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問題是廣告的創意和形式,一個LBS的廣告3塊錢,但是你有沒有真正給我們帶來3塊錢的回報,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提升的,這個行業問題非常多,但是相對于一年多的發展來講的話我們的發展其實挺快的。
此外,終端的精準識別和數據挖掘是精準投放的前提,而受制于收入規模、技術等問題,很多廣告平臺并沒有在這方面做太多的探索。
王江舉例稱,比如廣告推一個APP,廣告平臺可以識別這個手機有沒有安裝過這個APP,如果安裝過,廣告就不用投過去,這樣就可以剩下一毛錢的費用。另一方面,廣告平臺可以讀取位置信息,如果你常年在北京,明天去了上海,后天又去了別的地方,就可以初步判定你為商旅人士,這就是一個非常清晰的信息。
“如果一個廣告夠精準,它就成為了信息,而不是廣告。”王江說。
移動廣告癥結三:隱私?
正如王江所言,手機作為一個更私人的設備,包含了太多私人的信息,廣告平臺可以從中挖掘出商業價值,然而這也面臨另一個問題——個人隱私。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中發出了對比圖,最近大熱的跑酷游戲《Temple Run 2(神廟逃亡2)》在引入國內,嵌入了廣告后,所需要的權限就多了好幾項,包括讀取位置信息、聯系人數據甚至打電話、發短信。
而此前被曝光的有米、哇棒等平臺推出的SDK也涉及這些權限。
王江表示,移動廣告平臺從手機中獲取的應該是原始數據,比如裝了哪些APP、地理位置、本機號碼等,但是聯系人、郵件地址等信息在行業里是“不能碰的紅線”。
對于移動廣告平臺發布的用戶數據報告,王江表示這些報告都是基于原始數據通過算法分析出來的,并不涉及個人隱私信息,也不會給用戶帶來騷擾。
“是被SP嚇怕了,但是現在的移動廣告和那時候的移動廣告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了,SP獲取一個號碼就可以直接推給你,而移動廣告更加智能,不會通過這種粗暴的方式進行推送。”王江說,對移動廣告平臺隱私問題并不用太過擔憂。
目前對移動設備數據的隱私并無明確界定,盡管位置信息、本機號碼等信息并不能給用戶造成直接損失,不過這些是否屬于用戶隱私范疇仍然有待商榷,同時在收入壓力下,是否有廣告平臺鋌而走險利用用戶隱私數據進行非法牟利也令人擔憂。而這個“灰色地帶”一旦被政策界定或保護,對移動廣告平臺而言或許也將造成巨大沖擊。
王江總結,移動廣告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否則移動互聯網的環境就不會好起來,移動互聯網只有電商、游戲和廣告,還有一類就是非電商和非游戲的只能靠廣告來盈利,今年在資本的脅迫下,已經有很多開發者開始嘗試通過廣告的方式創造收入,接下來幾年隨著品牌廣告主的進入,移動廣告行業將迎來春天。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炙手可熱,移動廣告正在爆發性增長。最大的移動廣告交流服務之一MoPub的數據顯示,移動廣告市場的總量已經從2011年的14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41億美元,2013年則有望達到73億美元。 面對近百億的巨大>>>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30426/26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