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概念股頻頻被海外機構做空,自信心受挫的國內創業者、投資人,圍觀的業界觀察者,或許很久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原本定于下午2點半開始的小米手機發布會,12點半不到就有粉絲和媒體陸續到場,到2點時會場外已聚集了上千人的隊伍,或試用樣機或等待簽到,最后,原定只能容納500人的發布會現場被擠得水泄不通“主角”雷軍只好向那些再也擠不進來的粉絲致歉,連聲說“沒想到,沒想到”。
有人說,這一回,雷軍太高調;有人說,完全是作秀。因為幾乎沒有人相信小米的商業構想———要做中國的“蘋果”。這個構想的瘋狂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喬布斯的上一任“中國學徒”魅族,因為黃章所模仿的不過是蘋果公司的一款產品,而雷軍卻是要模仿一整家公司(同時涉足應用、基礎軟件和硬件)。
“瘋狂”的雷軍
習慣運用舊經驗去學習新知識的人,總是會對那些超越了以往經驗的事物產生本能抵制。
就像HTC在推出Dream、Dia-mond、Hero等Google手機,乘著智能手機的第一波普及浪潮,從一家“隱形”代工廠成長為全球第八大手機品牌之前,中國手機品牌幾乎很少有機會與“低端”、“山寨”完全脫離干系,這一次,大多數旁觀者或許根本無法理解“瘋狂”的雷軍。
二十年前,22歲的雷軍加入當時還只有五六個人的金山,一路從開發部經理做到公司總經理,并將金山軟件帶進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其間,他投資并賣掉了卓越網;2007年離開金山后,又陸續投資了凡客、UCWeb、多玩網等17家初創公司,在市場上均表現不俗。按雷軍自己的說法,快40歲的時候,他“好像人生所有目標都實現了,起碼什么都有了,但做完這些,反而變得更迷茫了”。
此時的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因為做天使投資的關系,雷軍也被認為是在這一領域中做大布局的幾大山頭之一。但“雷軍的野心應該遠遠不止做天使投資人,他應該是早就已經下水自己創業了”,今年年初,雷軍還以小米科技的天使投資人身份對外示人時,創新工場管理合伙人汪華就曾對南都記者做過這樣的預測。而雷軍自己,則是直到今年7月中旬,才正式對外界確認小米科技有其投資并由他親手創辦,也將在下半年推出自有品牌手機。
雷軍要做手機?一家互聯網公司要做硬件?這個消息對大眾市場而言,或許不過是新增了一個手機品牌,但在業內卻炸開了窩。有觀點認為,小米科技是因為無法為自己所做的MIUI手機操作系統找到合適的手機廠商合作,才被逼無奈走上自己做硬件的道路,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易更是嗤其為“歷史的倒退”。
但原來在美國Google任高級工程師,回到中國谷歌任第一產品經理,曾主持開發谷歌音樂的洪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最初,在雷軍想拉他入伙小米時,他就已經知道“這件事夠好玩,夢想足夠大。或者你可以說,這件事足夠的不靠譜,因為它太瘋狂了,你覺得它從邏輯上是靠譜的,但從規模和瘋狂程度上來說,是絕對的不靠譜”。也就是因為這件事太具挑戰性,所以,與其說小米的創始團隊背景豪華,不如說只有具備那樣背景的人才真正敢撇開人情世故,跟著雷軍“瘋玩”一把。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最近三年來,在蘋果、谷歌和其他手機廠商的推動下,移動行業呈現了大量創新的產品及軟件,優秀的開發人員也圍繞著這些設備推出了很多應用程序,如今在專利律師的作用下,人們正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存在。 北京時間8月>>>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905.html