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張野)前天下午,看到條微博,意思是寫“創業36計”,很有意思的想法,于是順手轉之。“美人計”創業路上是絕對好用的,本身就是一個噱頭,無論吸引投資,還是各種公關,甚至是員工管理。而我最近幾個月,一直在琢磨現在的電子商務環境,乃至線下市場環境,低成本乃至零成本創業應該怎么做? 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項目?
參與寫書自然是玩笑了,沒有一堆成功案例的做背書,寫出來的東西也不會有市場。前段時間,朋友送了本《創業36條軍規》,里面的理論通俗易懂,尤其是對“人生觀”的闡述,更是擊中了創業者“性格養成”問題。好書,建議所有想創業,乃至已經在創業路上的朋友閱讀。
但,《36條軍規》的價值更多是系統性的梳理了創業路上的各種問題,教創業者學會做人做事。而讓大部分創業者停在創業門檻之外的資金問題卻并未深聊,或許本應如此,沒錢,創業的難度將無限加大。但我覺得,錢只是作為資源的一種,獲取的途徑很多,而低成本創業必須從創業者本身的性格、能力出發,走出一條獨有的路,即便失敗,至少活的精彩。
切入正題之前,帶著一點電商人的優越感,聊下電商人和傳統商人的區別。懂電商的人,轉型線下開店,不管賣什么產品,線上都可以通過渠道輔助銷售,并且不會成為負擔。線下的老板做電商,卻悲催的各種試錯,不僅線上項目舉步維艱,線下也經常受到影響。當然,越是光棍的電商人就越容易感受到這種落差,不差錢的商人做電商也不是“電商人”。
切入正題:缺錢的情況下,怎么選擇創業項目?
很多人投入電商行業的原因本就源自創業乃至創富夢,但電商人的現狀是“苦逼+操蛋”,在快速創富夢想破滅之后,哀嚎遍地。但,不可否認,除了官商以外,互聯網行業的確是空手套白狼的最佳選擇,電商更是如此。失敗者眾多無非是沒有認清自己的能力,乃至沒有正確的思維路徑。99%的項目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失敗,而容易成功的項目又有哪些屬性?
一:低成本乃至“零成本”意味著什么?
首先,你需要樹立正確的創業觀,起點不會決定終點。問自己一個問題吧:互聯網水軍等soho族算創業嗎?從某種意義上,不給別人打工然后有自己的收入渠道就是創業。而我認識的很多朋友,都是從最基礎的互聯網兼職做起,而后有的利用手里的賬號資源組團隊開起了水軍公司;有的因博客的崛起,做了名博,再發展成個人品牌;沒有錢就不去創業的人是性格使然,只有去做了,你才能把握住機會。
曾幾何時,淘寶是草根創業者最中意的地方,很多人都是從代銷別人產品做起,慢慢發展到有自己的產品,再到品牌。我們從來都不缺低成本創業的渠道,去年大熱的團購行業亦是如此,幾千元就可以起家,作為“行業旁觀者”的你或許覺得泡沫破滅,倒閉者眾,虧損者眾。但你忽略了,很大一部分人在過程中賺錢了,虧損的人當中更多的是花了少量的試錯成本,熟悉了公司運作,接觸了循規蹈矩不可能接觸到的資源人脈,這些獲取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比起還在打工的你,他們已經開始用另一種姿態看待人生,看待工作。
“零成本”創業其實不是空談,只不過是放低自己的身段,做一些以往你不屑去做,但是最切實際的事情。而低成本,零成本創業意味的是競爭將會無比激烈,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乃至運氣的要求都會很重,百不存一的結局。所以,你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你的創業之路,所追求的是什么? 金錢,名譽,還是,和別人不一樣的生活。而衡量你所獲得的價值,你的標準將決定你以后的路。
二:低成本創業需順勢但不能從流
創業者最幸福的是莫過于發現了一個新的市場,并且潛力巨大,而最悲哀的事卻是這個市場多半情況下都會吸引太多關注。不要因為一個拍腦袋的想法就去創業,哪怕看似美好。同樣一個項目,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低成本創業,從大流者必死。有人看到了市場,所以投入進去,開始飽受折磨。也有預言者看到了競爭,果斷旁觀,最后自以為聰明。其實,低成本創業,本就是選擇一個并未成熟的領域,在競爭當中找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而后成為最大的贏家。
看到了團購行業趨勢,90%的做了團購網,其中10%的人做了垂直團購網,1%的人在最開始就做了垂直。自然,不管做的哪一個,都有成功,但是成功的概率天差地別。而預言者們也做了同樣的事,看到了競爭之后,90%的人選擇不做,剩下的10%有的做了團購網站模板,有的做了后臺支持,有的做了團購導航,有的做了供貨網站,有的整合團購網資源做公關中介,玩法很多,無一例外都有成功者,而最早做其中任一模式的創業者哪怕最終失敗,也在過程中獲利。
三:怎么把大眾項目做出特色?
包括我在內,很多電商人對銷售具體產品是有執念的,我們會放棄一些“明智的選擇”,投入到競爭激烈的“賣貨陣營”。低成本創業所公認的解決方案是“細分”,是“品牌”,但電子商務做到今天,該細分的市場早已被挖掘的差不多,而品牌同質化也非常嚴重。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么做? 這幾個月,我一直在琢磨,如果是我,我應該做什么產品,過程中也有不少朋友找到我想要合作,其中做服飾品牌和保健品的比較多。
我個人對創業的價值理解不是在于金錢,而是時間成本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基于成功率的判斷,最終我還卻放棄了一些“可能成功”的項目,放棄了靠他人投資創業,選擇了現在的“零成本”項目。(不打廣告這里就不提什么項目了)這里僅拿我曾經心動的2個項目出來聊聊產品選擇的思維,以后如果有合適的條件,我也會按照這樣的思維去選擇打造一個自己的品牌。
第一個產品是移動充電寶,關注了很久,前段時間出差手機電源問題又讓我重新生出了做這一塊的念頭。這個產品的屬性是:功能性產品,重質量不重品牌,利潤足夠。所以目前雖然做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銷售很分散,市場空間也非常大。 但同樣的問題也是源自與此,這種功能性產品怎么做品牌?靠質量,靠外觀都無法形成核心的競爭力,靠低價勢必將這個不錯的項目又拉入價格戰的深淵。和甚至一家工廠聊天的過程,卻讓我看到一條不一樣的路,原因是工廠給我看的是尚未封膜包括的產品。
推薦閱讀
最近微信推出公眾平臺任何人都可以注冊開通自己的公眾賬號吸引粉絲關注,他最吸引人的功能就是可以針對這些粉絲群發微信消息,這讓草根創業者們發現了新的商機人,那些錯過了草根微博時代的人開始大量注冊類似“冷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低成本創業的思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901/8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