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嘗試了一個微信公眾平臺,總結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以前曾經有人說中國的互聯網,要么生要么死要么被騰訊。企鵝家族優良的傳統,勢必不會放過微博帝國的3億用戶群的潛在商業價值,所以這次愛起哄的企鵝家族,又一次決定露出起哄天性,悄悄的推出了微信公眾平臺。

#1關于品牌傳播
品牌傳播應該是微信公眾平臺,最受品牌商看重的一點,也是最可能撼動新浪微博營銷作用的一點。微信可以借助個人關注頁和朋友圈,實現品牌傳播;但是正如上文,企鵝天生有重隱私的血統,它能夠讓個人關注品牌輕松實現公開和未顯示;而新浪微博,在品牌傳播中,由于悄悄關注只有10個配額,所以大部分關注都是公開化:對品牌而言,寓意自明。
#2關于信息推送
正如用戶上微博,大多是為了關注各類信息;而上微信,是為了朋友之間的交流;從交流的初衷變到信息關注,似乎有點文不達意。就如在QQ上,跟朋友聊天,突然接收到企業發過來的彈出窗口,這種感覺,相信每個人都有。尤其是,在信息過量的年代,如果用戶訂閱足夠多的公共平臺,那紛紛而來的被精選被推送的信息,會讓用戶有怎樣的反應?
#3關于媒體平臺
當然微信公共平臺,想打造成公共媒體平臺,還有很多困難,比如對群發推送消息非常慢,在澳大利亞測試一條群發消息大約需要2.5分鐘的時間到達手機微信端,而到達后,群發狀態欄還會呈現“發送中…”一段時間。而且在海量信息的當下,并不是每個人都想信息“被推送”。相比新浪微博的主動關注,分組閱讀的用戶能動性,似乎微博的媒體友好度更高。
#4關于客戶管理
微博非常適合做推廣和活動,他的媒體化功能非常強悍;相比而言,微信特別是公眾平臺非常適合做企業客服,企業A與用戶b和c之間的互動是一對多,A與b之間和A與c之間的互動,b與c之間相互不知道,這在一定程度減少了無關者的圍觀,也容易處理一些負面消息,能將負面控制在客戶和企業客服之間,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特別是語音支持,更是天生的客服管理屬性。
#5關于交互性
雖然微信力圖打造一個媒體傳播的公眾平臺,但是交互性比較弱。這與公共平臺一對多的屬性有關,雖然公共平臺后臺設置了自動智能回復,可以根據關鍵詞自動處理應對一些常用查詢和提問,但目前后臺智能自動學習功能不強。而且在手機端,如果要看訂閱的企業/商戶信息,需要一個一個的點擊查看,相比微博的滑屏瀏覽多個關注好友,微博略勝出。
#6關于精準定位
從用戶的角度,目前企鵝公共平臺還沒有很好的分組訂閱功能,微信好友龐雜的用戶而言,想要區分私人親友和公共平臺信息,需要費些時間。
從平臺賬號角度,目前微博尚不能時間精準的消息發布,只有公開和私密兩類;而企鵝公共平臺,可以實現用戶分組、地域控制在內的精準消息推送。
#7關于訂閱顯示
新浪微博,有關注分組,可以輕松看到不同關注組中的更新的訊息。特別是既可以基于web也可以基于移動端,讓一屏既可以顯示同一關注對象的時間軸信息更新情況,也能夠顯示時間序列上不同關注對象的最新動態。而企鵝,目前只能根據訂閱對象,分割顯示每個對象的時間序列信息。
#8關于贏利點
有了企鵝家族精明的生意經,微信公共平臺,從一推出似乎就讓媒體和商家小興奮一下。畢竟它誕生之時,微信已經有了億級用戶,它是為了挖掘用戶價值而產生的平臺。并且一對多的傳播關系,似乎讓媒體和商家一下聯想到了潛在巨大的客戶管理關系網絡電臺。而且微信公共平臺的商業模式,可以通過增強的傳播功能,比如專題、多次群發信息等,收取費用。從一開始就做好增強功能收費的心理準備,相比免費大餅吃到習慣突然有一天變收費大餅這種突然的痛苦,會好很多。
歡迎評論與大家分享你的觀點。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馬佳彬)你每天會關注幾次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你會不會設置朋友圈權限?對于這兩個問題,相信第一個比較容易回答。第二個看起來就似乎沒那么簡單。朋友圈權限設置可以屏蔽自己不想關注的人,但自己卻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淺談微信公眾平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30502/26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