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項針對近1000位被調查者的研究表明,兒童青少年使用手機和罹患腦瘤之間沒有聯系。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這個群體的健康尤其容易受手機輻射的影響。
人們擔心兒童青少年的大腦對使用手機可能導致的疾病(如癌癥)的抵抗力會尤其地弱,這項研究就是針對人們的這種擔心而開展的。其研究結果發布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發達國家兒童青少年中的手機用戶數量猛增。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年輕用戶從九歲或10歲就開始使用手機,兒童青少年的神經系統正處于發育時期,手機的輻射對他們大腦的穿透力更強。有多項研究指出,在五到八歲的孩子中間,大腦外層組織吸收的手機能量是成人的兩倍。
美國和歐洲很多地方關于兒童青少年的公共健康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罹患腦瘤的病例沒有因為使用手機和其他原因而增加。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供職于巴塞爾(Basel)的瑞士熱帶和公共健康研究所(Swiss Tropical and Public Health Institute)的流行病學家馬丁口魯斯里(Martin Roosli)表示,最近的這項研究“表明并不存在手機致使青少年罹患腦癌的重大直接風險”。
二十年來的研究發現,成年人使用手機和主要健康問題──比如腦瘤的形成──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系。
去年公布的一項針對13個國家的成年人的研究顯示,雖然手機使用者罹患腦癌的風險并不比不使用手機的人高,但是手機使用最頻繁的那些人患某種腦癌的風險似乎要略微大一點。
5月,基于對現有科研成果的分析,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宣布,手機對人類“可能有致癌作用”。但是,即使是這樣專業的歸類也沒有明確說使用手機會導致癌癥。而且,世衛組織還表示,即使觀察到二者之間存在聯系,這其中“意外、偏見和不明(因素)也不能完全消除”。
這項針對孩子的調查研究主要是基于被調查者提供的數據。它存在一些缺陷。第一,這些被調查者使用手機的平均時間大約只有四年,這個時間長度還不足以確定致癌風險。再者,他們花在語音通話上的時間,也就是放在耳邊接聽電話的時間,相對較短。很多青少年用手機主要是為了發短信,而不是接打電話。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經測算,東信和平目前需承擔的違約損失約500萬-600萬元。這筆損失對東信和平影響并不小,按照其2011年中報披露,預計2011年1-9月凈利潤同比變動小于15%(2010年1-9月凈利潤2584萬元),照此推算,這筆損失占了其全年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研究表明青少年使用手機與罹患腦瘤無關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