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新任CEO布萊恩?科茲安尼克(Brian Krzanich)
業內備受關注的全球芯片產業老大英特爾CEO的繼任今日終于塵埃落定,英特爾任命COO布萊恩?科茲安尼克(Brian Krzanich)為新任CEO,以接替今年6月退休的現任CEO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雖然英特爾新CEO的人選終于從英特爾內部產生,意味著英特爾的發展戰略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CEO在目前英特爾主要的三大市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超極本)中仍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
智能手機:定位、模式及技術仍存短板
先看業內最為關心的智能手機市場。直到今天,業內對于英特爾進入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定位仍存有疑惑。即英特爾在此市場究竟是像高通一樣走追求利潤的高端路線,還是效仿聯發科行以量取勝之路。
不可否認,英特爾在芯片領域的創新和技術實力。但與英特爾占據優勢的傳統PC市場不同,在智能手機市場,比拼的已不是單個芯片的性能和功耗,而是片上系統(SOc)的整合能力,這涉及到網絡、通信、圖形等多種應用芯片的集成,而這些方面,英特爾顯然與高通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例如英特爾一直宣稱其在制程和架構創新上的優勢,但采用ARM指令集的高通在這兩個方面也不弱,例如目前基于ARM指令集的制程技術已進入28納米,英特爾目前的主打產品還是32納米,而在架構上,高通自己的Karit架構也相當優秀,所以從整體看,英特爾要想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與高通在高端爭奪的勝算不大。而從目前英特爾OEM伙伴發布的智能手機定位看,基本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場,但這一市場的芯片廠商云集,競爭慘烈。
據相關統計顯示,英特爾在經過去年一年的試水后,其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總體份額不足1%。面對此景,英特爾似乎意識到從高端切入智能手機市場所面臨高通阻擊的難度,所以其從去年進入智能手機市場一年后,將今年定為走“量”的一年。“既然走‘量’,英特爾就難免與聯發科這種‘交鑰匙模式’的芯片企業競爭。
從市場經驗看,聯發科早在手機的2G時代就憑借此模式占據了當時手機芯片市場近80%左右的份額,而其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市場份額,在于其對于不同手機廠商的不同需求快速提供從手機芯片到應用的不同的解決方案,且成本較低。這意味著如果英特爾效仿聯發科這種“交鑰匙模式”走量的發展策略,能否承受低利潤對于英特爾是最大的挑戰。
其次從模式上看,眾所周知,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中的領頭羊ARM負責處理器架構設計并授權生產,它本身不生產和銷售任何一塊處理器,而是由它的客戶來設計和生產具體的處理器產品,這與英特爾集設計、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模式截然不同。顯然,英特爾習慣了在PC時代相對水平化的產業鏈下與AMD這樣的公司進行競爭,而在全新的移動互聯網領域,英特爾與ARM的競爭意味著與全球的每一個芯片廠商進行競爭。
模式上的差異,對英特爾造成的不利影響是較大的。首先,芯片產品價格上處于劣勢。ARM提供了一個基礎架構,讓其他芯片廠商去開發新產品,分擔了部分成本,而獨立負責研發設計并生產銷售的英特爾顯然成本更高,而價格因素肯定是手機廠商極為重視的一環;其次,眾多的基于ARM架構的移動芯片廠商提供了差異化的產品,使得手機廠商能根據自己的硬件組合與功能定位靈活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芯片,而英特爾不可能靠自己一家來完成。這也是ARM比英特爾更具競爭力的地方。最后,單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競爭已十分慘烈,并顯露出優勝劣汰之勢。例如今年德儀宣布不再將重心放在智能手機芯片;意法愛立信在堅持了4年之后也宣布解體退出了手機芯片市場。那么面對模式上的差異及競爭的慘烈,后進入的英特爾要想真正立足難度不小。
最后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上,過去的一年,英特爾僅與聯想、摩托羅拉等少數幾家廠商推出了有限的機型,主要涉及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并未在主流市場上獲得較大影響力,市場份額更是微乎其微。據相關統計,截至到去年年底,英特爾在智能手機市場與合作伙伴推出的智能手機僅為10款左右。要知道,無論是高通還是聯發科,它們能夠取得壓倒性份額的原因之一都在于擁有眾多終端廠商,包括一線廠商。據稱,目前全球有超過600款內置高通驍龍處理器的智能終端,還有超過450款正在研發過程,而中國龐大的大眾智能機市場則是聯發科芯片的領地。
相比之下,英特爾方面,雖然有聯想、中興、摩托羅拉等廠商支持,但在合作伙伴的數量上與高通和聯發科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所以接下來,如何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尤其是一線手機廠商的加盟,對于英特爾在智能手機市場實現大的突破也至關重要。
平板電腦:猶抱琵琶 昔日伙伴雙腿走路
當蘋果iPad占據平板電腦市場過半市場份額及基于ARM架構的Android平板瘋狂追趕之時,英特爾在平板電腦市場的動作頗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
英特爾之所以在平板電腦市場動作遲緩,一來是之前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超極本上,另外,就是微軟的Windows7系統支持觸控功能不佳,而Windows系統直到去年的10月才發布,從而延誤了時間。
當英特爾苦苦期待微軟Windows8能夠給自己在平板電腦市場帶來機會的時候,微軟卻一改之前在PC領域的做法,在Windows8發布之時,率先在自己的Surface平板電腦中采用了ARM架構的芯片。盡管后續微軟發布了采用英特爾芯片的Surface Pro,但這時距采用ARM芯片的Surface RT上市已過去快半年的時間。這也是微軟在歷次Windows的重大發布中,首先不支持英特爾。
不要小看微軟這一舉措對于英特爾的影響,由于這接近半年的時間差,除了微軟之外,英特爾在傳統PC市場中的合作伙伴由于得不到Windows8的支持,即使想在自己的平板電腦中采用英特爾的芯片也是望塵莫及,而不得不加大在ARM+Android上的投入。
其實早在Windows8發布之前,傳統PC廠商鑒于平板電腦市場的快速增長,有的就已經在采用ARM+Android的組合進入平板電腦市場中。例如Acer、聯想、華碩等。即使是在Windows8發布之后,之前曾暫停平板電腦開發的PC廠商,在重新進入該市場時,也沒有采用英特爾的芯片。最典型的就是惠普,這個在傳統PC市場英特爾最大的合作伙伴,其新近發布的Slate7采用的仍是AMR架構的芯片。
推薦閱讀
用戶的時間跑到移動互聯網去了。多屏時代,巨頭也疲于奔命。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說第二陣營的互聯網公司將迎來大清洗,并且將360和網易塞進了第一陣營,將BAT三角斗變成了3NBAT。我對此完全不敢茍同。 360和網易無論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塵埃落定:英特爾新CEO的新挑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30503/26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