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本世紀初,“波導,手機中的戰斗機”這句頗為經典的廣告語曾經紅極一時。到2003年,波導連續四年奪得國產品牌手機銷量第一,并首次超過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所有洋品牌奪得國內手機市場銷量第一。
今天,當路過位于浙江奉化的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波導”或“波導股份”600130。SH)總部時,很難將那里有點破舊的辦公樓和叢生著大片雜草的土地,與曾經擁有3000多員工、年主營收入100多億的一家公司聯系起來。
這家專業從事移動通訊產品開發、制造和銷售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如今只能依靠代工和對外貸款實現投資收益。8月6日,ST波導公布的半年報顯示,雖然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度增長262.42%,可是,上半年僅對外發放委托貸款產生的投資收益一項,就占凈利潤的53.45%。
ST波導副總經理兼董秘馬思甜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今年實現盈利應該問題不大,不過與當年主營收入上百億相比,現在的規模已經很小,今年主營收入可能在五個億左右。
面對主營業務的萎縮,雖然公司積極開拓新的業務模式和盈利領域,做好產業升級和產業轉型。但是《投資者報》記者調查發現,ST波導要實現成功轉型面臨的困難依然很大。
手機代工+對外貸款
“奉化市財政曾經是波導財政。”8月10日,一位奉化市政府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當時波導一年的主營收入達到了100多億,奉化市的財政收入一半以上來自于波導公司,波導公司也是當地的良好形象代表。到了2010年,波導的主營收入只有 9.92億元,到了2011年中期,波導的主營業務收入只有1.94億元。與巔峰時期相比,波導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萎縮了90%以上。
在激烈競爭的國內3G市場,波導的腳步已經基本停滯。近兩年,波導的主要業務已經轉向海外,面向非洲、印度、孟加拉國和部分南美國家的海外手機貿易商推出手機主板和手機外殼等配件設計生產和銷售,波導在其中只收手機主板和外殼的代工費。
波導副總經理戴茂余向《投資者報》記者坦誠,目前主要是在做電信手機,“很艱難地做著”。
8月6日,ST波導(600130。SH)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實現銷售收入2.15億元,同比下降 58.20%;營業利潤 3099.10萬元,較上年度增加盈利2612.21 萬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14.58萬元,較上年度增加2544.84 萬元,增長 262.42%。上半年對外發放委托貸款產生的投資收益為1879萬元,占凈利潤3515萬元的53.45%。
8月10日,馬思甜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現在主要是代加工手機,生產基地主要在湖北。“奉化總部有幾百人的研發團隊,就是對手機的配件進行分拆,然后研發出自己的產品,再賣給其他廠商,也包括自己直接營銷等等”。
據馬思甜介紹,在總部,除了辦公樓外,廠房已經出租給了其他廠商,生產的手機也是租給別人在做。原本供貨商和客戶使用的賓館,現在也已經不再營業。《投資者報》記者看到,賓館的大門掛著鎖。
“現在公司有很多資源浪費,土地資源還有廠房等都閑置,公司通過資產處置所得的資金也通過委托貸款等獲利,把閑置的資源利用起來”,馬思甜如此解釋。
在馬思甜看來,公司的營業規模在縮小,通過把以前的資產不斷變現,現金流越來越多,因此盈利不難。委托貸款也是讓資源流動起來。“現在主營業務對凈利潤的貢獻不到50%,但是委托貸款的風險在逐漸增高,不能當作主業”。
錯失良機
“奉化市政府曾給了土地優惠等各種政策,但可惜波導公司沒有抓住機會,自己倒了。”前述奉化市政府人士說。
馬思甜將波導股份的發展劃分為兩個階段:在2000年前后,波導手機以價格低廉而占有市場,這個時候波導手機的毛利率在2% ̄3%左右,更多的是依賴于價格戰。不過后來,隨著諾基亞等國外品牌也采取低價競爭等,同時又加上研發能力增強等因素,波導公司風光不再。
與波導公司的手機業務嚴重萎縮相對比的是,TCL集團(000100。SZ)則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凈利潤3.27億元,同比增長48.79%,增幅創下了近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團上半年在海外市場共銷售出1775.8萬臺手機,增長37.67%;國內市場銷售169.3萬臺,增長 27.39%。已經超越手機行業最好時的2003年。
TCL一位熟悉手機行業的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這主要還是來源于TCL的成功轉型。2003年底到2004年初的時候,國內手機的潰敗苗頭已經出現了。隨著國際品牌的進入,也開始了價格戰,國內手機品牌的結構性矛盾就爆發出來了,在這個時候,TCL收購了阿爾卡特,當時看似乎是失敗的,但是在經歷了最初兩年的陣痛期后,最終實現了很好的收益。
他認為,國內手機品牌在研發能力上與國外的手機巨頭有著不小的差距。同時,國外手機廠商的優勢還在運營模式上。很多歐美國家的手機都是通過電信運營商進行銷售的,手機由電信營運商下訂單,手機商只需要生產,就會比較穩定,對客戶來說,手機很可能是免費的。
因此,TCL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數量已經超過了2000萬臺,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以阿爾卡特的品牌主要銷往國外,數量創出了歷史新高。而國內的手機生產商更多的是在終端競爭,比如在國美、蘇寧等大賣場銷售,直接面對面的競爭,隨著外資品牌的降價很容易被擠垮。
波導股份也試圖轉型,其中的一個方向是造車。波導股份控股股東寧波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對此持批評態度,他認為波導決定造汽車是失敗的,因為當時很多企業都準備造汽車,不過汽車行業最佳的進入時機已經過去。
與此同時,波導股份董事長徐立華的創業團隊人員不斷流失,也造成了其研發實力并沒能保持優勢。前述奉化市政府人士告訴《投資者報》,徐立華以及其核心團隊成員都是技術型人才出身,都擁有碩士學位,這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還是頗為難得的。不過隨著創業團隊成員的不斷出走,制造山寨版手機更使得波導手機的境遇雪上加霜。
馬思甜也坦言,在轉型過程中,波導股份沒有做好,錯過了很多機會。一位奉化當地的企業人士說,“如果當時徐立華正兒八經的搞房地產,現在應該也是很好了。”數據顯示,雅戈爾(600177。SH)在2003年的主營業務收入也僅為27億元。但是之后,雅戈爾在房地產和投資領域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效益。
誰的地產盈利
當《投資者報》記者就土地的利潤等問題是否給波導帶來收益求證時,馬思甜表示,房地產、汽車都是二股東的事情,與上市公司沒有關系。二股東就是徐立華控制的波導科技集團。
對于徐立華來說,奉化市曾經的“波導財政”讓他在政策上享受了各種好處。波導公司位于浙江寧波奉化東站汽車站邊上,高速公路下來后不遠,是當地最好的地段之一。
據了解,位于波導公司北面的綠都小區原本是波導公司為員工所造的宿舍,但是后來則轉化成了商品房。據奉化市政府人士透露,當時該地塊以工業用地的價格給波導公司,成本也就在每畝幾萬元,而如果是商業住宅的話,地價至少在每畝百萬元以上。
徐立華以工業用地的價格取得,然后以員工宿舍為名建造了商品房,而后又賣給了員工,通過幾年之后取得了房產證,可以流轉,與一般商品房無疑。“很多當地的地產商都有意見,如果徐立華要造房子,那么以商品房的地價來成交才公平呀。”前述政府人士透露說。
徐立華除了在土地上賺錢,還在2009年股權解禁時波導科技集團公司拋售了波導股份近5%的股權,也價值上億元。自此原本波導科技集團公司與大股東之間的股權比例差距拉大。原本波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1.23%,寧波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1.71%。自此后,波導科技集團公司持股為 16.40%。
據上述奉化市政府人士透露,波導公司成立之初,徐立華以及其團隊是以技術入股,并持有51%的股權。因此波導科技拋售股權獲利頗豐。
前路迷茫
日前,寧波電子信息集團公司旗下的日地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即將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消息讓市場對ST波導有所希望。因為日地太陽能是原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波導公司曾經有過該公司的股權,再加上大股東總不至于對ST波導“見死不救”吧。
不過,寧波電子信息集團公司有關人士表示,波導公司已經清理了日地太陽能的股權,因此日地太陽能IPO與波導是沒有關系的。
ST波導的未來并不明朗。波導的過去曾經輝煌,其前任董事長余紅藝也升任了寧波市副市長,但是在市場化運作較為充分的寧波,大股東寧波電子信息集團公司旗下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和十余家投參股公司,并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關注已經大不如前的ST波導。對于二股東波導科技來說,其轉型汽車等都以失敗告終,就更難讓上市公司ST波導成功轉型。
而同時,大股東股權最大,但是董事長卻由二股東的徐立華擔任,也讓公司在執行時產生一定的推諉。不過寧波電子信息集團公司有關人士并不贊同這種說法,只表示一切都是由董事會決策。
重組或將成為波導股份的選擇。徐立華曾經表示,管理層一直在做重組,但沒有實現,是現實情況決定的。波導7.68億的股本,市值在30億元以上。如果有這么大資產的公司,會選擇自己去上市,不會來重組。規模再小一點的公司,波導的殼就太大。即便真有這樣的公司愿意來,那也是房地產企業、期貨公司,這些企業都是近期被限制上市的公司。
8月10日,馬思甜也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看來,重組確實也很難。“也曾經來過幾個廠家要談重組等,不過最后誰都搞不定”。
ST波導的未來仍然迷茫。
推薦閱讀
安全公司Zscaler在一份季度威脅報告中稱,只有17.4%的企業移動通訊來自Android平板電腦和手持設備。相比之下,iOS的使用率則達到了42.4%,黑莓的使用率為40.2%。 日前有研究人員稱,企業中較低的Android設備使用率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