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已成為企業成功的一個關鍵舉措。與傳統的封閉式創新不同,開放式創新不再完全依賴企業內部研發,而通過合作,收購或復制等手段充分利用企業外部產生的技術和知識。國際大企業如寶潔,思科,英特爾,IBM等都善用開放式創新而取得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這種創新在近二十年的興起有若干原因。其一,由于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大學基礎研究的進步導致知識大爆炸,企業不再是科技知識的主要載體。其二,風險基金的成長促進了創新企業的急劇增加,它們成為最新知識的重要生成者。其三,全球用戶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單一企業無法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各行業越來越依賴企業生態系統來推出復雜的產品系統。這些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知識產生于單個企業之外。企業無論多大多強,自身創新能力始終有限,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這些外部知識就會在競爭中落于下風。
寶潔是成功利用開放式創新的典范。它自身有近9千名研發人員,但和它相關的研發人員卻高達150萬人。寶潔高管很早就意識這些外圍研發人員掌握著數量巨大的知識和創意,即組建專門的技術搜索隊(technology entrepreneurs)對這些外部創新進行開發利用。早在2001年,寶潔的外部創新就占到其新產品的10%。其后比例竟高達50%。譬如,寶潔收購了設計電動牙刷的四人新創小企業SpinBrush,此產品在2001年推出后一年就為寶潔產生了2億美金的銷量。同時,寶潔也鼓勵將自身技術輸出,如果某項技術在開發后3年內未被寶潔的部門使用,就可將其向外輸出。
英特爾和IBM也是充分利用開放式創新的能手。如英特爾建立兩個研發實驗室系統地從供應商(部件研發實驗室components research lab)和用戶及開發商(英特爾架構實驗室Intel architecture labs)那里獲得新技術和創意。其實,英特爾的研發理念就是將內部和外部研發通過自己核心的微處理器研發實驗室(microprocessor research lab)整合起來,以求效用最大化。而IBM雖然不是Linux和Java語言的原創者和擁有者,但它卻多年來投入巨資不斷完善這兩種開放式軟件,因為這兩種語言的成功有助于IBM將自身的眾多產品和其他相關企業的硬軟件產品實現深度整合。
雖然開放式創新能給企業帶來諸多裨益,但它的實施并非輕而易舉。而且如果實施不當,一個企業不但無法獲得外部創新的利益,還有可能喪失自身的技術和創新優勢。事實上,實施開放式創新的最大障礙就是企業自身研發人員的抵觸,即排斥外來創新癥狀(not-invented-here syndrome)。這種癥狀的主要原因是研發人員對于自己開發的項目都會有很強的個人感情,很難讓外來創新取而代之。而且,這些人員對于如何接受及消化外來創新大多缺乏經驗。另外,大多數企業也沒有一個合適的激勵機制來鼓勵自身的研發人員對外來創新敞開胸懷。
因此,企業在實施開放式創新時,一定要打破這種癥狀,確保建立接受外部創新的心態和文化,這是成功實施開放式創新的第一步。德國曼翰大學(University of Mannheim)利茲坦賽爾教授(Lichtenthaler)的研究小組指出,開放式創新的實施首先需要企業總裁的直接支持。沒有總裁的親自推動,很難形成一種開放式的企業創新文化,也無法真正消除自身研發人員對外部創新的抵觸。其二,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專門的激勵機制,使得內部研發人員在成功實施開放式創新時能夠得到應有的獎勵。這就是寶潔成功的秘密之一。其三,企業還要重新設計組織機構,以確保外部創新的順利流入,如企業應該如寶潔設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外部創新的尋找,引進和吸收;或如英特爾,徹底改變創新理念和模式,將內外部創新的過程進行整合。
另外,積極主動的企業內部宣傳對于打破這種癥狀并建立開放式創新文化也很重要。很多對外來創新的抵制來源于員工對接受這種創新的真實利益認識不足。企業應與相應人員對開放式創新的優點和具體實施方法進行深度交流,確保他們認識到這種創新的重要性,并真正掌握吸收利用外部創新的方法。
成功推動開放式創新還有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打造一個員工社交網絡。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Limerick)的魏蘭教授(Whelan)的研究團隊發現,實施開放式創新需要企業培養兩類人員,即創意搜索者(idea scout)和創意推動者(idea connectors)。他們的研究表明,很多企業效仿寶潔,思科,通用電氣等企業的開放式創新模式但都遭受敗績,關鍵原因是外部的創意沒有被傳遞到企業內部最有能力推動它們的人手上。這些人就是創意推動者。他們未必職位很高,但往往在一個企業內部具有廣泛的人脈關系,深知本企業研發能力和資源的分布,具有很強的個人影響力,并能夠通過這種影響力將創意在企業內進行有效的推動。一個企業必須要培養合格的創意搜索者和扶植若干創意推動者。更關鍵的是,要在這兩者之間建立緊密的互動關系,這才能夠確保開放式創新的有效實施。
在當今這個全球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封閉式的內部研發創新已成為歷史。就是一貫單打獨斗笑傲江湖的蘋果,也在進入移動平臺時代后開始逐漸打開它慣有的封閉式研發模式,以打造龐大而復雜的企業生態系統。成功創新依賴于有效利用其他企業的智慧資本,開放式創新是企業的必經之路。但開放式創新不僅是創新方法或觀念的改變,它代表一種新的企業文化和商業模式。企業要在多個層面培養接受這種創新的文化,培養合適的資源,并建立相應的企業機構以確保它的有效實施。要想做到這些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一個企業不能低估實施開放式創新的難度,同時要勇于變革并具有充分的耐心。
推薦閱讀
他們有一個形象的名字——金種子。他們誕生于去年12月,在全國關注小微企業發展,北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他們來得及時,來得令人驚喜。他們從中關村的兩萬家企業中精挑細選,他們定位于高科技,他們聚焦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不可低估的“聯發”效應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06/7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