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勝
《電商參考》是新浪科技推出的一檔關注電商行業焦點事件、焦點企業、焦點人物的欄目,希望通過對目前電商企業發展策略、管理模式以及發展方向的深度解讀,探討電商行業現狀以及突破之路。
作為美亞娛樂董事,畢勝出席了美亞出品的電影《聽風者》內部觀影會。美亞董事局主席李國興對狀態很high的畢勝說,你不老老實實在百度呆著,跑出來做創業和投資,投資的公司好幾個都很賺錢,自己做的公司卻一直不賺錢。
“是不是說明你的投資眼光很好,但經營能力有問題?”李國興問。“你大爺的。”畢勝回答,“這證明哥們愿意接受挑戰,愿意克服這個最難的事情。”
從2008年7月樂淘網正式上線以來,似乎總是不那么順利:總有個興高采烈、滿懷希望的開頭,卻總是在數月后發現問題調整方向。
比如最開始定位做玩具B2C,創業3個月就接近盈虧平衡,畢勝卻發現中國父母寧愿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也不愿意花更多的錢買玩具,到了一個巨大的瓶頸就無法再增長。于是在樂淘上線半年之后,樂淘團隊就開始重新做調研找方向,最終于2009年轉型鞋類B2C。
讓畢勝興奮了一下的是,鞋城B2C上線一周的收入就超過玩具。當時被亞馬遜收購的鞋類垂直B2C網站Zappos正是媒體談論的焦點,他當時感覺這個方向是對的,因為第一鞋類容易標準化,倉儲物流方面會相對較輕,另外樂淘采用的代銷類模式,讓其資金和壓貨情況都會比采買制要好。
據畢勝透露,到2011年上半年,從銷售規模上樂淘做到垂直鞋類B2C的第一。但沒有太久他就打起轉型的主意,最核心原因是“不賺錢”。那段時間樂淘不斷嘗試授權的原創品牌,比如憤怒的小鳥鞋等等,最終于去年底,畢勝沒忍住對外喊了一嗓子:電子商務就是個騙局!
市場對于“電商騙局”的激烈反應大家都已感受到,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觀點讓許多投資方開始重新審視電商行業,許多投資人開始一項一項算已經投資電商公司的成本、毛利等數據,發現“真的是不賺錢”,這番言論甚至影響了一些電商公司的IPO或者融資進程。
不過畢勝要澄清的是,他所強調的“電商是騙局”理論,指的是純粹的垂直購銷類B2C網站,原來大家認為線上做電商的成本能高于線下,這恰恰是個相反的結論,電商的成本高出線下20%-30%左右。
據畢勝計算,目前垂直購銷類B2C電商公司成本=物流10%+倉儲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術4%+管理人員10%+市場推廣10%+代收手續費2%+包裝1%,算下來成本約為50%左右,而在整個電商行業,毛利能超過50%的品類非常少,在瘋狂的價格戰下,毛利就更為薄弱,平均能夠達到10%就不錯,這樣凈利就是-40%。
而就算忍著巨虧成為了行業的第一,也無法降低這些成本,等待著的依然是不賺錢的結局。
這也是畢勝決心轉型的最大動力,樂淘今年6月推出5個鞋類自主品牌,拉開了轉型自有品牌B2C的序幕。從因為“不懂”、跟隨熱潮做電商到兩次轉型,畢勝都是一副樂天派的摸樣,他的邏輯是,看到前方是死路一條,轉型就能夠更有生存的希望,為什么要不開心呢?
“電子商務是個苦生意,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要不我就死,要不我就破它的局,這是我的性格決定。”畢勝說。
畢勝口述:為什么要轉型自有品牌
垂直B2C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
轉型都第二次了,你們看我很累,其實我很hign,雖然不停在轉型,但實際上是朝一條正確的道路走,至少做玩具和做垂直代銷類的B2C都是錯的。
就拿市場成本一點來說,通常大家的市場成本是20%,能夠低于20%已經阿彌陀佛了,當你的毛利低于20%,但市場成本高于20%時,這是一個生意嗎?網購不是一個騙局,網購是一個趨勢,我所說的電商騙局,只是說純粹的垂直購銷類B2C。
不論在哪個行業,做生意不賺錢它就是一個騙局。套到購銷類的垂直B2C上,它就適用于這個道理,所以我說它是個騙局,也有人來反駁我,我們來看一下,中國電子商務從1999年開始發展,從有第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到現在為止13年了。有一家真正盈利的公司嗎?那為什么大家還反駁我呢?
有很多電商平臺是從垂直B2C轉過去的,平臺指的是什么?就是銷售規模得達到一定份上,然后才能吃掉別人不能吃的,就是要把自己變成地產商,才能甩掉以前作為一個零售商的包袱,才能賺到錢。但是平臺這個格局已經結束,未來有戲的除了淘寶和京東,剩下一家會在當當、亞馬遜、蘇寧之間產生。
平臺格局確定后剩下的B2C網站們呢?連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了。為什么?對平臺來說,論技術人家有,論倉庫人家有,論物流人家自建的,論品類人家都有,那為什么要收購你呢?
樂淘做到去年底的時候,我覺得出現很大問題。當時樂淘的財務還算好看的,就是如果大家都是殘疾人,我是腰以下截癱,很多都是脖子以下高位截癱。主要是高居不下的成本,要知道我拿互聯網廣告一向比別人低,但成本一直高居不下,而不做市場投入就沒法讓人知道自己,這是個死循環。
至于在這么明白的成本算法下,為何其他B2C還要堅持,我也想不明白,可能大家還都是想賭一把。我不談任何以前我的對手和同行,我覺得大家都挺苦的。我比較慶幸的是醒悟的比較早。
我做電商要么死要么破局
轉型會不會覺得痛苦?不會啊,我個人的樂趣就是去挑戰困難,沒困難的時候我反而不舒服,我就病了。我的團隊很愿意跟著我走,你看我們兩次轉型,我的高管離職的一個沒有,大家為的都是一個夢想,要說創業公司薪水不高,我在百度的時候也很低,后來呢?
電子商務是個苦生意,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要不我就破它的局,要不我就死,這是我的性格決定的,死了就起碼輝煌一把,這是我的想法。
自從我做自由品牌之后,我心態調的特別低特別穩。說白了我也是互聯網老兵出身,以前純互聯網玩法,玩流量我還自認為很強。但是現在做品牌,需要十幾二十年的功夫,通過互聯網做可能會快一點,但假設能成也最少需要5年的時間。
就是這么說吧,有兩條路擺在你面前,一條路一算帳必死無疑,一條路是跳出電商平臺圈,既然無法盈利,把生意留給劉強東留給馬云去做好了。就好像一個沙漠星球上,劉強東和馬云成立了兩個宇宙公司,送水這件事情被他們做完了,這時候你干嗎?提供水不就行了么。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全球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當地時間周一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Groupon凈利潤為2840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1.074億美元。>>>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17/8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