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再好,投資者有時也會落荒而逃。為什么?
本文作者吉姆·普萊斯(Jim Price)曾經多次創業,并且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澤爾-魯瑞研究院擔任特邀講師。
不久前,一對創業者向我征求新公司的建議。他們想讓我幫忙制定推廣戰略,細化商業模式,計算融資預期,并推薦融資方式。于是,我與這對搭檔聊了一個小時,希望搞清楚他們的商業理念。
結果令我很滿意。他們具備了我對創業團隊最看重的四個要素:
1、真正有創意的新商業理念;
2、產品初步成型;
3、對所在行業有獨到見解;
4、曾經歷過創業的艱辛。
為了讓我給他們當顧問,他們許諾給我很多股票和一個董事會席位。我說,我會認真考慮這些條件。
但是,過了兩天,我拒絕了他們。原因是什么?
在與他們交流時,我發現創業者的各種毛病在這對搭檔身上一個不落。具體如下:
1、盡管資歷不夠,但他們卻堅持親自擔任一把手:創業初期擔任總裁甚至CEO沒有什么問題,但老到的創業者都知道,公司發展到某個階段,就應當引入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
2、他們不夠虛心:在多數情況下,他們都自認為已經知道了答案,因此不善于尋求和接受外部專家和投資者的建議。
3、他們控制欲過強:他們很難放手讓下屬獨當一面,即使最簡單的決策也要親自參與。
4、他們想融資,但卻不愿遵守游戲規則:他們希望(或需要)投資者的資金來發展企業,但卻擔心股權被稀釋,擔心董事會席位和投票權被新投資者掌握。
創業者的毛病不僅會嚇跑外部投資者,也會令頂級人才和優秀的顧問望而卻步。為什么?因為由這種創始人領導的公司肯定做不大。創始人的能力會限制企業的成功,他們的態度也會嚇跑人才和資本。
相比而言,沒有這些毛病的創始人會考慮企業的利潤,而不是自己的利益。他們的重點是引入最優秀、最明智的資本。他們善于接受專業人士的建議。他們不會因為周圍聚滿了比自己更聰明的人而擔心。他們的目標是做大整個蛋糕,而不是把目光局限于自己的那一塊。整體成功了,良性循環也就形成了:工作環境充滿活力,用戶積極參與互動,投資者和股東也將獲得豐厚回報。
與此同時,毛病眾多的創業公司依舊會苦苦掙扎,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源。而這樣的創業者通常會將矛頭指向潛在投資者、客戶和員工,認為這些拒絕他的人“根本不懂行”。
推薦閱讀
發改委投資司有關負責人7日接受采訪表示,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總規模達到9 .37萬億元,相比2010年同期翻了一番,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增至62.1%,且高出行業平均增速。此外,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日前表示,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業者如何嚇跑投資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09/8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