投資標的VC、PE處境尷尬。
“中概股的確有存在作假的問題,但不能以偏概全,加之海外做空機構的蓄意做空,如果國內PE們不想對策,‘中概股’信譽很難再次受到認可。”上述簽字人士坦言。在香櫞等做空機構的繼續刻意做空之下,“中概股”的名譽不但未在近一年多時間內有所恢復,反而愈加下滑。
“反擊的時機非常重要,如何打贏這一場反擊之戰,對于恢復中概股的名譽也是非常關鍵的。”上述簽字人士坦言。
實際上,受困于“中概股”信譽危機,而使得PE退出無門的企業不在少數。但其對抗此困境的方式也花樣百出。
除了李開復領銜之下眾人集結力量直接抗衡外,一些公司則選擇“曲線救國”的方針,京東商城發起的鬧得沸沸揚揚的價格之戰,便是這種“曲線”以求IPO的典型。
許多人士至今依然好奇,對于京東商城董事長劉強東的種種“奇吆怪喝”,其PE投資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表態支持抑或反對。
“京東商城掀起價格戰也是為了上市,投資人就算明知道其中有些許問題,但為了上市后利益,皆噤言而任其為之。”曾參與過京東商城IPO投行項目的一位內部人士斯時向記者透露。
對京東而言,由于其經營模式和財務特性,美國無疑是其上市的最佳地點。
但同樣緣于2011年時中概股爆發的財務丑聞,促使美國SEC對中企IPO的審查更加嚴格,也讓機構投資者對中概股敬而遠之。
“急需融資的京東,如果選擇在美IPO的話,必須要‘講’一個易于讓美國投資者易懂且認可的故事。”上述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尤其是在“中概股”信任危機下,如何講好這個故事并讓之信服特別重要。
一位接近于京東商城的知情人士也向記者證實,京東IPO準備將以“中國的亞馬遜”為營銷概念。而價格戰對京東IPO而言,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好故事的素材。
PE過冬
而在退出渠道受阻以及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國內不少PE已面臨窘境。
“是否有機構愿意替PE的LP做類似于投行中介的業務。”8月底,滬上一家私募機構人士向記者致電打探,其向記者表示,其LP欲退PE希望找到接盤方。
“PE不想因該LP退出影響投資,希望能通過中介找到合適的接盤方,但如何接盤如何估價,則希望有類似于專業投行團隊進行整體解決方案。”該私募人士說。
其補充稱,行業冬天到了,之后將有更多LP與GP之間的矛盾浮現,而其中有類似做LP資產并購重組的類投行顧問公司或將有市場機會。
“許多LP做的實業方面因為受整體宏觀經濟下滑的影響,其自身的資金需求也趨緊,則其抽身PE的動力就更為強烈。”一位接近于九鼎投資的知情人士表示。
而即便是那些投資企業已上市的PE,其回報也已大不如前。
清科數據顯示,8月,深圳創業板的平均發行市盈率跌破30倍,是近一年來的最低值,創業板投資者回歸理性已成必然趨勢。
9月5日,紅旗連鎖(002687.SZ)掛牌上市,發行價格定為18.76元。有媒體報道稱,投資其中的九鼎投資兩年半賬面回報87%。
但對此,一位同投資該公司的PE機構人士在其微薄上撰文表示。“某項目,與某大PE同投,近日將掛牌。內部復盤,結論是價格太高,賺名不賺錢,需檢討投資策略。轉身上網,驚見某行業知名媒體撰文稱該大PE投該項目收益頗豐云云。”
據記者了解,該文中的項目即為紅旗連鎖,而該大型PE即為九鼎投資。同樣的投資項目,為何一家內部要“檢討”投資策略,而另一家卻放言收益頗豐?
招股書顯示,商契九鼎、夏啟九鼎、龍泰九鼎、立德九鼎以1.5億元認繳公司合計10%注冊資本。九鼎介紹,當時的增資以2009年凈利潤為基礎,以每份出資額246元的價格進行增資,整體變更后的增資價格折10 元/股。媒體報道稱,最終九鼎以12.5倍市盈率進入,而2010年同期項目普遍8倍左右。
由此計算,九鼎的投資收益率并不高。
“九鼎投資路線和傳統PE所走路線不同,其大規模投資,追求高收益,其對賭的便是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一位接近于九鼎投資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其最大的風險在于經濟局勢的轉低而造成其資金鏈的斷裂。”
推薦閱讀
創新工場首個孵化的“畢業”企業——點心最近正在經歷轉型的陣痛,這家移動互聯網創業界的明星企業從去年年底開始縮減公司規模,并加速轉型。 為此,點心在之前一段時間已經開始縮減規模。 創新工場上海辦公室的人力>>>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07/8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