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規模成犄角 互聯網企業“逆襲”
IT時報記者 尤歆飛
本期嘉賓
付 亮 電信業資深分析師
楊培芳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
日前,三大運營商先后發布了2012上半年報。相對于疲軟的中國經濟形勢,運營商都有較為可觀的收入增幅,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有兩位數的增幅,中國移動的營收也比去年同期增長6.6%。然而在光鮮數據的背后,卻掩藏著凈利潤的滯漲和收支不均的隱患。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格局和互聯網企業新勢力的興起,運營商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用戶規模增長 利潤卻受阻滯
從財報數據看,雖然三大運營商營收數據樂觀,但是利潤率卻喜憂參半。中國移動股東應占利潤達622億元,比去年同期僅增長1.5%,這其中,公司對TD的補貼還沒有列入上市公司,中國電信凈利潤下降了8.3%,主要是因為其對iPhone補貼采取的會計方法導致的,預付iPhone的補貼并在隨后兩年內確認收入。中國聯通凈利潤雖然增長31.9%,但這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公司折舊及攤銷大幅增長導致利潤大幅下降,用來對比的基數較低。
楊培芳表示,上半年運營商為了用戶規模尤其是移動用戶的發展,投入了大量成本,包括智能機終端補貼、打折促銷優惠等方式,犧牲了不少利潤;此外,包括聯通“隨意打”在內的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競爭秩序,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
“近兩年來,我國運營商多依靠對智能終端的大量補貼發展用戶,特別是對iPhone等明星機型的依賴性更大。然而,現在用戶規模已經上去了,今后是否還應延續這樣的發展模式?”楊培芳認為,在增量不增利的今天,運營商應該更加注重成本控制,逐步擺脫終端補貼,注重挖掘存量用戶的價值。在推廣業務、發展用戶時,避免價格戰對行業價值的損害。
對于利潤率增長較慢的情況,付亮則持有不同看法。他認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雖然凈利潤不樂觀,但是尚不足為慮。“對于兩家運營商而言,目前利潤數據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急需開拓自己的業務領域和用戶規模,譬如說3G、增值業務、互聯網業務等等,爭取到更多市場優勢。”
4G前景未明了 3G仍是主戰場
從三家運營商的財報來看,新增3G用戶數差異不大,其中聯通最多,為1751萬,移動為1587萬,電信1467萬。但是相對于龐大的用戶體量而言,移動3G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兩家。中國移動上半年新增客戶3351萬戶,其中3G客戶僅占47%;而中國聯通的這一比例則高達89%。
為了提升移動互聯時代的網絡能力和自身的持續發展動力,中國移動今年大打TD-LTE大旗,試圖在4G到來之際占據主動地位。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也深知LTE的商用步伐越來越近,留給它們的時間窗口越來越短。一旦LTE商用,它們這兩年來在3G上獲得的優勢就難以繼續,市場將進入新一輪洗牌。
不過,專家表示,現在談論4G為時尚早。付亮表示,4G牌照距離正式發放還有一段時間,TD-LTE正式商用也至少需要2~3年,目前3G仍然是運營商的主戰場。楊培芳說,國外已經出臺了“拋開2G”的時間表,在中國卻遲遲沒有時間表。龐大的2G用戶體量讓政府部門猶豫不決。“中國的3G發展尚未形成規模,直接跳躍到4G,恐怕會產生很多問題。”楊培芳說,對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來說,3G網絡建設費用巨大,至今回報甚微,這兩家運營商顯然都不愿意跨越3G到4G。
警惕“異軍突起”的互聯網企業
雖然從數據上看,運營商營收增長較大,但是和一些互聯網企業比起來,仍然小巫見大巫。上半年,騰訊收入增幅達到54.3%,百度二季度收入增幅達62.52%。不僅是發展速度,互聯網企業的利潤總額也開始將電信運營商甩在后面。今年上半年,騰訊的凈利潤達60.496億元,是中國聯通的近2倍。
“從目前來看,互聯網企業仍然在它們的領域里發展,不過隨著中國通信業的開放,未來的情況就不好說了。”楊培芳指出,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已經通過微信等產品,全面介入運營商的語音、短信等業務;在移動互聯網應用方面,互聯網企業更是展現出創新、靈活、豐富的特點,讓運營商苦苦追趕。飛信的落寞和微信的火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下,我國電信運營商已經不再是原有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所構成的小三角的競爭,而是在由電信運營商、新興互聯網運營商、走向服務的IT設備商所構成的大三角綜合信息服務中的博弈。電信運營商能否順應潮流,加強技術創新、加快企業轉型,是其在新格局中能否勝出的關鍵。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9月3日消息,美國律師事務所Law Offices of Todd M. Garber周日宣布,已代表2009年7月21日至2012年7月17日期間購買 新方 (Nasdaq: EDU )美國存托股(ADS)的個人和機構,向加州中區地方法院對新東方提起集體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讀三大運營商半年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03/8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