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高鐵產業的盛宴,似乎并不能讓每位入席者都吃得安心。
“7·23”動車追尾事故以及京滬高鐵自6月底開行以來的頻繁故障,讓中國高鐵有了超高關注度。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基礎建設、機車制造、信息化集成,每一個環節都備受關注,面臨追問。
甬臺溫鐵路(即甬溫線)是國內首批開工建設的11條客運專線之一,全長282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預留時速可提升到250~300公里,項目總投資162.8億元。
有券商根據數據分析指出,在高速鐵路總造價結構中,最大的部分是鐵路基礎建設投資,約占40%~60%,通信、信號及信息工程、電力和電力牽引系統等約占25%~40%,機車車輛購置約占10%~15%。
那么,都有誰從甬臺溫鐵路項目中分得一杯羹?
規劃設計
甬臺溫鐵路由鐵道部、浙江省合資建設。鐵道部委托上海鐵路局、浙江省委托浙江鐵路建設投資公司為產權代表,共同組建“沿海鐵路浙江有限公司”,作為甬臺溫鐵路的項目建設業主。
甬臺溫鐵路以及與之相連的溫福(溫州—福州)鐵路,總體設計單位都是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下屬的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鐵四院”)。
據鐵四院副院長田要成介紹,兩條鐵路(甬臺溫、溫福)在解決海相軟土路基沉降問題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進一步豐富完善了我國時速250公里有砟客運專線設計、施工技術標準,對于進一步提高我國客運專線建設水平,加快鐵路快速客運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設計客運專線,鐵四院網站還顯示,該公司旗下的直屬生產經營單位——建筑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還參與了甬臺溫鐵路工程項目的站房設計。
在2010年湖北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評選中,鐵四院的甬臺溫客運專線鐵路牽引供電、電力供電系統工程獲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基礎建設
對于一條高鐵線路來說,其基礎建設包括站房、橋梁、隧道、軌道、接觸網等。
鐵路建設中的“兩大巨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在甬臺溫鐵路中承攬了多個工程項目。
此前曾有報道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旗下的中鐵一局、中鐵四局承擔甬臺溫鐵路的鋪軌工作。實際上,該公司還有更多子公司參建了甬臺溫鐵路,獲得了包括鋪軌在內的多個項目。
比如,中鐵四局承建的甬臺溫鐵路第三合同段就包括:隧道10座,特大橋6座,大橋4座,鋪軌正線350公里、站線88.85公里,鋪設高速道岔121組、普通道岔182組。
此外,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還承攬了甬臺溫鐵路的部分工程設備和零部件制造項目。
2007年12月10日,該公司旗下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鐵山橋”)簽下了甬臺溫鐵路道岔供貨合同,包括客運專線道岔和普通道岔兩部分,合同額達4億元,是中鐵山橋建廠以來最大金額的單筆道岔產品訂單合同。
道岔是鐵路軌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目前90%的道岔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旗下中鐵山橋和中鐵寶橋制造,這兩家公司還是國內目前僅有的獲準生產提速道岔的制造商。
鐵路建設的另一位“巨人”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也參與了甬臺溫鐵路的大量基建工程。其中,中鐵十一局、十八局、二十四局3家公司承建甬臺溫鐵路臺州段94.15公里的項目。
“7·23”甬臺溫鐵路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后,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均表現謹慎。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新聞發言人于騰群在電話里告訴記者,發采訪問題到郵箱,有專人回答。但截至發稿時沒有回音。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新聞發言人余興喜的電話則一直處于“無法接通”狀態。
中鐵十八局集團宣傳部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是動車組的事,我們(建設單位)沒什么好說的。”當記者問他中鐵十八局是否參建甬臺溫鐵路時,該人士謹慎地說:“下面的情況我不掌握,你問別的單位吧。”
機車制造與維護
“7·23”甬臺溫鐵路動車追尾事故,動車組首先受到質疑。
追尾事故中,后車D301為CRH2車型,由中國南車(601766.SH)旗下的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方股份”)引進日本川崎重工技術生產。前車D3115為CRH1車型,由南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與加拿大龐巴迪的合資公司BST生產。
中國南車董秘邵仁強在事故發生當日接受采訪時,對于事故因“信號系統在高速下失效”造成兩車相撞的說法,予以堅決否認。他表示,高速絕不是事故原因。
在高速動車組制造領域,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601299.SH)被稱為“南北雙雄”。
中國南車2010年年報顯示,南車動車組板塊由控股子公司四方股份和合營企業BST(持股50%)兩家整車企業,以及株洲所、電機公司、浦鎮公司、戚墅堰所等核心部件公司組成。截至2010年底,共交付高速動車組295列,占我國在線運行各個速度等級高速動車組的65%。
2010年,中國南車動車組業務收入146.84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22.62%,比上年同期增長84%,在所有業務板塊中增長最高。
在中國南車背后,還有一個圍繞動車組制造延伸的產業鏈。中國南車總裁助理、中國南車(香港)有限公司(1766.HK)總裁李志軒此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曾表示,一個動車組有數萬個零部件,除了高技術的核心部件由南車集團的骨干企業提供外,其他大多為集團外的企業配套提供。比較直觀的如機車內裝飾、照明系統等,這些都是由國內的配套供應商提供的。2010年,中國南車僅在湖南株洲地區就創造了300多億元的產值,由此帶動的地方產業產值接近千億元。
運行系統和軌道交通信息化
鐵路信號系統是此次溫州事故中另一個為人詬病的熱點。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下稱“通號集團”)與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旗下的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共同承建甬臺溫線四電(電氣化、電力、通訊、信號)系統集成工程。其中,通號集團承接該合同的通信信號系統,合同價格約為人民幣5億元。
除了總集成商,還有佳訊飛鴻(300213.SZ)、輝煌科技(002296.SZ)、世紀瑞爾(300150.SZ)、和利時(NASDAQ:HOLI)等供貨商,以及通號集團旗下的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參與其中。
7月28日,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就動車追尾事故公開致歉。
自2007年4月份全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之后,鐵路信息化投入大幅提升。世紀瑞爾招股書中引述鐵道部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統計數據稱,2008年鐵路行業信息化建設投資總額為85.45億元,2009年為92.15億元,2011年的預測值則為193.35億元。
數據顯示,2009年,鐵路行車安全監控系統供應商前四名分別為北京世紀瑞爾(20.12%),江蘇今創安達(11.58%),河南輝煌科技(10.70%),北京國鐵華晨(7.05%),合計占據49.45%的市場份額。
推薦閱讀
“這塊電池是和新手機一起買的,誰想到會惹出這么大的麻煩。”昨天,劉生向記者講述,可疑電池是在英德市和平中路國×手機專柜購買的,花了68元,當天下午,他放在錢包里的這塊新電池就出“狀況”了。 新買的手機電池>>>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盤點分食甬臺溫鐵路項目蛋糕的公司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