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347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2012年中報已全部披露完畢。統計數據顯示,報告期內,347家創業板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合計為837.07億元,平均增長率為20.72%。213家創業板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同比正增長,占比61.38%。但虧損公司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
10公司利潤增長翻倍
創業板中報顯示,213家創業板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凈利同比正增長,占比61.38%。凈利增長率在100%以上的有10家,分別是湯臣倍健、藍色光標、鴻特精密、紅日藥業、寶通帶業、永清環保、舒泰神、新寧物流、南都電源和吉艾科技。其中,吉艾科技增長率最高,在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1537.04萬元,同比增長率為212.79%;其次是南都電源,增長率為200.78%。
永竹投資投資顧問郭施亮表示,從凈利潤呈增長態勢的行業分析,醫藥、信息、電子、化工等行業部分上市公司凈利增長較明顯。醫藥行業屬弱周期性行業,經濟下行對其影響不大。此外,7月醫藥產業完成產值1493.4億元,同比增長20.2%,顯示醫藥產業增速持續回升。另外,新能源和信息行業也屬中期凈利潤增長較明顯的行業,究其原因,受政策持續扶持影響較大。
虧損公司同比增7家
此次中報最令人關注的是虧損公司數較往年增加。去年同期,創業板僅有國聯水產、恒信移動兩家公司每股收益為負。到今年中期,則有9家虧損,分別是鼎漢技術、三五互聯、菇木真、堅瑞消防、高新興、恒信移動、天龍光電、國聯水產和向日葵。尤其是光伏行業的向日葵,每股收益從去年的0.26元陡降至-0.33元,虧損最嚴重、業績變臉最厲害。
郭施亮認為,從凈利潤呈下滑態勢的行業分析,通信、光伏等凈利潤下降幅度相對較大。而處于虧損格局的9家上市公司中,光伏行業成重災區。首先,中國對光伏產品無剛性需求,產品過度依賴出口,而“雙反”導致成本增加及客戶流失;其次,中國光伏發展太快,行業內部發展失衡,惡性競爭非常嚴重。可以認為,未來光伏行業仍面臨“量減利減”的尷尬境地。
業績變臉傷不起
上市前,公司業績靚麗,上市后業績慘不忍睹。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134家業績下滑的公司中,凈利潤下降幅度在50%-100%的有21家,而去年同期僅有6家。
翻閱歷年中報發現,創業板中期業績虧損的公司數從2010年的1家到2011年的2家再到2012年的9家,再加上今年中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的百余家公司,“上市即變臉”的現象在創業板正在發生從點到面的變化。8月23日,珈偉股份公布了其2012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同比下降54.63%;實現凈利潤334.91萬元,同比下降94.21%。這一業績在今年上半年新上市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中下降幅度最大,珈偉股份成為“當之無愧”的新股業績“變臉王”。
CCTV證券頻道首席策略評論員兼總制片人許一力表示,引起創業板企業業績變臉的原因需從三個方面分析:從宏觀來看,主要受歐債危機影響,國內經濟壓力所構成的宏觀經濟環境不樂觀,國內財政貨幣政策偏審慎;受此影響比較嚴重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外單依存度比較高的公司,比如當之無愧的新股業績“變臉王”珈偉股份。從微觀層面來看,由于行業性的供求狀況調整和變化帶來的訂單較少,業績慘淡,以及由此帶來的庫存高企,財務費用驟增等;受此影響比較嚴重的公司主要集中于一些強周期行業和投資依賴癥的公司,光伏產業、鐵路行業、鋼鐵行業等成為經濟危機背景下創業板公司業績變臉的重災區。從公司角度看,由于部分公司在渠道構建、市場拓展等特殊成長時期,財務指標惡化等問題導致業績變臉。此外,創業板上市公司還普遍存在過度包裝、欺詐上市而造成的高市盈率、大量超募資金引起的盲目投資等問題。
推薦閱讀
一款名為“初見—吃喝玩樂”的本地消費類應用近日先后登陸ios和Android平臺。記者昨天從7天連鎖酒店(簡稱7天)證實,7天原CEO鄭南雁是“初見”的CEO。 記者獲悉,初見公司已獲得A輪千萬美元融資,主營業務為移動互聯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業板虧損公司數量增加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03/83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